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十九回 廷议(二)

作品:《 魂归明初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九回廷议二

沉默,寂静,这一波的头脑风暴来得有点猛,导致众多官员风中凌乱,像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产量问题,商品流通问题,海外贸易的税收问题,无主之地的开疆扩土问题,很多官员多多少少有所关注,但基本上都是以独立的问题进行研究,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总是无法找到问题的核心,更不要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王景弘,下西洋指挥使,联合舰队总督,在刚才的解答中,将这些问题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系统的解释了一直以来困扰众人难题,比如环境问题,看似独立,其实与人口,气候,粮食产量息息相关,是一个整体,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只要有一方面失控导致平衡被打破,结果是恶性循环越演越烈直至崩溃,而商品流通,海外贸易,税收,将无主之地纳入怀抱又是一个整体,处理得好,明帝国将越来越繁荣,国家实力也将稳步提高,整个战略就像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扣,利益巨大到无法估计。

过了许久才有官员从懵逼的状态中回过神来,首先反应过来的是户部官员:“王大人,我想弱弱的问一句,预计的贸易额有多少?”

王景弘:“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海外的地方很大,只是人口没有我们集中,从长远来看,贸易额肯定要超过国内。”

户部官员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超过国内的贸易额,那不是翻一番:“禀皇上,听了王大人的解答,我们户部不再有任何疑虑,户部将全力支持下西洋远征,不过我有一个请求,希望将海外贸易纳入户部管理。”

听到户部官员一开口就想把海外贸易这块肥肉吞下去,其他部门的官员怒目相向,一个个不甘人后,全部放下了往日的矜持和文雅,就差赤膊上阵上演全武行了,开玩笑,相当于国内贸易额的海外贸易,其涉及的税收有多少白痴都想得到,何况是这些学富五车的人精,一时间,议庭乱象纷呈一片嘈杂,谁都有道理又谁都说服不了谁,把王景弘与马和看得瞠目结舌,明成祖朱棣头大如斗大皱眉头。

这样的场面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看到众官员如此上进可以说始料不及,而且朱棣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整个战略之大超出了他的认知,没办法,只好先叫停众官员的争论,转头看着问道:“郑卿家,对刚才王卿家提出的整个战略构思怎么看?有没有具体的实施建议?”

郑看了众官员一眼,然后对着朱棣道:“禀皇上,刚才王大人提出的战略气势恢宏,目的明确,愿景光明,我认为这是一项难得的上层设计,是保证明帝国长盛不衰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至于具体的措施,我倒是觉得应该在内阁的管辖下成立独立的海外贸易部和海岸关卡部,并且将税

收独立出来成立独立的部门,海外贸易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海外贸易,海岸关卡部门负责监督所有货物的进出口,税务方面负责收税,而所有的税收和其他的收益全部归到户部,由户部统一支配,以上是我不是很成熟的一点见解,谢谢。”

郑的一席话同样信息量很大,再次将众人炸得外焦里嫩大脑宕机,额滴妈啊,这两个死太监到底是什么人呀,怎么说出来的尽是一些不要说听过,就连想都没有想过的道道,不过想一想又好像蛮有道理的,不行,得好好想想,要不然被两个死太监卖了还帮忙数钱,这玩笑就开大了。

廷议再次陷入沉默,一个个差不多都在小心思量,只有明成祖朱棣和内阁阁员表现得非常淡定,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多几个部门,一可以分散权利,二可以安排多几个职位,反正一切都在框架内,尽在掌握中。

随后看向王景弘与郑的眼神都充满了赞许和温馨,看得王景弘与郑毛骨悚然:这帮家伙不是性取向有特殊嗜好吧。

郑提出的建议表面上好像是一时的即兴发挥,其实是照搬后世的行政结构,都是非常成熟和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以现在的目光看,绝对是超前的,想提出反对意见根本就找不到理由,只能看看自己部门能得到什么好处。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户部官员,他们发现郑的建议很不错,表面上可支配的权利少了,但责任也少了,而所有的受益全部落入户部,实际上能够控制的权利更大了,谁敢叽叽歪歪,那明年你的部门预算就呵呵,你自己看着办,想到这里开口道:“禀皇上,郑大人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我们户部完全赞成。”

朱棣:“那方面有建设性?”

户部官员:“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同时各部门相互制约和监督,可以减少行政过程中的犯错。”

其他部门的官员也觉得郑的建议不错,起码不会将所有的权力集中在户部,多了几个部门就有机会推荐自己的亲友和学生,何乐而不为呢,想到这里,一个个表示支持郑的建议,同意增加海外贸易部门,海岸关卡部门,税务部门。

廷议以这样一个方式结束也是前无古人了,最后朱棣一锤定音:“既然都没有不同的意见,就由内阁提出具体方案,散会。”

廷议结束后,王景弘与郑就成立明帝国科学研究院之事再度与明成祖朱棣进行交流。

朱棣:“成立科学研究院有什么意义?”

王景弘:“成立科学研究院是为了集中全国最顶尖的科研人才,为整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指明方向,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

朱棣:“能举个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