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何进之死
作品:《 汉末之殇》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宏(157--189)汉灵帝(168年—189年在位),(168)宦官王甫、曹节等,发动政变。史称“九月辛亥政变”。宦官取得政变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当时汉灵帝十一岁。
这些皇帝都是靠宦官,除掉了外戚,才掌权的,刘辩的父亲,汉灵帝的事才多少年?十常侍中就有人参与过,所以轻车熟路,刘辩身为刘宏的儿子,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事。所以十常侍和刘辩共同杀死何进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刚好知道董卓就要带兵来雒阳,就决定动手。
还有一点就是何进死的地方是南宫的嘉德殿,这应该是皇帝办公的地方,要说刘辩毫不知情,肯定说不过去。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何进刚死,袁绍、袁术、吴匡等人就要攻打皇宫,这一下子让十常侍和刘辩措手不及,只能逃跑。
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就是他们逃离皇宫时,刘辩到底是不是被十常侍劫持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两个假设来说明:
一、十常侍杀何进,刘辩不知情。这个假设基本不成立,因为十常侍杀何进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保住地位。如果不让刘辩知道,就算他们成功,最后还是保不住性命。因为杀死何进以后,不管是何进的党羽,还是刘辩都有可能还是要杀十常侍。何进党羽,是为何进报仇。刘辩也可以用他们的性命安抚士族,稳定局势,所以刘辩不知道的可能性不大。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十常侍打算杀了何进之后,再向刘辩邀功,这个办法变数太大,十常侍应该不会这么干,还不如直接告诉刘辩,才更有保证。如果刘辩不知情,那么应该就是十常侍劫持刘辩逃走的。
二、杀何进就是刘辩和十常侍的预谋。只有这样,才会显得更合理。因为这不仅附和刘辩的利益,也附和十常侍的利益。到时候,刘辩收回权利,十常侍有功,性命和地位都保住了。如果是这样,刘辩就不是被十常侍劫持逃走的,而是他们一起逃走的。
现实和梦想的差距是如此的巨大,在前辈们面前,得心应手的事,没想到到了刘辩这个晚辈身上时,竟然是功败垂成。可能是运气不好,大汉气数已尽。也可能是由于董卓就要进京,计划还没有周全下,仓促动手,只杀了何进,没有将他的党羽一网打尽。更没有想到的是,何进一死,他的党羽就攻打皇宫。刘辩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会连他一起杀了,也有可能是在十常侍蛊惑下,只得随十常侍逃跑。别以为刘辩是皇帝,他们就不敢,因为这是有先例的,刘辩要是不怕,那才有问题。
汉质帝刘缵因不满梁冀的飞扬跋扈,在一次朝会中,曾当着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将军也”,因为引起梁冀的忌恨。本初元年(146年)闰六月,便被梁冀毒死。
如果因为这个被他们给杀了,那多冤枉啊!还不如先逃走,待局势稳定,再回来不迟。为了防止他们立刘协为帝,干脆连刘协一起带出来就是了。
没想到的是,运气实在太差。刚出龙潭又入虎穴。逃跑的路上,又遇到了董卓,刘辩当时肯定是绝望的。这也可以解释,董卓问话,刘辩不语,而刘协对答如流。要说刘辩当时十四岁,刘协才九岁。刘辩好歹当过几个月皇帝,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不可能因为见到董卓,连话都不敢说了吧?估计当时已经心如死灰了吧!
而董卓行废立之举的借口,基本照搬汉灵帝刘宏对刘辩的评价“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还有一点比较诡异,就是董卓要废刘辩时,先找的是袁隗,袁隗同意后,董卓才在朝堂上宣布的,而此时,满朝大臣只有袁绍和卢植反对。
之前汉灵帝要立刘协为太子,大家都是反对的,到了如今,大将军何进刚死,大家竟然都赞成。要知道一个董卓要行废立之事,不管是身份还是地位都不相符。更不要说从刘辩回到雒阳,到被废,才一个月时间。而且是首先经过袁隗同意的,为什么会这么仓促呢?
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了何进之死是刘辩所为,害怕了,害怕刘辩掌权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董卓和袁隗。而刘辩已经十四岁,在古代的帝王中,十四岁掌权的也有不少。董卓是何进余孽,袁隗是因为袁绍和袁术,攻打皇宫诛杀宦官就是以袁绍和袁术为首的。如果说袁隗不知道,那怎么可能。而且攻打皇宫,诛杀宦官是很多大臣都同意的,如今何进已死,他们也害怕刘辩掌权以后,来个秋后算账。而刘协才九岁,立刘协为帝,对他们的利益更大。什么受董卓威胁呀!只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脸面的借口。因为从董卓进京到刘辩被废,没有杀几个大臣,也就何苗、丁原。反而对士族很是亲厚,这威胁无从谈起。
而董卓则可以借助此事,极大的提高自己的“声望”和权利。当然这很可能是他自己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