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作品:《 故乡的云》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程琪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掏出一条毛线围脖,亲手给汤潮戴在脖子上。这是这位大才女从大四开始偷偷跟同学学习以来的第一件作品。倒不是程琪笨,学得倒还算是蛮快的,但觉得满意的时候很少。首先自己要觉得可以拿得出手,配得上汤潮。总是织了拆、拆了再织,加上都是零碎时间。本来还有一件毛衣,由于老是不满意,尤其是袖子分得总觉得不合适,假期里又不愿意让母亲帮忙,紧赶慢赶也没能在今天之前完成。
下了车也是抱着汤潮的胳膊,一路不肯撒手地到了塔城汤潮的家,已经是腊月二十六的晚上了。程琪的到来,给汤潮家的这个年关带来更多的喜庆气氛。虽然汤潮的母亲对程琪的容貌有点一失望,但听说学习非常好,学业上和自己儿子很匹配,甚至更高,也就对相貌上有点配不上儿子这一点不去计较了。只有儿子看得顺眼就行呀,毕竟才貌双全的姑娘是凤毛麟角。因为见到了程琪,就立即想到了林岚,想到了好姊妹张桂兰,汤潮妈不由得暗自轻轻地叹了口气。
在塔城过了大年初二,初三一大早,两个人告别汤潮父母,乘火车来到莲山。程琪的哥哥和结婚不久的嫂子一起到车站来迎接妹妹和程家准女婿,程家的节日气氛也至此达到空前的高潮。程琪发现,平时同样是话不多的父亲,和汤潮却很谈得来。细想一下,忽然觉得两个人性格和举止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
初六早上,欢聚的喜悦戛然而止。汤潮又要乘火车,赶往大连,再乘坐三十八个小时的船原路返回上海。程琪终于连夜将毛衣赶完了,临走给汤潮穿在了身上。莲山车站上的离别时刻,程琪又哭成泪人,恋人面前再也不是那个有点男孩儿般爽快性格的、要强的程琪了。当列车开动时,程琪跟着车跑出很远,一直跑到了站台的尽端,仍然痴痴地望着远去的列车,不肯离去。
这一年的暑假,程琪第一次没有直奔莲山,而是坐了二十四小时的列车先奔去了上海。
汤潮所在的化工厂,是一个老的国营大厂。在六十年代初,厂里曾有一批人去支援三线建设,现在这些人很大一部分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老人儿多,不同的遭遇,又经历过多次运动,人际关系复杂。汤潮是这一年分配来厂的大学生中,家不在上海的很少的几个人之一。新来的十几个大学毕业生,有的留在总厂的技术部门,有的分到总厂各科室。而毫无后台背景的汤潮是唯一下到车间班组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被分到一分厂的主力车间,负责生产设备运行现场控制的工段,跟着工人一起倒班。
在生产一线,没有明确工作任务的汤潮,并没有消极闹情绪。喜欢琢磨动脑的他,很认真跟着工人们两个小时出去巡查一次,就此将车间的生产流程从头到尾顺着产品生产顺序走了很多遍。巡查不比设备的操控,既辛苦又脏,设备爬上爬下,身上蹭得不是尘土、锈渍,就是油渍。每天下了班后,都要先到分厂的工人浴池,洗了澡,换了衣服,才能去食堂吃饭。可相对于枯燥的化学分子式,有着直观逻辑关系的生产流程和设备,让汤潮更感兴趣。工人们对这个文质彬彬、虚心好学、一点就透的聪明的实习生普遍比较友好,都比较耐心地当着老师。这是个少见的聪明学生,给他当老师,你会非常有成就感。每次巡查走下来,会有几百只阀门,无数管道,大小不同的泵组,还有隔十步一个的塔、五步一个罐。每天只要天气晴朗,汤潮都会跟着师傅们绕着设备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跑。每次记下一些,一条一条管线地认,一个一个泵、压缩机、阀门地确定类型、作用、参数和控制方法,画成草图,加注详细说明。遇到塔罐在检修时,汤潮也全副武装,很多地方要戴上防毒面罩,跟着钻进去看一看,把里面的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进料出料口都实地仔细观察、测量一遍,设想一下原材料在其中的流程。两个月就把整个车间的设备、生产流程大致绘制了下来。自己亲手绘制的图,因为一开始没有总体的概念,标记用的符号也不完全符合标准,绘图比例不统一,图面看上去有些凌乱,不太美观,别人是很难捋出头绪来。但对汤潮自己来说很直观,容易理解记忆,比书本上的流程涉及的面广得多,生动细致得多,能清楚地看出产品的生产是通过哪些具体的设备来具体实现的真实过程。各种设备和部件,在参数标牌上有的、能问到的、检修时能看到的,都详细地标注在图上。剩下的,汤潮找时间,借了车间办公用的自行车,到总厂图书资料室,查找技术档案资料。班组里没有给他安排特定的岗位,时间上还是比较自由的,因为大家伙儿都知道,大学生嘛,在车间班组实习只是个过场,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抽调上去的,不能真拿他当一个人用。又用两个星期,参数标全,原理也搞通了。很快汤潮就仪表能读,一般故障能应付,也敢一个人坐到仪表盘前抄表操控开关和阀门进行操作。而且,一般生产过程出现的小问题,班长不需要再找技术组了,汤潮就能解释的很清楚。弄懂了流程逻辑关系的同时,汤潮又开始按部就班地根据液体走向,绘所有设备的配制图、管线部件规格图等。
几经修改,图面上的条理越来越清晰,汤潮也因此发现了不少问题。把问题汇总起来,经过仔细琢磨,对照书本和杂志上介绍的技改案例,汤潮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于是给车间主任写了维修和改进的详尽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