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妙药难医人断肠
作品:《 叹流水兮》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完盛知道长老的一席话,是针对老夫人赖婚之事而发的。
但是,老夫人的赖婚,我还可以承受。可是现在师妹赖柬了,你叫我情何以堪?尽管小姐无情,我还不忍当众宣扬她的不义。有苦不能说,实在难以忍受。说道:“唉!长老,我想为人一世,活一百岁、一千岁也是死,彭祖号称活了八百岁,如今一个人也没见到过他,活着没有意思,还不如一条白练死了的好!”
“解元此言差矣!你是个饱读经史的君子,怎会有此短见,把性命当作儿戏。孝经开宗明义章1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现在有此拙见,那么上半年附斋追荐的孝心,完全付诸东流了。佛家讲要成正果,肉身成佛。要知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要为了区区一桩婚姻而自暴自弃。望解元三思!”
完盛听了,默默不语。
明本继续说道:“解元刚刚说过,你为痴情所误。老衲以为,情是被解元之痴所误。情这东西,其本身无利无害,它的利和害,都是由人控制的。给它利,它就对你有利给它害,它就对你有害,这就是魔由心生。一切有情,无情,都是不存在的,又何来痴情?”
完盛听了长老一番言语,略有所悟,便时不时地点点头。
“解元,老衲姑妄言之,你不妨姑妄听之。仔细想一下,是也不是,望解元暂且忘却物我,好好静养。”
“听明长老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承蒙解劝,学生敢不从命。”
明本见完盛已有所觉悟,知道情字不是三言两语所能破得了的,作为一个蒙古秀才,能有此等认识,已经很好了,暂且可以放心了,便道:“解元保重,老衲告辞了。”
“恕不远送。”
明本离开书房,到中堂复命。
虞夫人见明本回来了,说:“长老来了,请坐。”
明本道:“多谢虞夫人赐坐。”
虞夫人问:“完相公的病情,如何?”其实她所关心的是病源,病情倒是次要的。
“完解元的病嘛,可轻可重。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肠断人啊!”
虞夫人心想:看来完盛的生病与自己没有太多的关系,好像是思念家乡所至,便问,“难道就没有可以医治的药吗?”
“哎!”明本叹了口气,话锋一转道,“总之,心病还须心药医……老衲告辞了。”
听明本这么一说,虞夫人心里自然明白还是自己赖婚惹得祸。无奈不能和长老商议什么了,见明本要告辞,便道:“长老请便。”
明本双手合十,向虞夫人施了一礼,道了声“阿弥陀佛”,就回到了寺内。
明长老走后,虞夫人想:看来,完盛把什么都跟老和尚说了。既然他的心病是赖婚所至,那心药就是自己女儿了。现在如果马上把美盼许配给他,毛病立马就好!可惜,这是办不到的。不过,我也不能空担一个赖婚的恶名声呀!
自家女儿是绝对不能给完盛的,完盛的病也绝对不能请大夫来医治。哎女儿是才女,博览群书,对医道也有研究,平日家中婢仆有什么小毛病,都是女儿开出几服汤药,就可以治好。
对了,就让美盼给开个药方:一来可以避免把赖婚之事张扬出去二来也让大家知道我老夫人受恩知报,关心完盛三来这张处方出自女儿之手,完盛见了女儿的手迹,可以得到安慰,抵得上半服心药,病情自然减轻,然后再加强调理,以收到药到病除之效……以后如何,等到他病愈后再作定夺也不迟。
主意已定,正欲命丫环去通知美盼,恰巧柳如烟来到了中堂,她是得知完盛病重,到前边来了解情况的。
虞夫看到了如烟,便道:“如烟。”
如烟听得老夫人唤她,忙应道:“是,老夫人。”
虞夫人若无其事地说:“完相公不知怎地,忽然病了,想必是勤读过度,偶感风寒。完相公乃我家恩人,岂能不问。你到楼上去,传我之言,命小姐开一张祛邪热、驱风寒、消积食、补虚弱的好药方,以医完相公之病。”
“好的,老夫人,药方一开好,如烟就拿来给您过目。”
“噢,药方就不必拿来给我看了。事不宜迟,小姐写好药方,立即送到书房去。”
“是。”说罢,如烟退出了中堂,径往妆楼而来。
注释
1孝经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并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