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陈友谅败亡
作品:《 再生于明初》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元璋让胜利冲昏头脑了吗?没有,他是乘胜鼓舞士气。
经历一次大规模战斗之后,各方都需要整顿部队,伤亡大的补充人数,负伤阵亡的将领也需要补缺,甚至编制也需要调整。
……本作者的明末强国梦已完本,欢迎阅读。
几天过后,双方再次交战。
陈友谅的优势是船大人多,现在他的兵力依然是绝对优势。可是人多不一定能取胜,士气是更重要的因素。
朱元璋麾下的得胜之军士气高涨。陈友谅的部下则没了底气,不少人都在想着自己的后路了,甚至有人在考虑是不是战场上反水投诚,战场上反戈一击不就有了投名状了吗?
朱家军主动发动了进攻,得胜之军异常勇猛。陈友谅再也不敢铁链锁战船了,但是依然有十几艘大船充当先锋。朱家军依旧采用狼群战术,集中众多的小船围攻一艘大船。船大就不灵活,好虎架不住群狼。经过一天的激战,汉军的多艘舰船被击沉,有的船眼看着不行了就挂起白旗,战场投降。有带头的就有跟着的,投降的船越来越多,汉军大势去矣。
仅仅一天的战斗,汉军露出了败像,终于支持不住全面败退。
鄱阳湖大战到此已经决出胜负,惨败的陈友谅被迫退守鄱阳湖西岸的渚溪。
陈友谅陷入了绝望,不但是军事上的绝望,也是人生的绝望,他知道自己就是“成王败寇”的那个寇,难道是命里注定?
本以为手到擒来的洪都城竟然攻了三个月而不克,一个纨绔的毛头小子都挫败了他的六十万大军。在绝对优势下再次败给朱元璋,一败再败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天灭我也?
陈友谅再也没有舒心的日子了,他手下的左右金吾将军带领自己的部下跑了,投降了朱元璋。主将如此就更说明了问题:汉军大势已去!
愤怒的陈友谅失去了理智,他命令杀俘,不管是俘获的士兵还是将领一律砍头!
被朱元璋得知后也下了一道命令:优待俘虏。
这两道不同的命令终于断送了汉军,比谁更狠的仇恨政策暴露出来的是底气不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作为变现就是他的属下各部比着赛的投降,同时出现了更多的士兵逃亡。人数锐减,人心焦躁浮动,这样的部队已经无法组织进攻。
在战乱年代里没人愿意当兵,士兵多是抓来的,现在军心涣散,军纪废弛,得了机会的壮丁当然会选择逃跑回家啦。
这个仗没法打下去了,八月底大势已去的陈友谅终于决定逃跑了。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宽阔的湖面,他的梦想就破灭在这里。出征时天下无敌的舰队和六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他彻底灰心了。他始终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是啊,陈友谅为什么会失败?这就交给史学家去研究吧。
贪生是人的本能,灰心丧气的陈友谅也不例外,他还不想死在这里。于是他收拾残兵败将,居然还有几万人,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他带着这些残存的军队撤退。撤退的路没有选择,鄱阳湖通往长江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壶口。之所以叫“壶口”,是说鄱阳湖像个大茶壶,出口处像个壶嘴,是个非常狭窄的地形。
所幸的是朱元璋的主力部队都在鄱阳湖中与陈友谅作战,守卫壶口的兵不多,即便如此,残余的汉军也是拼了不少的性命才勉强通过壶口逃入长江。
可是朱元璋深知除恶务尽的道理,不会给陈友谅以喘息的机会,必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于是朱元璋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随着陈友谅的身后追杀过来。
几乎成了光杆司令的陈友谅,只能亲自站在船头指挥作战。众所周知,在一线作战的将领阵亡了很正常,陈友谅就是这样战死在了战场上。
陈友谅的死亡标志着国号大汉的这一支军阀的灭亡。
陈友谅进攻洪都打了三个月,在鄱阳湖上的决战拢共只有一个月零几天。野战和攻城决然不同,有城池和没城池就是不一样啊。
这一战奠定了朱元璋问鼎天下的基础。鄱阳湖之战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而载入史册。
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立陈友谅之子陈理为主,可是朱元璋岂能让他死灰复燃?他继续派兵追杀到武昌,张定边带着幼主陈理投降,使得陈友谅这只军阀彻底灭亡。
投降的张定边没有留在朱家军,而是出家做了和尚,他真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还有一点值得一说:张定边特别的长寿,活了一百岁,直到朱元璋死后的二十年。
各位想想,是不是觉得这才是最后的胜利呢?朋友们,修身养性,只要你比敌人活的长就是最后的胜利!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