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卢循传(下)
作品:《 败寇列传》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何无忌的死讯传到建康城的时候,中外震惊,当时的朝廷并没有被何无忌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反而朝中的大臣还商量着要让皇帝坐着车辇北上去找刘裕护驾。
昏庸胆小到如此地步,天必亡也。
就在皇帝和朝臣准备收拾好行李北上的时候,传来叛军未到的消息,这才让这一场闹剧终结。
卢循,徐道覆的舰队势如破竹,攻下建康也就是旦夕之间的事情,而此时的东晋王朝将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是重蹈当年王弥三打洛阳的惨剧,还是步刘聪灭西晋的后尘?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为了保卫建康,青州刺史诸葛长民,兖州刺史刘籓,并州刺史刘道怜各自带兵奔赴建康,誓要与建康城共存亡。
这三个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
诸葛长民,一个集能力与野心于一身的人此人在枭雄英杰卷中会有专门独立的传记
刘籓,东晋北府名将刘毅的兄弟此人在枭雄英杰卷中也会有独立传记
刘道怜,字道邻,猛人刘裕同父异母的兄弟,同时也是刘宋王朝的开国名臣。
有此三人保卫建康,东晋尚且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看来,东晋终究不会亡于卢循之手。
而此时的人们不由会想起了当年卢循在广州担任刺史时流传的一个童谣。
“芦生漫漫竟天半”
表面意思就是说芦苇疯狂生长,遮天蔽日,实际上却是在代指卢循带兵北上进逼建康。
天半终究只能是天半,不能遮天!!!
当时刘籓的哥哥刘毅听闻卢循的兵马进犯建康,带打算带兵前去阻击,结果却因为生病而暂时放弃了进攻。
刘裕听闻刘毅打算出兵的消息之后,派人给他送了一份书信。
信中的内容就是告诉刘毅起义叛军的进攻特点,告诉刘毅不要轻兵冒进。
为了不让刘毅出兵,刘裕还专门派刘毅的弟弟刘籓前去劝说他,结果这一下可惹恼了刘毅。
刘毅本来就不服刘裕,再加上书信里还有说教自己的意思,这让刘毅更加厌恶刘裕这个竞争对手了。
摆明了,刘裕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在小看自己的能力,简直是欺人太甚。
于是刘毅当即决定,征调两万兵马,兵发姑孰位于今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姑孰镇。
当徐道覆听闻刘毅带兵前来征讨之后,赶紧派人去通知卢循,并且劝卢循即刻挥师与自己合兵一处,共同对抗刘毅。
当时卢循刚刚结束在湘中各郡的作战,尤其在长沙一战中,被刘裕同父异母的兄弟刘道规击败,军心失落,正在惆怅之际。
而徐道覆带来的这个消息毫无疑问将会是让自己部队提升士气的一个关键。
卢循当即决定,带兵进驻巴陵位于今湖南岳阳市,与徐道覆人马合兵一处。
五月初七日,桑落洲位于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程营村和归林村一带,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战场,刘毅舰队与卢循,徐道覆舰队遭遇,双方展开激烈交火。
正如刘裕设想的那样,刘毅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了错误的对手。
这一仗,直接让卢循和徐道覆打的丢船弃甲,仅剩下数百人。
而卢循和徐道覆则顺势俘虏和收编了刘毅的残兵,同时也获得了不少的粮草辎重。
对于击败刘毅的战果,卢循和徐道覆是很满意的,可问题是,击败了刘毅之后,下一步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当时卢循在刚进兵到寻阳的时候,就听闻刘裕已经北伐回来,起初他还不相信这个事实,直到在击溃刘毅的部队之后,卢循才反应过来问题的严重性。
刘裕有着丰富的镇压起义经验,自己如果再度遭遇到他,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
卢循的打算是退守回到寻阳,然后顺势夺下江陵,用这两个地方作为根据地来对抗朝廷。
这也是卢循能够想到唯一稳妥的办法了。
可徐道覆却不希望卢循像个缩头乌龟一样,他给了卢循一个建议。
趁胜追击!!!
徐道覆的目的很简单,要玩就玩大的,要不玩就不要这么大张旗鼓的折腾。
卢循听了徐道覆的建议,也是一直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听还是不该听。
或许搏一搏,单车真的可以变摩托呢?
卢循在犹豫了几天之后,当即拍板决定!
继续进兵!!!
其实卢循当时的这个决定应该算是正确的,因为当时刘裕虽然北伐回来了,但北伐的损失也比较的惨重,再加刘毅的兵马刚刚被卢循等人击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朝廷感到了恐慌。
不仅如此,卢循在军队规模和数量上也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十多万的士卒,上千艘的战舰每艘楼船高达十二丈,光气势也能够把东晋朝廷吓个半死了。
除此之外,朝廷里也有些不太省油的灯,当时朝廷里面有一帮主张偏安的保守派大臣打算让皇帝坐船过江,以图偏安自保,而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尚书仆射孟昶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亡国皇帝也叫这个名字和青州刺史诸葛长民。
孟昶是个料事如神的人,当时何无忌和刘毅主动进兵攻打卢循叛军,孟昶便料定此二人必败,结果后来正应了孟昶的预料。
而这一次,孟昶依旧相信自己的直觉。
他认为刘裕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击溃卢循的叛军。
就连当时朝廷中很多的大臣都认为孟昶的建议是没有任何毛病的。
可是这话对于从来不服输,也不怕输的刘裕来说,就有点刺耳了。
孟昶并不是故意找刘裕的麻烦,只是就事论事来说,他认为自己迁都的建议是稳妥的方案。
于是乎,孟昶为了保住东晋的基业,天天上奏,天天劝谏。
这一下终于是激怒了刘裕。
在一次朝会上,孟昶和刘裕两个人的矛盾彻底被激化。
当时孟昶在朝会上依旧继续向皇帝进言迁都事宜,而刘裕则苦口婆心的说了一番肺腑之言。
“今重镇外倾,强寇内逼,人情危骇,莫有固志若一旦迁动,便自土崩瓦解,江北亦岂可得至!设令得至,不过延日月耳。今兵士虽少,自足一战。若其克济,则臣主同休苟厄运必至,我当横尸庙门,遂其由来以身许国之志,不能窜伏草间苟求存活也。我计决矣,卿勿复言!”
此话一出,孟昶有点坐不住了。当即在朝廷上就和刘裕开骂,并说刘裕固守肯定必败无疑。
当时连晋安帝司马德宗也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好,一时之间也是束手无策。
孟昶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连不答应我的条件,我就自杀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而刘裕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当即就调侃道:“干嘛着急死啊,先打一仗试试再说。”
这一下可把孟昶给逼急了,他当即对皇帝说了一番话。
这一番话也是孟昶最终的遗言。
“臣裕北讨,众并不同,唯臣赞裕行计,致使强贼乘间,社稷危逼,臣之罪也。谨引咎以谢天下!”
孟昶觉得如今东晋朝廷落到如此地步,自己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为了表示愧疚和悔恨,孟昶愿意以死谢罪。
可能是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了,孟昶在发表完自己最后的看法之后,当庭喝药自杀。
看起来孟昶这种为国忧虑的心态值得肯定,实际上,这却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
自杀谢罪就能解决现在东晋的困局吗?很明显,并不能。
相比孟昶这种做事不过脑子,只是为了自己考虑的行为,刘裕的表现就颇为值得钦佩了。
问题来了,那就去解决掉它!!!这就是刘裕给出的答复。
当时朝廷为了防备起义部队,开始全面戒严建康,连京畿地区也进入了一级戒备状态。
琅琊王司马德文负责皇城的安全问题,刘裕则屯兵石头城镇守。
而刘裕也是胆子很大的人,当时他的儿子刘义隆才四岁,他便让刘毅的族弟谘议参军刘粹辅佐,共同坐镇京口位于今江苏镇江市京口区。
有这样的魄力,难怪会成为东晋的终结者。
五月十四日,卢循的叛军舰队抵达淮口,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当时徐道覆主动请缨,希望能够焚毁舰船,然后登岸从新亭和白石等几个重要地方,分几路共同攻打刘裕。
卢循觉得徐道覆的计谋太过于冒险,他认为东晋现在处在人心离散的状态之下,如果静观其变,再出兵攻打也不算迟。
当时徐道覆听了卢循的话之后,也只能是感叹。
“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使我得为英雄驱驰,天下不足定也”
的确,徐道覆是个很有谋略的智囊,可问题是,有时候即便是足智多谋,算无遗策的智囊,也需要有一个能懂他的明主。
可怜徐道覆的计谋盘算终将毁在卢循之手。
当时刘裕坐镇石头城的时候,见到徐道覆派出的人马从新亭分道进兵,也是有些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卢循居然能够想到这样的计谋。
为了万全起见,刘裕当即率领舰队赶回蔡洲,并且听从龙骧将军虞丘的计谋。在石头城和淮口之间修筑树栅,顺带加固城池,同时在查浦位于今南京市清凉山以南,药园地点不详,廷尉地点不详等三处地方设置壁垒,分别派兵镇守。
卢循当时把人马埋伏在南岸,同时用声东击西的办法,迫使一大批老弱病残坐船故意从白石经过,然后放出谣言,说要从白石登陆攻打。
当时坐镇南岸的将领是刘裕麾下的参军沈林子和徐赤特,他们的任务就是隔断叛军登陆查浦,以便能对叛军各个击破。
当时刘裕留下话语。
石头城城防坚固,只可守不可攻。
当时沈林子听说叛军要从白石登陆,料定这必是叛军的疑兵之计,所以还是觉得固守城池才是上策。
五月二十九日,卢循带兵焚毁查浦壁垒,进兵到张侯桥,当时徐赤特听闻这个消息之后,想要出兵迎击,沈林子劝他不要中了叛军的奸计,同时还陈述了敌众我寡的情况,希望徐赤特坚守城防,以等待大军回援。
可是徐赤特就是不听,非要坚持主动迎击敌军,结果在半路上中了卢循叛军的埋伏,单舟只身逃亡到淮北去找刘裕求救。
徐赤特败走之后,叛军还是重点进攻南岸,沈林子联合刘钟一起依险而守,拒不出战。
刘裕听闻徐赤特轻兵冒进中了埋伏之后,当即派麾下大将朱龄石增援南岸,这才将卢循叛军击退。
被赶跑的卢循不甘心失败,便带领精锐部队进犯丹阳郡。
刘裕听闻之后,率大部队返回石头城,同时,还顺带处决了不同号令的徐赤特。
叛军进犯丹阳,刘裕当即下令屯兵南塘位于今浙江雁荡山南麓南塘镇,以阻击叛军。
在接连遭遇重创之后,卢循打算掠夺州县来扩充军备,可是一连进犯了好几个州县都一无所获,这不由得使卢循开始怀疑起了人生。
这么多人马,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补给,不久就会战败,所以应该给自己想一个安身的计谋才是。
当时卢循对徐道覆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构想。
他希望能够带兵返回寻阳,然后休整兵力,全力攻打荆州,占据东晋三分之二的资源,然后与东晋朝廷二分天下。10110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