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蚂蚁,捉知了
作品:《 童年记事》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烧蚂蚁
老规矩,早饭吃好,阿娘就派家务给我:剥毛豆子。我对阿娘讲,毛豆子不用剥,用盐水煮最好,既省事又好吃。阿娘又讲我偷懒,找借口不做事体。我没办法,自己命苦。便拿个小矮凳,坐在后门口剥毛豆。剥了没几粒,无精打采起来,这日子太没意思了。
为什么阿娘要我剥毛豆子?因为剥毛豆子费力费时,而且还是痛苦的生活,一个上午剥下来,我大母指指甲像要翻出来一样,痛上好几天。还有就是剥毛豆子只动手不动脑子。要是叫我干拣菜什么的,那她就要小心了。因为我做家务时心不在焉,有时会把好的扔掉,坏的留下,也就是她说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有就是阿娘烧毛豆子的花样精相当透,品种繁多。烧得最多的是毛豆子炒咸菜,炒萝卜干,炒西瓜皮。还有毛豆子炒竹笋,炒豆腐干,炒辣椒,炒茭白,烧洋山芋和丝瓜,等等,也就是讲毛豆子是百搭菜。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毛豆子那些百搭菜都是一些当令的便宜货。但花菜就不样了,你吃过清炒花菜吗,花菜是一定要搭好东西的,如肉片、蘑菇等。当然,有时阿娘心情一好,将毛豆子剁碎了和咸肉酱一起炖,那就大受我欢迎了。
这时,德明带着小弟来到我家。看到我做家务,又嘲笑我。我便对他说,要跟我玩,先帮我剥毛豆子。我知道现在除了我,没人和他玩,这是他最难过的事。他只得到我家客堂间拿了两个小凳子,抓了一把毛豆子要小弟也帮着剥。
剥着剥着,小弟剥出了一条大毛豆子虫。我要拿来喂鸡,德明却说要看看蚂蚁搬毛豆虫。地上全是忙忙碌碌的蚂蚁,也不知它们在弄些什么吃的。他把那条虫放在蚂蚁的必经之路。一会儿就来了两只觅食的蚂蚁,其中一只冲了上去,用头上的利齿一口咬住了毛豆虫,那虫子一转身想来咬蚂蚁,另一只蚂蚁就从后面向它发起进攻。那毛豆虫是首尾不能相顾,既咬不住蚂蚁又无法脱身。另一只蚂蚁上来了,它没有参加战斗而是快速调头,遇到同伙就用头上的两根短触角告诉它们。
只一、两分钟,一个大队的蚂蚁就从蚁洞里浩浩荡荡地杀了出来,直奔那虫子。它们是前扑后继,轮番冲锋,在比它们大十几倍的虫子前毫无俱色,没有一只退缩的。几分钟的功夫,那虫子身上到处爬满了蚂蚁,它的生命快到尽头了,那群蚂蚁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把毛豆虫拖向巢穴,这是它们活命的口粮啊。看到这,德明对小弟讲,以后跟人家打架,就要像蚂蚁一样勇往直前。小弟不住地点头,好像他就是一只勇敢的小蚂蚁了。
德明叫小弟回家去把他的那只放大镜拿来,他要小弟开开眼界。德明将放大镜对着太阳,调整好焦距,那太阳光就成了绿豆大小的一束。我知道这光点的温度很高,足以使纸张起火燃烧。
开始恶作剧。那死光射向一只蚂蚁,它却飞快地逃走了。那束死光只好投向了身上叮满蚂蚁的毛豆虫。突然,一股青烟冒了出来,我们闻到了一股臭焦味,一只蚂蚁被烧焦了,那虫痛得在地上翻滚起来。
德明叫我上楼去拿一粒樟脑丸,他今天要玩点新花样。他用樟脑丸当粉笔,在地上画了只小迷宫,捉了一只小蚂蚁放在迷宫中央。那蚂蚁立刻逃命,碰到线马上掉头,它受不了那气味。撞了几次南墙后,那蚂蚁竟犯起酒水糊涂来,跌跌撞撞、惊惶不安,不知哪里是逃命的路。前面有毒药挡道,后面有要命的光束,它着急啊。我想这就是热锅上的蚂蚁了。
“数到二十它能走出去就放它一条生路。” 德明收起了放大镜。
“你也太惨酷了。就是给你两分钟,你也找不到出口。” 我想起了在少年宫玩过迷宫,但德明画的迷宫比少年宫的复杂多了。“再说我听晓萍阿娘讲过,你弄死一只蚂蚁,是要欠七条命的,你就不怕遭报应?” 德明这才住了手。
那放大镜便到了小弟的手里,这小赤老学着德明的样,继续对蚂蚁施以火刑。
我把毛豆交给阿娘,出去玩的理由还没编好。德明先开了口:“巍国阿娘,我想叫阿巍然帮我做暑假作业,你就放我们走吧。”
“做好作业就回来,还有事体要你做。”
我嘴上答应了阿娘,心里却打定主意:不到吃中饭,我是不会回来的。
到了德明家,他要我陪他去捉知了,还要帮小弟去买一只金虫。夏日是知了当道,白天到处是蝉鸣。树上的知了实在是太多了,叫起来格外刺耳,令人头痛。大的身体墨黑,六足强劲,叫起来“急……”,声音最难听,我们叫它“野胡子”。小的身体碧绿,声音婉转动听些,叫起来像“叶丝它……叶丝它,” 我们称它为“叶丝它”。晓萍大伯说的“蝉噪林逾静”, 在上海马路上根本体会不到。
知了是害虫,头上有根针,靠它来吸树汁。所以园林管理所经常在蝉叫得人们吃不消时,就要弄点药水给它们尝尝。园林工人手套口罩全副武装,跟着药水车,手拿水枪,消防一样,那味道刺鼻的白色药水,喷雾一样扑向那茂密的枝叶。路人纷纷捂嘴掩鼻而逃,但“野胡子”和“叶丝它”逃得更快,它们会飞啊。那些只会爬的毛毛虫却当了替罪羊,白白送了性命。太平了没几天,“野胡子”们又飞了回来,继续它们的大合唱。
知了虽然是害虫,但知了壳却是一味中药,可治喉咙沙哑,海伦吃的中药里就有它。知了还能卖钞票,盛夏的傍晚经常有人到弄堂里来叫卖知了,那都是大的“野胡子”,用树叶包着,二分钱一只,骗骗小孩的钱。
要捉知了,淮海路上最多,而且多数是“叶丝它”,不过淮海路上的梧桐树很高,有警察,爬树不方便。捉知了最好是用网兜,这样捉到的知了毫发无损,如用吃下来的泡泡糖或面筋来粘,则翅膀要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