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为何造反
作品:《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善长整了整长袍。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已经在心里想到了十七种答案。
“陛下,京城内出现如此大案,应天府责无旁贷。其次御史台监察不利,亦应问责。”
“御史台监察百官,此等要案虽涉及官吏,但并不在御史台职责范围之内。”刘伯温反驳道,“中书省总揽政事,应当即可安排官员查明真相,捉拿反贼,怎可在陛下面前无辜攀咬,实非大臣风范。”
李善长束手而立,对于刘伯温所言,并未再进行反驳。
他只需讲出自己的看法,至于最终结果如何,自有皇帝决断。
此时朱元璋见到朱标、沐英等人进到殿内,便向两人问道:“探查的如何?”
朱标上前回道:“陛下,许安租屋的地下室,有一条暗道,这些盔甲兵器,极有可能是通过这个通道运进来的。这个通道通往何处,儿臣正安排人进行查看。徐老头的地下室内,也藏有一百副盔甲。徐老头的地下室,同样与许安租屋有暗道相通。据儿臣所知,徐老头在南京城居住长达三十余年,恐怕是此次谋反案的首脑。许安不过是遭其牵累。”
朱元璋点了点头。
“左丞相,对此谋反大案,朝廷该当如何措置?”
李善长上前施礼:“陛下,徐老头和许安住处,共计发现两百副盔甲,想必逆贼是打算里应外合。可见城内尚有不少逆贼躲藏。微臣以为,如今当全城戒严,命应天府、五军都督府访拿逆贼。”
“陛下,若是全城戒严,恐引发恐慌,造成南京城动乱,反而给了逆贼可乘之机。”朱标反对道,“现如今此案乃是未发先破,应当消弭影响,暗中访查逆贼即可,不可大张旗鼓,妄动干戈。”
“太子殿下,谋反乃十恶之首,岂可随意姑息。”
“李相,孤并非姑息。”朱标看向李善长,解释道,“然此案虽事涉重大,终究破获于萌芽之际,若是兴师动众,势必会让阖城百姓人心惶惶。人心不稳,谣言必生,实非上策。”
朱元璋忽而笑着看向许安,沉声说道:“我听太子说,你甚有才学,堪为栋梁之材。依你之见,太子与左丞相孰是孰非?”
话音未落,殿内众人齐刷刷的看向许安。
在他进来的时候,李善长、刘伯温便感到奇怪,只是皇帝面前,不好询问。
身穿囚服,进华盖殿,自大明开国以来,许安还是第一人。
许安并未理会众人的眼神,而是向朱元璋反问道:“敢问陛下,有人造反,所谓何事?”
朱元璋眉头微皱,眼神中露出一丝狠厉。他亦是造反起家,先后灭掉陈友谅、张士诚,北伐蒙古,一路逐北,方才混一中原,建立大明。
而今许安所问,似有讽刺之意。
“若天下清明,冤可伸,恶必罚,官不害民,民不畏官,可有人造反?”
“若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无饥寒馁冻之忧,无徭役皂吏之扰,可有人造反?”
许安见众人皆是惊骇之色看向自己,便又继续问道:“陛下若是个好皇帝,朝臣若都是贤明之臣,何惧谋反?”
李善长怒吼道:“难道有人谋反,皆是朝廷的责任?黄口小儿,口出狂言,诽谤朝廷,犯在不赦。陛下,臣将这大逆不道之罪斩于午门,昭示天下。”
朱元璋面色不善,双目充血,显然亦是怒不可遏。
“来人。”朱元璋怒吼一声。
许安叹息一声,自己终于可以离开这个世界。但苏了了的后事,他已经无法谋算了。
“父皇息怒。”朱标急忙上前劝道,“许安并无诽谤朝廷之意,而是心中忧国忧民,又且是初见父皇,心中情难自持,故此一时失言。还请陛下恕罪。”
而就在这时,有个宫女急匆匆的跑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