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独身
作品:《 外来的妹子会念经》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每3个国人中就有一个人经历春运,或者比例更高。每年到了这个时间段,铁路、公路上挤满了殷切盼望着回家的人们,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农民工。
别以为你在外面光鲜亮丽,就能拒绝带上这个称呼。顾名思义,当你的户口是外省农村,离开家乡去工作自然就是农民工——要不怎么后来各大城市逐渐放开户口限制呢?实在是人们对这个称呼太敏感,太想抛弃这顶帽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城里人了。
自古以来,真正的巨富是在乡绅之中的。士农工商,农业、土地才是财富的根本,就算你是高官厚禄,除非世袭罔替,否则一旦离开朝堂就会如土崩瓦解,家族很快就衰弱下来。所以哪怕的寒窗苦读一朝出将入相,人们第一时间还是买地,扩建祖宅,而不是在城里大肆买房。
但是到了现代却完全不是这样。自从太祖爷爷进了城,哪怕曾经有一段时期“贫下中农”最光荣,也掩饰不了两种户口之间的巨大差异。当严苛的户口制度实施伊始,各种资源的极端不公平导致了社会两极化,贫富差异也随之而来。当然这不仅仅的贫富那么简单,而是各方面的碾压,歧视,以及排异。
所以当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纷纷从禁锢中走出来,拼了命的进城,他们什么苦都很吃,什么活都愿意干,为了什么?最简单的目标是挣钱,而终极目标则是跳出这个壁垒,为了自己,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后代不再被称为“农民工”而竭尽全力。
为此几亿人每年像候鸟一样辛苦地迁徙,离家越来越远,路程越来越长。家里的人渐渐变成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正如李幸之某位同事苦笑着说的那样,我们这一代拼命地挣钱,就是不想让后代从“留守儿童”变成新的“农民工”,总有一天,总有一年他们会离开这种悲壮而无奈的迁徙,真正地落户在城市。
没有人会习惯离开家乡,抛弃父母子女。国人也没有候鸟习性,不是非得每年都挤这一场热闹。可是这真的是最后的归宿吗?当李幸之回来的这一年,除了超大型城市,几乎所有的省市都放开了户口限制,落户的门槛被全面取消了。可以想象人们会一代一代接力,陆续把房子买到城里,荒废了老家的宅院,抛下了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最终成为了“城里人”。
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没人知道这些农民的后代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然了,归根结底往上追溯,所有人都是农耕文明的后代,只是进城的先后顺序问题。可就没有哪朝哪代彻底地抛弃土地,全民以种地为耻,进城为荣的。
当然这么深奥的问题李幸之是管不着的。她只是看得比所以人都多而已。当红楼的女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一向热闹喧嚣的宿舍忽然就安静下来。等到某一天李幸之下班回来望着面前这栋黑乎乎的宿舍楼的时候才意识到——偌大一栋楼,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原来还有几个同事没有准备回家,或是留守,或是有其他的去处。可是经过王梦玲的事件以后,女孩子们都吓坏了,或者说她们的家人都受到了惊吓,严令所以人都必须回老家——没办法,都是一个县里的,这么大事儿一传回去,所有人都知道了。因此惶惶然如惊弓之鸟,在最后的一个礼拜全部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