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分道扬镳
作品:《 南明亦明》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反而为他招来了不少火铳。
眼见如此土国宝在几名亲兵的护卫下,死命往城里赶。
而杨文启部则犹如砍瓜切菜般的轻松收割人头。
虽然崇明清军前不久被抽走了2000人马,但此时土国宝麾下3000步师外带1500水师,整整4500人马。除去投降的,仅剩不足千人跟着他跑回到了崇明城下。
而此时钱默则站在崇明城头,高喊到:“土总兵,崇明城此刻已在我手中,你还要负隅顽抗吗?”
见土国宝不做声,陆山海直接点燃了城头上的2门虎尊炮。
(虎蹲炮是中国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研制和使用的。他研究了当时的几种轻型火炮后,为了克服发射时容易产生后坐造成自伤的缺点,在炮口安装了支撑架,因形似虎蹲而得名。)
随即城下密集的人群中出现了一阵惨叫,也正是这一阵惨叫声,击溃了土国宝的最后一道心里防线,他正准备跪地请降。
突然手下千总黄大彪说到:“总兵大人切莫着急投降,眼下敌情不明,我们不妨先退到西北边的戍堡,看看情况再做打算。”
此时杨文启也已经带人杀到了城下,不过土国宝手下的清兵逃跑还是有一手的。
加之黑夜不熟悉岛上地形,杨文启硬是没追上土国宝。
眼看土国宝就要投降了,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钱默也觉得太可惜了。
不过理智告诉他,此刻土国宝已经缓上了那口气,而自己这边将士们连夜激战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只有等到天亮,再去进攻西北方的戍堡了。
除了最后土国宝率部逃走,其实整个战斗还是进行的相当顺利的。由于江边距离崇明县城也就不到10里路,总共也就花了半个多时辰时间。
此时已经俘虏了清军降兵2000余人,钱宁进攻炮台斩杀清兵100余人,舰队炮击水师和营地也杀伤了清兵100余人,埋伏在清军营地的“伤兵”趁乱斩杀清兵100人,尾随溃兵又趁机斩杀300人。杨文启率领主力埋伏击杀以及清兵自相践踏致死的清兵有900余人。
而自己这方的伤亡则小的多,因为都是偷袭,伏击和暗杀。总共也就阵亡了30余人,另有近50人受伤,其中还有几个是被自己炮火给炸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钱默还是很满意地。毕竟这可是自己策划指挥的第一场夺城战,在兵力不足对手一半的情况下,毙杀敌军1500人,俘获2000人,自己这方总共伤亡还不到100人。
这样的战绩足可以媲美古今名将了吧。
虽然土国宝最后率领残部逃跑,显得有一些美中不足。
不过,如今满打满算还聚在土国宝身边以及流散在岛内的清兵已经不足千人了。
其实土国宝手里没有多少粮草,西北的戍堡他是守不了多久的。
钱默最担心的其实不是打不下戍堡,而是土国宝连夜坐船逃走,这样清廷就会在第一时间得知消息是钱默和杨文启攻占了崇明。不到万不得已,钱默并不想这么快暴露自己,他喜欢藏在背后偷偷给人一刀的那种做刺客的感觉。
于是为了稳住土国宝,钱默释放了土国宝的师爷前去报信。
钱默告诉土国宝:本次他和杨文启已经截下了500W两白银,正准备昭告天下举兵反清,他并无意加害土国宝,如果土国宝部愿意一起高举反清大旗,仍然不失总兵之位,其城内家眷财物仍旧得以保全。最多明天舟山的明军就会到了,如果土国宝负隅顽抗,那么天一亮就直接在阵前用他老婆孩子祭旗。
见到了钱默给土国宝带的消息,杨文启也是心中一惊,心想:钱默这小子太能忽悠了,这番威逼利诱之下,土国宝焉能不降?
只是如此一来,他杨文启便无法名正言顺地吞并土国宝的钱财和人马了,白天他说啥也得直接弄死土国宝。
由于害怕土国宝劫船逃跑,钱默特别安排了原周伯达部的千总周宝带领人马埋伏在码头。叮嘱杨文启一定要看好俘虏,防止土国宝偷营。
之后,累了一天的钱默就去补觉了。
在钱默看来,土国宝只要不是智障就一定会投降的。
水到渠成的事情,又何须挂怀?
只要土国宝不死,杨文启暂时就吞并不了土国宝的部下,也就不敢明着和自己翻脸。
然而此时的杨文启则是难以入眠了。
在土国宝没有垮台前,他和钱默是天然盟友,当然是合作消灭共同的敌人土国宝。
一旦土国宝完蛋了,矛盾也就转移了。钱默便成为了杨文启最大的对手。
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
说实话,对于钱默,杨文启是非常矛盾的。
今天的战斗是杨文启从军以来打的最轻松的一次,钱默精确地推算,合力地安排,环环相扣,他杨文启的军功简直是手到擒来。
他非常欣赏钱默的才华,自然也希望钱默能够一直听命于他。
可是钱默是他可以掌控的了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钱默太能算计了,连洪承畴都被钱默玩弄于鼓掌之中,何况是自己?
不但精于算计,他还擅长笼络人心,那陆山海和洪富贵才跟了他几天?
现在就对钱默死心塌地,就连周伯达的余部也对钱默唯命是从。
若是再过几天,他杨文启的部下还能听自己的吗?
杨文启想起了白天,崇明城内土国宝对于钱默的殷勤和对自己的无视。
看样子钱默是故意留下土国宝这个活口,好让自己和土国宝相互牵制,他来坐收渔翁之利。
这个可恶的小贼,还有自己的死对头陆山海,现在跟在钱默身边耀武扬威......
杨文启是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害怕。
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