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发财的机会来了
作品:《 回到大秦送温暖》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旱地准备种粟,也就是小米,水田准备种稻。
陈子安等一帮人沿着官道转了一圈儿,发现人们都忙着耕种,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
路旁有一户平民,几个小孩端着土陶碗正蹲在路边在吃饭,看来陕西人民习惯蹲着吃饭,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群众基础。
陈子安让黑牛停了马车,走到小孩跟前问道:“小兄弟,吃啥哩?”
那小孩儿看了陈子安一眼,用生冷硬噌的秦音回答道:“麦饭!”
陈子安这才发现小孩碗里全是煮的小麦颗粒,顿时一怔,原来古人吃小麦就是这么吃的?
他不由邹起了眉头,小麦的皮太厚了,主要成分是淀粉和纤维,不容易煮熟,吃了难以消化。
“为何不磨成粉做面条吃?”
“……”
小孩听到陈子安的话,一脸茫然,似乎不懂他在说什么。
幸好屋里出来了一位六旬老者,陈子安对那位老者施了一礼:“老丈,我是新来的五大夫,光景过的可好?”
老者见面前站着一个锦衣少年,身后还站着一群随从,顿时吃了一惊,慌忙对陈子安行了一礼:“原来五大夫是一位少年郎啊,你可是我们的大贵人,快请屋里坐!”
“老丈不用客气,这小麦为何不用石磨磨成粉,如此吃法岂不腹胀?”
“……石磨?何为石磨?”
老张听了陈子安的话也是一脸迷茫,全然不知石磨为何物。
陈子安忽然顿悟,原来先秦时期还没有发明石磨,怪不得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吃了麦饭腹胀难忍,急着上厕所,结果掉到茅坑里淹死了,真是一碗麦饭的悲剧啊!
他同时也搞明白了小麦为何没有大面积种植,主要是他们不会吃,只能煮麦饭,加之口感不好,难以消化,而且不耐干旱,才没有推广开来。
先秦时期人们吃的比较粗糙,地处西北的秦国平民还是以黍和粟为主粮,黍饭比粟好吃,平时舍不得吃,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才做一顿黍饭。
直到唐代黍饭依然是一般人家待客的美食,孟浩然写过一句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可见一代大诗人受到朋友的热情招待,也不过是一顿鸡肉黍饭。
至于稻米,那可是贡粮,平民吃不起,那是王公贵族的专利。
贵族上层社会以稻梁为主粮,稻就是大米,梁并不是高粱,而是“黄梁”,是上层社会的美食,俗话说黄粱一梦,指的就是这种贵族吃的黄梁。
当时只有舂米的杵臼,根本没有石磨,陈子安见老者一脸迷茫,就笑着说:“石磨就是磨粮食的,你很快就会见到的!”
见老丈还是不解,就问道:“如此麦饭,一天几餐?”
“我等下民,具是一日两餐矣。”
陈子安点了点头,心想治下的属民还很苦啊,得尽快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才行。
辞别了老丈,回到马车上,陈子安笑眯眯的对陈善说:“爹,你不是想发财吗?机会马上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