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无处不在的党争
作品:《 大宋:朕即天下》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历史上的刘娥,几乎一直把持着朝政,权力欲极强,按道理来说,奏疏应该到不了他这里的。
“陛下,娘娘嘱咐,让陛下好好看看这两份奏疏。”
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雷允恭表现得没有私下那般谄媚,只是比旁人恭敬了几分。
赵祯随手翻看了一下奏疏,当他看到奏疏末尾的娟秀小字,顿时恍然。
原来这奏疏,真真只是让他看一看的。
花了几分钟看完王曾的奏疏,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
‘王卿之言,深得吾心。’
赵祯也想尽快开启经筵,不过,他希望开经筵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进学,而是为了向外界吹风,影响外朝。
长达两年半的服丧期,他和外朝大臣沟通的渠道以及机会,太少。
经筵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虽然王曾的目的和他的不同,但方式一样。
可取。
其后,他又翻看了另外一份奏疏。
咦?
翻看的过程中,赵祯忽然发现李维、薛映、李及、吕夷简四人名字的左下角分别画了一个‘点’。
刘娥这是什么意思?
赵祯摸了摸下巴,面露沉思,不多时,他隐隐猜到了刘娥的意思。
严格来说,这四个人都和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有关联。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苏易简榜,又称龙虎榜,此榜之中,有四人官居宰相,分别是李沆、寇准、王旦、向敏中。
而该榜的状元苏易简,官居参知政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39离世),拜相肯定不是问题。
所以,刘娥这是在提醒他注意‘党争’?
不对,应该不是这样。
下一秒,赵祯当即否定了这一猜想。
在刘娥的眼中,自己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小鬼,在她看来,自己连本朝的官制估计都认不全。
像党争这种极为复杂的政治事件,刘娥不会刻意提醒自己。
如果不是这样,那又是因为什么?
片刻后,赵祯想了半天,也没能摸透刘娥的心思。
他讨厌谜语人!
除非谜语人是他自己。
“茂则。”
赵祯挥了挥手,示意张茂则来到近前,对方来了这么久,他一直没有表示。
今天,差不多该给张景宗传个话了。
“官家,小的在。”
张茂则来到近前,规规矩矩的行了一个揖礼。
“你去天章阁一趟,将孙给事(奭)校注的《孟子音义》取来。”(孙奭此时的寄禄官是给事中)
“记住了吗?”
“小的记下了。”
张茂则连连点头,他的记忆力远比同龄人出色,最初也是因为这一点,他才得到了张景宗的关注。
“去吧。”
赵祯摆了摆手,示意快去快回。
他挑选《孟子音义》,也不是随便挑选的,孙奭博贯九经,参与校注的经典非常多。
为何偏偏只取《孟子音义》?
宋代以前,《孟子》一书的地位并不高,一直属于子部,北宋开国修书,《孟子》仍是归属于子部。
直到神宗熙宁年间,朝廷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方才将《孟子》尊为兼经。
(经部和子部是指‘经史子集’古籍分类,经部和子部,可以简单理解为‘必修’和‘选修’的区别)
孟子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冷板凳,也该正正名了。
于赵祯而言,‘尊孟’只是手段。
某位伟人曾经说过,思想这个高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想要改变大宋,思想改造,必不可少!
至于点拨张景宗?
不过是顺手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