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与动荡(捉虫)
作品:《 玛丽苏斯图亚特》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野心勃勃的玛丽一边歆羡着南边高配版苏格兰,一边毫不客气的给对手伊丽莎白送“温暖”。
1561年夏,她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把约翰诺克斯这位大神给“送去了英格兰”。
为了维护自己宽宏大量的君主形象,也为了她“君权至上、宗教和解”政策的一惯性,玛丽当然不会轻易动用暴力驱逐。但是自1560年冬起她颁布了一系列针对性法令围追堵截限制行动意图铲断诺克斯的公开集会、布道宣讲之路。
对高贵宽容的苏格兰女王甚至没有直接宣布诺克斯的“长老会”为“非法”。她只是要求士兵保护天主教堂,严厉对待暴徒,把普通人一点点同那些狂热教众分开。
被玛丽泼够了冷水的诺克斯,十分愤怒。可他如今信徒数量不足,又没获得地方领主的足够支持,难以领导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偏偏,他的自尊心,并不允许他去搞阴谋暗杀。于是,这位新教导师过得愈发痛苦。
这时候他的“资助人朋友”、“托克”从英格兰来信了。他说,那儿的女王是真正的新教徒笃信日内瓦那边的教义不赞同天主教繁文缛节加尔文的弟子很可能获得伊丽莎白的青睐。所以,他鼓励诺克斯,去那里开拓新事业。
第二封信,按照玛丽的授意,写得更露骨了。“托克”跟诺克斯剖析,以邻国地域之广,人口之众,他很容易在那里发展忠实信徒。届时,他可以英格兰为基地,越过边境,解放苏格兰。而且,新教女王对天主教应有天然的仇视,定会鼓励他的举动。
第三封信,则是举着其导师加尔文的经历作例子那个法国人,受国君迫害后,来到瑞士日内瓦,建立了一个大型新教教区而后,以他坚强的意志和明智的领导,遥控引导法兰西本土的胡格诺信徒,继续发展壮大。
其实,玛丽认为,这些个理由,都不是很站得住脚。但是,管他逻辑不逻辑,总要哄哄诺克斯再说。
结果,他还真上当了。
当苏格兰女王得知祸头子竟主动离境、前往英格兰,她诚心诚意在胸前划了好多个十字。
去吧,去吧,离开苏格兰,带走你的宗教狂热,还我一个安定清静的王国。
去吧,去吧,到英格兰,去“迫害”那里的天主教徒,让他们领悟苏格兰的“好”,让他们渴望一个“坚持旧教”的君主吧。
为庆祝那个顽固加尔文信徒的离开,玛丽甚至开了好几场舞会。这半年里,她过得比以前压抑多了那个古板狭隘的约翰诺克斯,憎恶一切日常生活中的欢乐他认为音乐、舞蹈、诗歌,这些美的存在都是魔鬼的诱惑他紧盯着爱丁堡的宫廷,时不时抨击女王沉迷享乐。
因为新教徒的严厉措辞和尖锐批评,使得不像女王那般心志坚定的人们滋生畏惧而他们的退缩,也部分影响了玛丽的兴致。
现在讨厌鬼走掉,玛丽和她的玩伴们,就比较能安心的娱乐了。
宫廷侍仆、法国诗人夏特里亚尔,曾模仿他的前辈龙萨,兴致勃勃给女王写下不少温柔多情的颂歌。骑士对女主人的爱慕多么寻常啊!四玛丽都被他高涨的浪漫所打动,她们和女王一起,默许他略显唐突的殷勤,近来还接受他的建议,模仿法兰西,在宫内演出了一场“假面”喜剧。
这时节,萨伏依公爵的使团来访,恰恰送来一位好嗓子的意大利人大卫李乔。大伙发现,这个来自皮埃蒙特地区的青年,男低音相当出色,还会填词谱曲,着实惹人喜爱。女王于是恳请使团长割爱,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
爱丁堡王宫内的小聚会,自此接连不断。文艺演出再次占满玛丽的夜间时光。在女王“劳逸结合”的号召下,最勤奋恭谨的梅特兰德也欣然参加。在一场舞会过后,他终于获得女王首肯,与她的侍女弗莱明小姐订立婚约。
挂着大使一职的蒙哥马利,亦奉旨娱乐,还多次陪着女王外出打猎。他带领一队衣着鲜艳的骑手,肩负起保护女王的重任。眼见天清气朗,他胸中那股淡淡乡愁,似乎正被苏格兰海风所吹散而玛丽带着猎鹰、亲切向途中所遇问候者们答礼的模样,更令他心情愉悦。
如果……她不坚持穿裤装骑马就更好了。蒙哥马利想。唉,这里到底是蛮荒了些连法国宫廷精心养育的太子妃,最近都变粗犷放肆了。
苏格兰人可没那么留意些许小事。不过短短数年,王国就一扫先前之颓丧。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改善,民众愈发敬畏君主权威,哪会注意这些细节。而长住爱丁堡的女王,以其欢快明丽的风格,激发了当地人的自豪。臣民对君权的崇拜里,渐渐的增添了许多对玛丽个人的喜爱。他们甚至自发创作赞美的吟唱那些谄媚的辞句,简直要把玛丽弄得飘飘然。
苏格兰有了几分歌舞升平的气象,他们的姻亲法兰西,最近却不怎么好过。
当苏格兰暂时扼杀了诺克斯的传道危机,法兰西却陷入新教和旧教剧烈对抗。
因为长子遇刺,亨利二世更加凶狠的压迫新教势力,恨不得把他们统统关起来或烧或吊。可是新教徒不肯束手就擒,他们除了奔逃反抗,还时不时继续“神圣暗杀”。偏偏兵力的虚弱,导致亨利二世常常扑灭一处,又发现另一处新开始冒烟。
尽管还没爆发大规模混乱,但也够法国国王忙的了。
其实,这个时期新教徒的数目,恐怕连法兰西人口十分之一还不到。如此负隅顽抗,而不选择逃亡,多半因为,身后还有其他势力撑腰。
玛丽渐渐看清现实史上法国的宗教战争会持续多年,除了经济原因,封建贵族割据、地方自治势力和中央的冲突,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亨利二世,一个如此强势的君主尚无法掌控全局若换了他年轻的儿子,更难消灭封建残余,实现集权统治。
信仰,则是分裂的极佳借口。
所以,真实历史中,最后结束战争的,是赐予胡格诺派平等权利的“南特赦令”,是拥有旺多姆公爵领的与纳瓦拉王国的地方大贵族、待瓦卢瓦男嗣断绝后上位的宗室成员、改信天主教的昔日新教徒,亨利德波旁。
玛丽为此,没少写信给弗朗索瓦,提出自己的看法。
法国王储刚养好伤,就随着父亲四处灭火去了。他相信,宗教妥协才是历史潮流。他怀着一颗宽恕之心,紧跟亨利二世身边,乃是希望,在国王和新教徒之间担任缓冲。
这个任务颇为艰难,却是他和妻子难得的共同意愿。所以,他不辞辛苦,坚持己见,在法兰西各地奔波着。
这位苏格兰国王,在回信中,为短期未能和妻子团聚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他劝妻子不必赶回动乱中的法兰西,自己却须得坚守这个他生长的国度。
而且,他正为他的努力感到自豪因为王太子和洛比塔尔大法官联合诸位重臣,极力劝说,法兰西终究还是和宗教裁判所擦肩而过。
“我已亲眼见到,压制越深,反抗也就会越剧烈尤其是,对方已成为秉持最狂热信念的群体时。”弗朗索瓦在信中道。“如你所言,胡言乱语就像一包炸药,唯有引爆在在狭小、密封的容器里,才会酿成大祸注一。”
玛丽知道,按亨利二世的思路,法国的宗教战争,只能以恢复天主教绝对统治而告终哪怕他亦喜欢世俗国家他的性格,他的认知,也决定了他不容忍新教徒们屡屡违逆他。这种非黑即白、绝不和解、强行排异的举措,倘若如邻居西班牙那般,最终,只会造成国力衰败倒退。
法兰西勉强也算她的半个祖国,如果可能,玛丽还是希望,结果不要那么惨烈。
但年轻的弗朗索瓦,显然并不能左右局势。就在1562年2月底,法国小城瓦西,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惨案。起舞7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