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国为家先(上)
作品:《 倾城一刀》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可望抬起头来,满脸羞愧之色,道:“王爷,是可望失察了!”
张献忠沉声道:“定国,你速速谴人送信往熊文灿处,便说,此次北上抗击清军一事,若是他兵力不足,我张献忠愿附翼尾,北上与满清鞑子一战!”
李定国站起身来,低声道:“王爷且放心,我马上就去!”
张献忠一转头看到孙可望仍然一动不动地跪在地上,上前将他拉起,柔声道:“可望,你十五岁便随我起兵,至今也有十来年了吧?”
孙可望依然是低垂着头,没有说话。
张献忠放开孙可望,转身度出了房门。
孙可望连忙跟了上去。
张献忠在大门口站定,仰首望天,语音中隐隐透出一股无尽的沧桑:“我曾做过捕快,后来十九岁那年又前往延绥投军,做过边兵,先后与鞑靼蛮子血战数场。嘿,那时我的千总是谁,可望你决计猜想不到吧?”
从未听张献忠提起过往事孙可望不禁被逗起了好奇之心,问道:“是谁?莫非我认识?”
张献忠微微一笑:“我在边塞从军时与人争斗,失手将人打成重伤,按军法当斩,后来还是千总大人爱我之才,向总兵王威求情,饶我一命,改为鞭一百免,革役后送返老家,这才侥幸逃得性命!”
孙可望心中好奇之心更甚,道:“王爷还未说这位千总大人是谁呢?”
张献忠叹了口气道:“这位千总大人,可望你也曾领军与他交过手的!便是现在熊文灿手下三大总兵官之一的陈洪范陈大人。昔年同僚之情,救命之恩,今日却要在战场上作生死相搏,造化弄人,也莫过于此了!”
孙可望大惊道:“是陈洪范陈大人?”
张献忠点了点头:“我返回老家后,陈大人还曾叫人给我送过信,叫我再投到他麾下,继续为大明王朝效力。若是当初我回去了,现在最少在陈洪范大人手下也是个万骑长了吧?可惜这番知遇之恩,我张献忠这辈子是无法报答了!”(注一)
孙可望一时之间无话可说,命运弄人,有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张献忠傲然道:“我当初没有回去,现在当然更不可能回去!我与陈大人都是一般的想法,就是想为我大汉天下拼出一个太平盛世来,让我大汉子弟千秋万世不为外族所辱!陈大人选择了继续为朝廷效力,而我却起兵做了反贼,一是因为我不甘负了这大好身手,二来我也厌倦了在大明军中与同僚勾心斗角的争权夺利,不如痛痛快快揭竿而起,生也好,死也好,轰轰烈烈大干一场,方才不负上天予我张献忠的大好生命!”
烈日照耀在张献忠那张微黄的脸上,更使得这名震天下的大西王脸上的神采飞扬显得不可一世,孙可望心弦颤动,只觉得眼前张献忠的身影越来越高大。
“若真的朝廷大军阻止不了清军南下的铁蹄,我张献忠就尽率旗下儿郎,与多尔衮放手一战!生死俱无所悔!”张献忠昂首面对高挂与半空中的烈日,微风轻轻拂起他颌下的长须,语音中的铮铮之意回荡在天地之间,久久不息!
孙可望与李定国心神巨震,同时跪了下来。
注一:张献忠(1606—1647),字秉吾,号敬轩,延安肤施(今陕西定边东)人。与李自成同岁。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他因被人陷害,犯了“法”当斩,“主将陈洪范奇其状貌,为请于总兵官王威释之”最后以“鞭一百免”革役后他逃回到老家。
崇祯三年(1630),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起义。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这一队伍初属王自用,后自成一军。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义军,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崇祯六年(1633)冬,义军大部分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是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
历史资料来源:《明史》卷三○九《张献忠传》。下引本传者不另作注。
《绥寇纪略》卷六。
张邦伸:《锦里新编》卷十《张献忠》,巴蜀书社1984年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