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79章 女皇病卧长生殿

作品:《 开元帝师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作为一位无权无势的布衣百姓,苏安恒原本卑卑不足道,但他不畏权贵,犯颜敢谏,引起了很多德高望重的大臣们的注意。

相王武轮和姚崇、张柬之、宋璟、薛稷等人,都有心要搭救他。

他们自发聚集在相王府里,共议对策。

武轮也请来了叶法善天师。

众人七嘴八舌,出了很多主意,武轮都觉得不妥。

叶法善天师静静地听了一会儿,行了个叉手礼,道:“臣听说,阿史那默啜为感谢大周许亲,遣大酋移力贪汗敬献宝马及方物。吾皇打算宴请突厥来使,可有此事?”

武轮颔之。

“确有其事。吾皇打算十一月回神都洛阳,在上林苑宿羽宫宴请突厥来使。东宫、相王府、太平公主府及朝集使三品以上,都已经收到了邀请书。”

“两国联姻,乃是吉隆之喜,吾皇肯定心情大悦。诸位同僚,可向她建议大赦天下,苏安恒就可得到赦免的机会。”

武轮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姚崇霍然笑道:“老臣身为相王府长史,却没有为殿下想出这个主意来,与叶天师相比,还是愚钝了些!”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叶法善天师道,“苏安恒家国情怀真烈,内心纯洁真挚,坦坦荡荡,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是个正人君子,值得在座的各位出手相救!”

张柬之从洛州回到朝中两年多,没什么建树,却见识了很多人事沉浮。

“已识乾坤之大,仍葆赤子之心,的确难能可贵!默啜第一次请求和亲,老臣在朝堂上直言犯柬,批逆龙鳞,被贬他乡数年。之后,很久都不敢在朝中说真话。与之相比,老臣实在是太儒弱了!”

武轮道:“张侍郎是狄公生前力荐的宰相人选,吾皇十分赞赏你的处事能力,多次称你是沉厚有谋之人!”

“老臣老了,年轻一辈才是社稷的未来!诸位都曾受食于高宗天皇大帝,虽然宗社倾亡,天下易主,但终究是他的子嗣继承的。像苏安恒这样,含天下之量、济天下之心的人才,一定要为太子殿下、为相王殿下保全他们。”

凤阁舍人薛稷道:“相王殿下高风亮节,德厚流光,诸位因此愿意常伴身侧,左辅右弼于他。”

武轮笑道:“本王至今仍未忘记,薛兄曾经为了给我送几本褚遂良的书帖,挨过三十大板。这份恩情,期待来日有机会再报答你!”

薛稷摇了摇手。

“殿下这么说,就生分了。我们之间,有近三十年的兄弟情分,亲如手足,谈何报恩!”

“那些年,本王困在宫中,日日摹写褚遂良的字。你送来的几本书帖,被我翻破了,翻烂了,仍然视若珍宝,看见它,就感觉薛兄陪在我身边!”

“既然殿下收获如此之大,当年那三十大板就值了!”

众人不禁哄堂大笑。

叶法善天师道:“今日,因为苏安恒,各位第一次相聚一堂,共商解救之策。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亲近张氏兄弟的人,绝不会出现在相王府里的。”

姚崇、张柬之、宋璟、薛稷,还有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正谏大夫朱敬则、卫尉少卿兼相王府司马魏知古,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马袁恕己等人,纷纷赞同。

武轮正了正衣襟,道:“本王前半生几度载沉载浮,若没有各位风雨相伴,怕是走不到今天。苏安恒一事,就交由本王来处理。纵然在吾皇面前说错了话,我比你们更容易得到她的谅解。”

众人商议好了,才告辞离去。

长安三年十月,关中已经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女皇受不了大明宫的湿寒,决定提前回去神都洛阳。

十月初,女皇带着武哲、武轮、太平公主和武氏诸王、文武百官,从长安出发,于十月二十日回到了洛阳。

叶法善师徒也一同回到洛阳,仍然驻于太初宫紫泽观。

十一月初,一向清静的上林苑猝然热闹起来,寺人和宫婢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澄怀和师弟、师妹们住在一墙之隔的紫泽观里,整日听着宿羽宫里,雪盌冰瓯叮当碰撞的声音,丝竹管弦吹拉弹唱的声音,还有司宫台内常侍呵斥责罚寺人、宫婢的打骂声。

宿羽宫平常都是大门紧闭的,谁也没有进去玩过。云鹿和石清很好奇,想爬上墙头,看看里面的情景。

她踩着石清的肩膀,刚刚扒上墙头,就被子虚拉了下来。

澄怀见状,疾步走了过来。

“宿羽宫内有宿羽台,是朝廷举行国宴的地方。明日,吾皇要在此处招待东突厥使节。皇家园林,无非多了一些各地进贡的草木花果、奇禽异兽。景色与上林苑其他宫殿也是差不多的。”

云鹿辩解道:“宿羽,宿羽,光听名字就觉得风景不一般。宿羽宫里,一定栖息了很多不同寻常的珍禽。”

子虚一刮她的鼻尖,笑道:“合璧宫里没有璧玉,高山宫里没有高山,凌波宫里没有凌波仙子,倒是紫泽观里,有一位爬墙仙子。”

云鹿听了,撺拳拢袖,粉拳雨点般地落在子虚身上。

见他们喧闹不休,澄怀虎着脸,肃然道:“师弟、师妹,你们再闹腾,司宫台的内常侍怕是要翻墙过来了。”

父亲谢世后,澄怀的脾气变得十分火爆,谁也不敢惹他。

云鹿讪讪地歇了手,众人这才渐渐安静下来。

“步辇千门出,离宫二月开。风光新柳报,宴赏落花催。 碧水摇空阁,青山绕吹台。圣情留晚兴,歌管送馀杯。”

长安三年十一月九日,女皇在上官婉儿和张氏兄弟的搀扶下,一边念着杜审言的《宿羽台侍宴应制》,一边登上宿羽台。

太子武哲、相王武轮、太平公主,以及武氏诸王、凤阁鸾台宰相,已在宿羽台等候多时。

东突厥部落大酋移力贪汗率领使节莫贺干等人,身穿织锦窄袖翻领胡服,腰系蹀躞带,端坐在席间。

突厥人与中原人长相有些不一样,众人都是深目高鼻,蓄着浓密的络腮胡子,深檐胡帽后面留了一排辫发,左耳挂一只硕大的耳环。

听到女皇的声音,众人起身叉手,将其迎上上座。

女皇步履蹒跚,艰难地在龙榻上坐定,将鸠首盘龙手杖递给了高力士。

环视四周,高朋满座。

她眯了眯双眼,轻咳两声,道:“每次登临宿羽台,朕必定想起杜审言的这首诗。他的五言律诗,格律谨严,诗风浑厚。朕慕其才华,亲自召其入京,授官膳部员外郎。”

“陛下有识人之明!”张昌宗谄媚道,“杜员外郎虽然不是弘文馆学士,其诗若和风欲曙,摇露气于春林,弘文馆许多学士都不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