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057

作品:《 回到明初搞慈善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不是农业专家林渊也只知道红薯是一年生的作物,也就是一年只成熟一次一般是三月四月五月这三个月里面播种十月份收获红薯是万历二十一年进入的工作由福建引入不仅味道好而且能适应贫瘠的土地,无论生吃或者熟吃都可以果腹并且产量很大在古代就有“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这样的说法。

至于土豆,现在已经在育苗了正好赶上十一月底来年一月到三月都可以收获。

不过土豆的种植还要分地域,不同的地方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都不同有些地方是四五月种植秋季收获。

林渊也只能在十一月底先种一小部分,如果不行,就换成四五月种植。

至于剩下的土豆则和红薯放在地窖每天都派人去看,还要保持干燥,避免产生霉菌。

不过这些事那些老庄稼汉比林渊清楚,所以林渊除了偶尔去看一看基本就是一个甩手掌柜。

庄稼汉们是被林渊叫人找到的老庄稼户,大多数年纪都超过了四十岁,几乎是从能下地开始就伺候庄稼,有经验,无论是除虫还是施肥都有自己的法子,不过自从被林渊叫人招来“农业局”之后,他们那些独家的法子就公开了。

他们被要求把自己的经验之谈全部整理好,不会认字没关系,有人记。

然后就派人去乡里做宣传和教导活动。

以前人们没有条件推广一些种植经验和技术,因为交通不发达,而且村子都比较封闭,现在林渊就是强迫性的把村子之间的壁垒打破,每个村子都要派人去示范村学习经验。

学习的好的,林渊会给予奖励。

林渊也鼓励养殖业,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养鸭子,养鸡和鹅的比较少。

这时候没什么饲料,鸭子的出栏时间是最短的,鸡要十四个月,鹅要七八个月,鸭子最短,三个多月四个月就能出栏。

农户有农户的智慧,都是养家畜,当然要选短期内就能见效的。

没办法,林渊只能把人召集起来,建造鸭舍,鸡舍。

鹅比较自由,散养。

自从到了泰州和高邮以后,林渊就没有再采取大锅饭的制度了,毕竟现在的情况还不是很糟糕,在粮食储备充足的时候,人们拥有私产反而会提高生产力。

大锅饭更适合灾荒的时候。

之前庄子里就是实行的大锅饭制度。

促进人们生产力的办法就是进行奖励。

就跟我国灾荒年代选劳模一样,树立劳动典型,鼓励民众奋发。

林渊去取了个头最小的红薯和土豆,蒸熟以后叫几个心腹过来吃吃看。

除了林渊以外,所有人都没见过这两样农作物,他们对土豆的热情没有对红薯那么高,毕竟红薯有甜味,在基本没有甜食摄取的现在,更加惹人喜欢。

林渊问他们:“你们可知这两样亩产多少?”

几人分别猜了几个数字,林渊带笑摇头:“亩产数十石。”

杨子安和朱元璋都是庄户人家出身,朱元璋虽然是放牛的,但家里也种地,自然知道这个数字有多么恐怖。

林渊又说:“它们会环境的要求很低,贫瘠的土地一样可以种。”

宋石昭激动地说:“东家,可见这是上天预示啊!”

林渊莫名其妙:“预示什么?”

宋石昭:“此二者,活人无数,正是东家您的功劳,有次二物,何愁天下人心不归!东家!此乃东风啊!”

东风?

我还白板呢。

林渊知道宋石昭这又是打着要让他再当神棍的念头了。

“宋主管,此时暂延。”林渊觉得他现在已经够打眼了,再来两样亩产高好种植的农作物,声望是容易刷起来,但吸引的目光也就更多,他可不想在还没有壮大自己的时候就被人打上主意。

“等明年第一批收获了,就作为种子交给百姓。”林渊说道。

宋石昭:“正是。”

杨子安却问:“若是流传了出去”

林渊却很平静的说:“那就流传出去。”

众人一脸吃惊。

然吃完以后就正常了,是啊,他们怎么忘了眼前这个人还是那个菩萨心肠的人。

这天下或许别人都会自私,他却不会。

林渊看着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过林渊也不会揭穿。

还是让自己在他们心目中保持一个光辉的形象。

之所以愿意流传出去,第一是能活更多人,哪怕是敌对方的人,百姓是无辜的,乱世英雄豪杰群起,除了自身的野心以外,本也该为百姓打算,不然做什么领袖,为什么民请命,还不如当个土匪。

第二则是收拢人心。

就跟宋石昭说的一样,百姓们从来有奶便是娘,什么天下大义离他们远得很,他们大多数愚昧无知,想要的不过是能好好的生活下去。

他们现在对泰州和高邮所知甚少,最多,也就是知道这两处被南菩萨占着,听说里面的百姓能吃饱。

一旦土豆和红薯流传出去,不仅活民,还能收拢人心,等他更强大时,这两样东西带来的好处,不只是增加人口而已。

林渊有时候也想,他上辈子没当成好人,这辈子竟然还有机会当个好人了。

虽然这个好人也充满了私心,可只要结果是好的,谁能说他不是个好人?

“快生火,冷死了。”林八三搓了搓手,哈出一口白雾,裹紧了身上的草绒衣裳,一屁股坐到矮凳上,叫同僚把火升起来,他们这边分到的木炭不多,要紧着点用。

同僚叫董六五,原先也是个木匠,他一条腿有些瘸,所以轻易不动弹,一天到晚都在木厂里干活,除了上下班以外,几乎不在外面走动。

林八三一边烤着火,一边等着同僚们过来上工。

他因为干活麻利,被提拔成了主任,手底下也管了百来号木匠,每天来得比别人都早。

董五六慢吞吞的拿出木炭,等木炭燃起来才问:“你那队这个月成绩如何了?”

林八三听到董五六提起这个,脸上就是止不住的笑:“完成指标了。”

他们的工作很杂,要做板车,还得做家具,以及一些小玩意,甚至有时候搭房子他们都得去。

林渊叫他们不用钉子做出房子来,不过不是真房子,是按比例缩小的类似手办的玩意。

他们一个月必须做出三个来,样子还不能一样,最开始他们还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办,毕竟原先也不是什么鲁班传人,虽然鲁班是祖师爷,可是普通木匠能打张床,打个屏风和家具就不错了,榫卯结构他们大多只是听说过。

真正懂榫卯结构,并且颇有研究的高水平人才,林渊并没能搜刮来。

就只有培养他们了。

毕竟人口越来越多,城市是必须要扩建的,砖瓦房成本太高,组合拼接的榫卯结构房屋却能降低成本和施工时间就是不能引明火,说一房屋内外还要上一层土水泥,每晚还要有巡逻队巡逻,以此来保证安全。

林八三喝了口热水,颇有感触的说:“去年这时候,我还在挖草根吃呢。”

董五六说:“谁不是?我就是那时候断的腿。”

两人互看一眼,都笑了笑。

林八三还一脸憧憬地说:“我还准备跟我婆娘要个孩子,说不定明年就能抱上了。”

“那我到时候得来喝满月酒。”董五六,“你看我,婆娘的影子都见不着,还是你命好。”

林八三笑起来:“我爹娘给我订的。”

家里有三个兄弟,他是最小的,但是都夭折了,他是唯一一个活下来的。

他十二岁那年,爹娘就用家里所有的积蓄给他找了个媳妇,媳妇家里穷,那边要留媳妇在娘家待到十四岁。

毕竟农户人家的姑娘,能走路开始就要学干活,要会下地做农活,也要会做家务,带弟弟妹妹,她家留她,也是为了她能给家里再干几年活。

林八三是他们村里第一个娶上媳妇的,他们村不富裕,二十多三十的老光棍多得是,他还记得娶媳妇那天,他难得穿上了新衣服,等媒婆带新媳妇过来。

媳妇拿着一个包裹,里面带的是几件旧衣,娘家为了让她体面一些,出门子的时候穿的是新衣裳。

她不漂亮,但是是个很好的媳妇。

嫁给他十多年,给他生了三子一女。

林八三想起这个,眼眶有些湿润,这四个孩子,两个儿子夭折了。

大儿子和小女儿活了下来,可也在跋涉中没撑过去。

他的父母为了给孙子存些口粮,活活饿死了。

可即便这样,孩子们也没能保住。

他记得他把儿子和女儿埋了,结果第二天一看,埋孩子的土被挖开,下面什么都没有。

林八三冲董五六说:“日子越过越好,等存些钱,就找媒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