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四十八章——实践论(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作品:《 我只修旁门左道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幕看得无数观战者惊骇哗然。

在他们看来,这和徒手抓明幽至尊的剑没两样。

哪怕通玄境修士都觉得头皮发麻。

尤其是前中期的。

因为明幽至尊的剑若斩中他们,绝对能把他们斩成血雾!

但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再度震撼。

司阳……抓住了明幽至尊的剑!

他用手生生抓住了!

之所以他能做到如此。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的法力免疫抵消了绝大多数威能。

其次,是他的体魄足够坚固。

当然,仅凭这些还不足以让他徒手接剑。

所以他还在手上附了些至阳之力。

在三种力量的防护下,司阳虽然后退十几步,但也毫发无伤。

而他这么做的原因——是要亲身感受明幽至尊剑法中的“道。”

他要现场悟道!

李翰伯看到这一幕,有些不解道:

“司阳……这是要作甚?”

齐元正沉默一会,说道:

“我猜……他想参悟明幽至尊的道法。”

李翰伯微微一愣,不可思议道:

“现场参悟敌手道法?这……这是启神境修士能干的事?”

“启神境修士也没几个能和明幽至尊的投影战成这样的。”

齐元正轻轻摇头道:

“发生在司阳身上的奇迹已经太多了,不要以看待常人的目光看司阳。”

“可……”

李翰伯还是觉得不可能。

到现在为止,司阳的表现虽说都是奇迹。

但起码理论上都能做到。

然而,现场参悟敌人道法这事。

对修士悟道能力的要求实在太高了。

只有到求我境修士,才有可能做到。

司阳一个启神境修士,和求我境比悟道能力?

这中间差了整整三个境界!

李翰伯表示不信。

其他人也不信。

听到齐元正的猜测,观战台上其他人都直摇头

但他们不信也没用。

因为就如齐元正所说,司阳不能以常理度之。

首先,司阳对大道有最完整、最彻底的理解。

过去使用《通天神法》帮助悟道时。

司阳从来都是直视天道。

他能从天道最本质、最根源的地方出发,参悟奥秘。

这就让他对道法有异常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以及异常强大的分析、推演能力。

他的一些对道法的认知、思维。

别说普通修士,哪怕至尊、甚至仙人都比不过!

同时,他将开黄庭前六识修炼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圆满。

同样让他在悟道的一些方面,具有远超任何凡人修士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所以司阳才敢在对战一位至尊时,参悟敌手道法。

此时,他放平心态,缓和情绪。

明幽至尊的神剑不断向他劈斩而来。

剑法变化莫测,至尊之势汹涌。

如同一位至高君王,每次挥舞神剑,都承载不可违逆的天意大势。

是在替天行道。

但司阳每次都能接下。

在一次又一次的接剑中。

司阳慢慢进入一种平和淡然,仿佛无所欲求的状态。

他被开发到极致的黄庭和开始天道共振。

让他进入一种奇妙状态。

天地在他的感知中平静下来。

仿佛一切都静止了。

时间被无限拉长。

瞬间变成了永恒。

司阳眼中,只有那千变万化的剑在运动。

并呈现特殊韵律。

他捕捉这些韵律,然后参悟。

再捕捉,再参悟。

往复循环,不知疲倦。

明幽至尊剑法虽多,且变化多端。

但全都遵循一种基础脉络。

各类剑法只是主脉上的枝干。

剑法的各种变化,则是分支上的枝叶。

司阳现在,就在构造探索基础主脉。

而这,就是明幽至尊道果。

他凭借自己对天道最本质、最深刻、最直接、最本源的感悟。

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在脑海中勾勒出明幽至尊的道果雏形。

两者就这样对战。

明幽至尊不断出剑,司阳不断接剑。

从中领悟推演。

不知过了多久,司阳突然不再伸手接剑。

而是……

重新化作拳头。

至阳拳出。

赤光再次耀动天地。

但在快要触剑时,拳头突然变了。

食指和中指突然伸出。

并指为剑!

司阳的至阳拳,突然生出一股凌厉的剑势!

而且这股剑势,和明幽至尊的剑法有一分相似!

“这是……!”

李翰伯猛地站了起来。

他的瞳孔都在微微轻颤,脸上浮现一抹难以置信的神色道:

“司阳他……

悟出了明幽至尊的道!?”

观战者里,天人境及以上的修士全都能看出。

司阳的指剑里,包含了明幽至尊的道法韵味。

虽然很淡。

但确确实实有!

当察觉到这点时,所有人的反应都和李翰伯差不多。

觉得就像是天方夜谭。

对战时,打着打着就能领悟对方的道果?

一开始听齐元正解释,他们还以为顶多就是领悟剑法剑势中的东西。

但现在,司阳直接领悟了最根本基础的道果?

天方夜谭。

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以后谁还敢和司阳打?

和他激烈对战时间一长,他就能偷你道果。

要是打赢了还好。

要是输了,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虽然司阳举动逆天。

但还是碰到了问题。

他的领悟太浅,和至阳拳也融合得不好。

两者配合不仅没发挥出更好效果,反而还削弱了总体威力。

导致他依旧处于下风,甚至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