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113回 归故里兄弟逍遥 看春晚难忘今宵

作品:《 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就连市井小儿都会吟唱的元日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原因很简单,这故事的情节已经发展到了过年,也就是那2002年的农历新年。那咱们就借开头这一小段,简单介绍几笔诗人王安石,他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历史评价中他有着政治家、思想及、文学家、改革家等等光鲜亮丽的称谓。可不为人所知的是,在北南两宋文人的手里,王安石可是獾子成精的妖人,是妖人王安石搞垮了大宋的半壁江山。尤其在南宋的主流阶层更是对王安石咬牙切齿的大骂了一百多年。曾经备受争议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带来的是北宋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与农民负担的减轻。一直被嘲笑孱弱的大宋军队,经过王安石“将兵法”等政策调整,却是战斗力满血复活,压制住老对手西夏。大宋变法时代的连番折腾,功过却有争议,无争议的,就是大宋朝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可即使是事实胜于雄辩,王安石还是少不了挨骂,就连大才子苏轼都说“此老乃野狐精”。其实放眼望去,古今一理。多少改革者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与既得利益集团相抗争的艰苦道路。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王安石,不但性格特立独行,平日里不修边幅,哪怕当了宰相还是一副邋遢模样。天生更博闻强记,读从不死读四书五经,农林工商各类学问全涉猎。至于只是玩票的诗词创作,那更是出手就轰动。后来虽然他一生受尽辱骂抹黑,可唯独才华这条,最恨他的人也服气,一千多年来无人敢黑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经历了48个小时的路程,我终于回到了离开一年的家里。进了家门儿,我不仅看到了无比思念的父母和小妹妹,更是发现家里愈加干净整洁了。左看右看,我看到了家里挂上了一个原来从未家里出现过的立体福字儿。这个红色的立体福字儿,美观大方,气度潇洒,外加下面两个大大的红色穗子更显喜庆之气。除了这个美丽的福字,我一回头又看见了一个新鲜的物件儿,那就是42寸液晶的飞利浦电视。不用问,这肯定就又是我老爸新买来的。电视这个电器在我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早在1980年我家就有了第一台12英寸星火牌黑白电视机,而后又在1986年购买了18英寸的松下彩色电视机,直到眼前这台已经是我家的第五台电视机了。看看这五台电视机,就能看到电视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我家之所以总能跟上电视机发展的潮流,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我老爸是个名副其实的电器发烧友,除了电视他还喜欢音响,收音机,摄像机、影碟机、照相机等等大大小小的电器,当然最喜欢的那还得是电视机,因此每当电视机改朝换代之时,就是我老爸倾尽积蓄购买电视之日。当我看到这台新的电视机的时候,我老爸非常开心的说:“看我的新电视咋样?我给你打开看看。”妈妈赶紧拦住爸爸说:“你先别着急,先让我儿子把东西都放下,吃完饭再看。”妹妹已经长大了,看见这个情形,在一边哈哈大笑。就这样我在小年的这一天回到了家乡,在家里又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的日子。在此期间,我打了几个电话给刘云。只不过她很忙,仅仅是我到家的那天才赶上她自己在单身宿舍,听到我的声音她哭了。她和我说:“再过两天她也准备回家了,等到了家再给我打电话。”我知道刘云回家一定是要和她的父母仔细说说我们的事儿,因此我没有着急往刘云家去电话,等她铺垫好一切再说吧

回到了家乡,和原来那些狐朋狗友聚一聚是必不可少的。我最要好的朋友有三个,都是从小学玩到高中的。高个儿的张雷,一米八八的大个,体重不到120斤,瘦高瘦高的像根儿铁丝儿,当时还在读冰城建筑大学。矮个儿的张伟,从学前班我俩就在一起打架,经常把对方造的鼻青脸肿的,最奇怪的是从小学到高中,这孩子不怎么长个儿,最终也没突破一米六五,八成是净长心眼儿了。胖胖的李志,这位大哥一米八的个子,200斤的体重,一脸络腮胡子典型的成熟东北男人。这个东北男人现在东北农大读书。要说胖子我见多了,多数不灵活。可是李志则不然,他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灵巧的胖子,不仅动作灵巧还有着出色的身体协调性,尤其是足球脚法更是出神入化。再加上,上高中时的我当时只有不到100斤的体重,我们正好凑齐了高、矮、胖、瘦这四个字。又因为我们四个人天天形影不离,上学放学皆在一起,加之四人有勇有谋,被同学们戏称为“四大恶人”。因此,四大恶人在年前聚了几回。那个时候吧,我最先工作离家最远,因此他们得有一年来的没看见我了。这下又聚到了一起,李志看着我嘿嘿一顿乐,然后对我说:“瞅把你个犊子给胖的,都快他妈的赶上我了。”那一高一矮两位老张也过来说:“哎呀我靠,你去滨海这半年吃的啥呀?猪饲料还面起子,你怎么都发了呢?”李志又说:“就是呀,本来说回来我们请请你给你接风,瞅你胖这个熊样儿还是你请我们吧!”我靠,我觉得这才是重点,不过我觉得无所谓,咧嘴笑着说:“这人一胖了以后啊,饭量就变大了,我请就我请,老早就想吃咱们老家的烧烤了。”张伟过来搂着我的脖子说:“我靠,真滴呀!瞅你那熊样儿,一笑还有俩酒窝。”这是个老问题儿了,总有人这么说我,因此我有现成的答案。我也搂着张伟说:“瞅你说的,你家狗熊脸上有酒窝啊?最近养狗熊挣了不少钱吧?”“滚犊子,都他妈的上班的人了,嘴还那么碎道。”然后我就被这哥三个修理了一番。打打闹闹是我们从小到大的必修课,因此我们几个利用这短短的假期,恢复了中学时代的生活。在一起看电影,打游戏,怼台球,实况足球等等吧,忙地不亦乐乎。尤其到了晚上,就你请我我请你的喝酒,喝到最后都搂在一起不舍得分开,就像一个娘生出来的似的。

年前的时光过得很快,一出溜就到了2002年2月11日除夕。吃完了年夜饭的我们一家人,按照每年的习俗都坐在电视机旁准时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一次马年的春晚,咏哥的脸看起来咋格外有的些长,不过主持的还是真挺好。作为东北人来说,唱歌跳舞这些节目我不咋喜欢看,我还是喜欢看语言类的节目。能上春晚的都是艺术大家,可是这些大艺术家们,在春晚的舞台上就没有平时在综艺晚会里发挥的那么好。看着那让人眩晕的舞台和高科技的艺术背景,闪来闪去,让我一会儿就困了。幸好有外面这帮放炮的,每当我开始打盹的时候,窗外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倒是提醒了我,我懒懒洋洋的站了起来,从客厅的窗子向外看去。窗外依然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摇摇晃晃的灯笼将喜庆的红色洒在洁白的雪地上,让人感觉格外美丽。还有那红色的爆竹碎屑零零散散的点缀在白色的城镇小路里,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喜庆的画面令人无比憧憬着那即将到来的新年。我又回头看了看爸爸妈妈和小妹妹,爸爸似乎也在打瞌睡,妈妈和妹妹依旧看的很认真。我看了看表已经快11点了,每年看春晚都是快敲新年钟声之前看赵大叔的小品,这是那时春晚每年必看的压轴节目。站起来醒了醒盹儿,我又坐下了,大概在11点半左右,千呼万唤的赵大叔、高大妈和范厨师终于露面了。范厨师最先出场,傻了吧唧的说:去年买拐,窝囊够戗,丢了工作,跑了对象,我就不信这个劲,别人能让我吃亏,我就不能让别人上一当,我也卖拐。南来的北往的注意了噢!注意自己的腿噢!看看有没有毛病噢!没病走两步噢!走出病来我把拐卖给你噢!拐了!拐了我这一瞧就明白了,这还是要延续去年的忽悠系列呀!哎,说句心里话,要说作为一个东北人,从小就看着赵大叔的小品长大,的确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在我的记忆里,昨天今天明天算是赵大叔的巅峰之作。从2001年开始卖拐他就走了下坡路,直到今年他又卖车,逐步形成了忽悠系列。这个系列害得我们东北人不轻,都觉得我们太能忽悠了,自从这个卖车演完,回到办公室,连陶阳都能学着范厨师的样子跟我说:“忽悠,接着忽悠”气得我每次都还击说:“就你这个智商也就看不懂手表了。”看着眼前赵大叔一步一步的把范厨师忽悠上了轮椅,涕泪横流的说:“谢谢啊”我们的春晚大戏才算看的完整了

刚看完小品我家的电话铃声响起,妈妈刚要去接,妹妹也站了起来。可他们都没有我快,因为此时我已经快步如飞的窜到了大卧室电话机的旁边。爸爸一皱眉说:“他今天咋那么积极呢?”妈妈笑而不语,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小妹妹。就听爸爸说:“你乐啥呀?”我已经顾不上别的,快速接起了电话,果不出所料是刘云给我打来的电话。只听刘云说:“喂,您好!我找下关宇。”我假装不认识的口气逗她说:“你好,你是谁呀?”只听刘云有些紧张的说:“我我是他的同事。”我此时都快乐出声儿了,继续问道:“男同事,女同事啊?”刘云在那边也笑了,她立马活跃了起来说:“你说你怎么就那么讨厌呢?人家好心给你打电话,你还骗我,我挂电话了。”我一听要挂电话,我赶忙认错。然后和刘云聊起来了离别的情况以及回家后的情况。我们两个共同语言比较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不过这大过年的,电话可是一个繁忙的物件儿。因为那时手机并不普遍,固定电话拜年问候是最主要的途径。我和刘云聊了一会儿,也就都不好意思占着自己家的电话聊起来没完了,可是又没聊够怎么办呢?后来,经过我提议,我们相约大年初三的早晨去网吧聊天。这才互相拜年撂下了电话。

新年钟声敲响了,随着新年的钟声,一切快乐与哀愁,幸福与苦难,得到与失去都被掩埋在了那一去不复返的2001年。听着新年的钟声,看着窗外颜色和声音都同时到达顶峰的烟花。我的双目有些模糊,任时光荏苒,你看着那些记忆的画面,好似在翻看别人的电影,画面忽明忽暗,表情忽悲忽喜,而你早已身在记忆之外。当人们的情绪还沉浸在跨年的喜悦中,感受着喜乐悲苦不能自拔时,电视机里传来了难忘今宵歌曲,要说还是这个节目最经典,每年春晚都会有,每年听起来都是那么的动听。也许是2001年我经历了太多,也许是刚刚和我的恋人通过电话,也许我此时的情绪已经完全被歌声所感染,我觉得今年的难忘今宵尤为优美动听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周第三更就到这里结束了。我会尽快写完我在家探亲的这段日子,虽然我在家里的这段岁月有许多值得描写的地方,但是与本部的主题还是不太合拍,我们主要还是要写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嘛。当然,几次回家探亲我还是要写的,这也是这部故事必要的补充。如果您有共鸣,如果您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如果您想参与讨论或者提供问题线索。请您加入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书友群群号:473430079进行讨论。最后,还是要感谢各位读者的大力支持与一路陪伴!记得多点赞、多转发、多评论、多关注、多收藏,到起点或阅读为我投推荐票。起点地址:hpsbkqiianinf101109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