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十九章(4)

作品:《 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顾鼎臣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嘉靖是藩王继承皇位,缺乏处理朝政的经验,所以十分重视“经筵讲学”,并将“经筵讲学”制度化,甚至成为嘉靖初年时局变化的风向标。

所谓“经筵讲学”就是请翰林院的学士,将治理国家的经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给皇帝听,讲官负有指导皇帝治国安邦的责任。

自明朝开国以来,经筵讲学都摆在朝政大事之首,但是明初的经筵讲学尚无定日,也无定所,只是令一些文学侍从之臣不定期地进行经筵讲学。英宗正统元年,经筵讲学被确立为朝廷正式制度,并沿袭到子孙后代。弘治皇帝最为重视经筵,从大小经筵演变成经筵日讲。但是正德皇帝除外,他往往以游幸为名,经常不去听讲,经筵如同虚设。

对于经筵讲官而言,负有重大的训导责任,不仅要通过典籍,讲授治理国家之道,还要将现实朝政利弊体现在经筵讲学之中,并且要求将经典大义,圣学心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明白易懂的语言教授给皇帝。

经筵讲官可以说是与皇帝接触最为密切的官员,皇帝往往会向经筵讲官请教处理朝政的经验和方法,而经筵讲官也可以将自己的政见直接面奏皇帝。所以经筵讲官的选拔标准非常严格,在政治上要德才兼备,品行端正,稳重老成,顾全大局,在学问上要博古通今,学贯政经,学以致用。那些心术不正,心浮气躁,心怀叵测,结党营私者决不能滥竽充数。

嘉靖对经筵讲官更有严格要求,经筵讲官不能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传授真正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和经验。嘉靖对内阁挑选的许多照本宣科的经筵讲官非常抵触和厌烦,决定对翰林院学士选拔制度进行改革。

正好此时发生了汪佃事件,也就是史称的“经筵风波”。有一次经筵讲官汪佃在经筵日讲中讲授洪范?九畴,嘉靖听后非常不满意,对他提出种种洁问时又无以回答,所以认定汪佃讲读失误,答辩迟钝。

更令嘉靖恼火的是,汪佃在讲授中影射大礼仪之争,把大礼仪之后发生的一切祸患、灾异都归结到大礼仪之争上。于是嘉靖乘机对翰林院进行大胆改革,要求内阁对翰林院诸位讲官进行考核,称职者留用,不称职者量材外放其他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