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卖官鬻爵
作品:《 汉末之殇》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朕早就知道,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出了问题,想改变却困难重重,鸿都门学现在也差不多了,朕要全部教授寒门子弟,将来大力提拔他们,希望可以让朕看到,天下不在是士族的天下,如果成功,大汉有可能就此中兴。’
先帝于是决定,要卖官鬻爵。这是我们的提议。反正不管怎样,最后上位的,都是他们的人。先帝的权利无非就是封给他们一个位置而已。既然收不收钱,位置都是他们的,还不如收钱。还可以用这些钱,救济一下百姓,让百姓记得先帝的好。后宫也不用为缺钱而发愁。
于是先帝先在宫中设立市场,了解一下买卖到底是怎么做的。就正式开始卖官鬻爵。先帝于西园开置邸舍卖官,价钱依官职大小而定,二千石官钱二千万,四百石官钱四百万又命左右卖公卿官,公千万,卿五百万。并在西园另设钱库,将所得之钱贮于西园库中。
后来,我大汉,赈灾、平叛、征胡、赏赐等,所用之钱,皆出于此。
不过……哦……陛下卖官鬻爵的建议是我等提出的,陛下只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才受我等蒙蔽,我等也只是想从中捞一点好处。”
赵忠说到这里看向卢植。
卢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范阳卢氏,就始于卢植。虽然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但是大汉四百年,早已名声不显。卢植当时只能算是一个没落的小士族出身。自卢植开始,以后的魏晋,隋唐,可谓是人才辈出。直至当时十大世家之列,皆始于卢植,卢子干。
卢植有点不自然,因为当年(光合元年178年)卢植上书,陈说政要,提出八策:
用良: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
原禁:对党锢之人多加赦宥。
御疠:安葬无罪被害的宋皇后的亲属。
备寇:优待侯王之家,以防变乱。
修体:征召如郑玄之类的有才德之人。
尊尧: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
御下: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关部门办好荐贤之事。
散利:建议刘宏不再蓄积私财。
但灵帝刘宏并未采纳卢植的建议。
卢植无奈道:
“陛下,天下人才,皆出于士族,党人虽互相标榜,互相结托,非议朝政……但是其中不乏真正有才华之人,被裹挟其中。臣当年上书先帝:解处党禁、选拔人才,心中只是想我大汉有可用之人。”
刘辩知道,灵帝和卢植考虑问题的方向不一样。
刘宏对那些:清谈结党、非议朝政的党人深恶痛绝。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
这些人大多都是相互标榜为名士。枉自相互推崇,抬高自己,诽谤他人,是为“清议”自然是帝王所厌恶之人。
所谓“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后汉书·儒林列传下》),“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后汉书·党锢列传》)的情形,体现出黑暗政治势力因“党人”议政运动。当时郡国学的诸生,也与太学清议相呼应,形成了广泛的舆论力量。
而卢植考虑的不是这些,卢植毕竟和帝王想问题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当然这里不是质疑卢植的人品。
当时大环境如此,你只要身在其中,就必须融入。不然你就是一个另类,大家是不会接受的。曹操很可能就是因为重用了一些寒门人才,才导致世家不满。也是“兖州之乱”的导火索,杀边让,只是点燃这跟导火索的一点火星。因为士族是不愿意和寒门同朝为官的,他们以和寒门同席为耻。而且,曹操中后期,基本很少在重用寒门子弟,这个可以从曹操手下官员中看出来。基本没有寒门的影子,就是有,也是早期跟随曹操的。
所以在汉末那个年代,官吏要么出身士族,要么你是名士,名士可以是寒门子弟,但必须要有名。其他人想入朝为官……很难很难……举孝廉?初衷是好的,但是到了后期……就放到自己身上来说,士族之间,相互结亲,亲戚朋友一大堆,人家凭什么举荐你一个素不相识之人。还有就是举孝廉是以郡为单位的,每个郡一年只有一个两个名额,一个郡可是很大的,至少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不过因为当时行政区少,范围比现在大的多。要在信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古代,发现一个人才,是很难的。就算放到现在也不容易。所以当时才有门生故吏之说。
卢植出身没落小士族,自然一心想要把家族发扬光大。这个在当时是主流思想,而在当时的社会,一个人最重要就是“名声”。人都是自私的,真正无私的人,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当中。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声,或为利益。如果有人说卢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天下社稷,那是扯淡。
比如卢植推举郑玄,那是因为他和郑玄是同门。比如灵帝让大儒蔡邕、宦官李巡等设立“熹平石经”是卢植主动上书,毛遂自荐,要参与其中。因为这是很大的名望。
当然这些都是刘辩只在心中想想而已,是不可能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