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奔袭成都
作品:《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二月,桓温的伐蜀大军开至青衣(今四川名山北)。
自去年十一月出兵,哪怕是趁敌不备,轻兵疾进,也足足走了三个月,期间攻克无数险阻,可见入蜀之艰难。
桓熙清楚此战的成败,因此并没有过多干预桓温的决策,唯恐自己瞎掺和,改变了事情的结果。
他更多时候都是旁听军议,而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然,在随父出征的三个月里,桓熙也有自己的收获,他在军事层面,接受桓温的言传身教,受益匪浅。
桓温的军事才能称不上顶尖,在同时代的名将之中,与燕国宗室大将慕容霸(慕容垂)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当然,慕容霸十三岁从军,一生未尝败绩,能够被后人誉为十六国第一战神,又岂是泛泛之辈。
至少在如今的江南,难以找到在军事才能上,能与桓温比肩之人。
对于桓熙来说,父亲便是最好的老师。
桓温对待自己的嫡长子,自然是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但凡在行军布阵之时,桓熙有疑问之处,他总会耐心解答。
而桓熙表现出来的悟性,同样也让桓温欣慰不已。
成汉一方以李福、李权、昝坚三位将军领兵抵御晋军,李福、昝坚兵至合水(今四川彭山县府河与岷江交汇处)。
汉军诸将请求在岷江以南布防,以逸待劳,但昝坚极力主张主动出击,渡过岷江,向犍为(今四川彭山县东)开进,迎战晋军。
李福被昝坚说服,二人于是东出,却恰恰与晋军异道而行,三月,晋军抵达彭模(今四川彭山县东南)。
桓温在彭模召开军议,商量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有将佐建议桓温兵分两路,齐头并进,先锋袁乔率先站出来反对道:
“如今我军孤悬于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败则尸骨无存,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不如破釜沉舟,只带三日之粮,全军突进,以示决心,必可胜也!”
不得不说,袁乔此计可谓大胆,若是不能攻克成都,必然陷入弹尽粮绝,无以为继的险境。
就在帅帐内议论之声嗡嗡作响之际,向来三缄其口的桓熙站出来力挺袁乔:
“我军兵少,岂能分兵并进,父帅!孩儿以为,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可留下少量将士守卫辎重,大军奇袭成都。
“李势见我等兵少,必然仓促出城迎战,若能一战破之,必能攻取成都,继而逼降蜀寇!”
袁乔向桓熙投去感激的目光,从最开始的江陵军议开始,桓熙在桓温麾下将佐意见相左之际,都与他不谋而合,也让袁乔生出知己之感。
桓温见袁乔、桓熙都坚持奇袭成都,再无半分犹豫,当即力排众议,留参军孙盛、以及周抚之子周楚在彭模看守辎重,而他则率领主力,只带三日粮食,奔袭成都。
益州,成都。
“你说什么!晋军逼近京城!李福、昝坚他们是干什么吃的!何以未闻败绩,而放晋军过境,莫非晋人都生了翅膀,能够飞过来!”
国主李势听说消息,惶恐不已,他厉声喝道。
通禀消息之人惊恐不已,只得道出实情:
“二位将军迎击晋军,却走错了道路,如今正在犍为。”
李势更是怒不可遏,西汉李广出塞迷路,那还能归咎于人生地不熟,但本土作战,李福、昝坚也能走错道路,实在让他气愤难平。
事已至此,好在三路大军还有李权一路守卫京畿重地,李势赶忙派人传讯李权,命他阻击桓温。
众人退去后,李势怒气难消,却有一名少女走进了偏殿,她年纪不大,才十四岁,生得花容月貌,有倾国之色,只见她劝慰道:
“父皇无需担忧,晋军兵少,只需李福、昝坚二位将军领兵回援,必可逢凶化吉。”
少女正是李势之女,成汉公主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