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 106 章

作品:《 文学入侵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月一行人终于接到了通知。

在不知名文本降临中国的的第三个月,其核心文本的地点,被找到了。

核心文本的波动是在江西被找到的。

王勇几人接到通知,便急急忙忙带着四维眼镜奔赴地点,带着郝主任派出的,负责检测的技术员,一起动身前去江西。

他们一路走一路找,却终于在江西于都,发现了文本波动的痕迹。

等赶到于都的时候,阴雨绵绵满目红叶。

大街小巷都空落落的除了他们的车没有其他任何人。似乎是有什么大人物到来,早就提前清了场。

一路顺着波动摸找去前方却人头攒动群众们都在线外远远地望着什么。

而他们隔得老远,就被一行站得笔直的警卫拦住了。

王勇只得出示了自己的职权和职务请军警放行。

警卫看了一眼,板着脸请他们稍等就进去通报了。

陈薇小声道:“这是有什么大人物?”

王勇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过了一会警卫才回来了,告诉他们可以进去了。

走了一段路,众人远远地,看到了一片宽阔的广场。

这片广场三面原是绿树合抱,此时却早已落叶萧萧。

广场正中央伫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纪念碑背对着一条缓缓流淌大河,远处,雨雾蒙蒙,青山隐隐,天是阴的,景色优美,却带着无端的寂寥伤感。

等众人走得近了,才看见,高大的纪念碑下,一级级台阶前,放满了鲜花,零零散散的,旁边还有花篮。有些早已枯萎了,有些却新鲜得尤带雨露。鲜花里,偶尔还夹杂着一些被打湿的卡片,礼品。

纪念碑上,则有一颗金色的五角心,贴在红色的底盘上,宛如鲜血中托出的一颗金子般的心,在这颗心中间,还刻着镰刀与锤头。

一位老人穿着中山装,站在雨中的台阶下,正仰头望着那纪念碑上的星。

王勇一见这老人,便面露震惊。

陶术和陈薇则一时也说不出话来,大气也不敢出。

老人跟前正有军人捧着花篮,而老人手上,拿着一条红色的横幅,似乎是在举行什么仪式。

听到响动,回过身来,身边的秘书长向他说了几句话,他便向王勇一行人温和地招了招手。

王勇等人颇有些僵硬地走了过去

老人却亲自放了一束花在他怀里,说:“共和国的军人,我听过你的名字。”

他看了一眼王勇身后的张玉,慈蔼地说:“带着这些孩子们,一起来吧。”

王勇点点头,跟着老人,一行人缓缓走到碑文下,将手中大捧的花束,轻轻地,放到了碑文前的鲜花堆里。

又举起手,毕恭毕敬地,向这座纪念碑,敬礼。

他们敬完礼,老人将红色的条幅,肃穆地挂在了花篮之上,望着纪念碑后不知人世变迁,流淌过时光,也流淌过人心的河水,叹了一声:“八十五年了。”

他低下头,问正望着纪念碑,一行人中年岁最小的张玉:“孩子,你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张玉望着碑上刻着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摇了摇头。

眼前,身穿中山装的老人说:“八十五年前,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开始长征,就是在这里。那时候,也是十月。”

他年纪不小了,在雨中站的时间略久,又是秋日,秋雨绵绵,但是提到这一段历史,却仍旧精神奕奕。

正此时,一位工作人员小跑到老人身边,耳语了几句,老人略为点头,对王勇一行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他一步步,走上了台阶,弯下腰,拨开了纪念碑下,群众献上的鲜花与礼物,终于,在一束早已枯萎风干,贴在湿漉漉地面的花束旁,看到了一本失却封面,破破烂烂,纸张发黄发卷,被风吹日晒、人间雨打得早已字迹模糊的书籍。

似乎是早年间,一位普通民众捐赠的,放在碑文前。

它破损得是那么严重,早已看不出大部分内容了,只能隐约看到尚且完好的几个字句,大约,是描述红军长征的。

此刻,正在纪念碑下,微微发着金光。

老人将它拿了起来,递给了王勇,温声鼓励道:“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王勇等人立刻正身敬礼,礼毕接过文本。张玉懵懂,不知道情况,却也跟着,行了一个礼节,行的书上见过的,少年先锋队的队礼虽然她是初中生了

老人肃然向他们回了一礼。

下一刻,周围水波一荡。

王勇、陈薇、陶术察觉了熟悉的波动,正一惊时,却见老人的身形早已不见,广场、绿树,纪念碑也不见了。天色暗了下来。

他们一行人正站在同样的河水前,但是,身边却杂草丛生,地上有不少被弹炮轰炸过的痕迹。

一队穿着土布的军装,打着绑腿,穿着草鞋,戴着帽子,帽子中间绣着一颗红星的年轻战士,扛着红旗,从他们身边走过,好似没有看到他们。

红军。

王勇拦住不知所以的陈薇等人,说:“是文本剧情层。”

他们举目望去,只见夜色茫茫,连着苍茫河水,浮着不少的小船,黯淡的夜里,却有无数的同样打扮的红军,正在忙忙碌碌地架设浮桥。

河面已经架起了木板搭建的一截浮桥。

其中,参杂着不少当地的男女老少,他们送来草鞋,送来食物,青壮年,则干脆下河,帮助红军一起修浮桥。

一位正站在石头边,和几位瘦黑的红军,一起对着一副地图在低语的,则看起来大概是红军当中的干部。

他们从口音严重的方言里,勉强听出红军的干部们正地在说:“白天被轰炸夜里必须搭好”

“木材不够,附近树都砍得差不多了”

一位战士气喘吁吁地忽然跑过来,红着眼圈,向干部们说了些什么,干部们不敢置信地抬起头,却见远处,许多当地的老乡,竟然扛着、抬着不少木板来了。

他们对视一眼,立刻迎了上去。

老乡们带来的木材,有的条条削尖,明显是自家的栅栏。

有的是几人抬着,长长方方一条,竟然是房顶的横梁。

还有的,却干脆是自家的门板。

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和儿子一起,拉了推车,气喘吁吁地追上了大队伍,忙喊:“这里还有,这里还有!”

他们推车上拉的,却赫然是一幅老汉为自己准备的木棺材!

看到这一幕的所有红军战士,都一时说不出话来。

为首的红军干部,紧紧握住这些贫穷瘦弱,几千年饱经苦难的老乡们的手,半晌,才说了一句:“我们会回来的,我们会回来的。”

“我们会回来的。”

一滴眼泪落了地。

眼前的幻像褪去了,仍旧是广场,仍旧是背对着大河的纪念碑。

陈薇捂住了嘴。

纪念碑的底座上,刻着一幕幕的浮雕。

这些浮雕刻画的,却赫然是他们之前所见的,百姓一路相送红军渡河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