第六十二回 美丽校园
作品:《 桃杏争春》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93年的8月30日,是一个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好日子。这一天,玉盈和村里其它二十二个同龄的伙伴一起,伴着爽朗的朝阳,正式入学了。
农村的孩子比不得城里,城里的孩子可能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读学前班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先后读小班、中班、大班,之才是幼儿园。
可你玉盈这样的农村娃,六七岁之前都是在田间地头或街头巷尾的摸爬滚打、嬉笑打闹中渡过的。他们一上学,就是幼儿园,所以上学对他们而言,意义可能要比对城里的孩子们丰富的多:上学,意味着他们可以接触以前不曾接触过的东西;上学,代表他们可以学到新知识;上学,他们就可以结识村里许多其他的小伙伴;上学,是一件有别于“玩耍”的“正经事”;上学,说明自己以后就可以像自己曾经羡慕那些大孩子一样被那些小孩子羡慕;上学……总之,上学是一件让人向往、令人兴奋,一件充满光荣与自豪的事。
河坊村的小学就在村子的西北角上。学校的后面是庄稼地,再往后就是村边的小河了,西面与何家的老宅仅一墙之隔,东面是一条只有两米宽的窄街,而南面,则是并排的几户人家。
学校共有坐北朝南的五间教室,最西面一间是幼儿班,往东依次是一年级到四年级。学校的西南面是男女厕所,东南角经过一个过道通向一个小小的前院,那里有四个小房间,是学校老师的办公室。
从学校东面的正门进来是一扇影壁,影壁上用彩墨绘着天鹅戏水图,影壁后面是一根直挺挺的旗杆,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常常挂在杆顶,成为学校最醒目的色彩。
由于八九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村里的孩子也比较少,跟玉盈同年入学的孩子有二十几个,继续延续着逐年减少的趋势。为了整合教育资源,节省师资力量,五、六年级就要到小河上游的河腰村去上。河腰村比河坊村要小,两个村子的学生加在一起也只有三十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