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115章 李重福图谋造反

作品:《 开元帝师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长安大明宫里,李隆基和叶法善天师一起从宣政殿里走出来。

姚崇和宋璟紧走几步,追了上来。

“叶天师,杭州一别,老臣不负长安之约,终于与您再次相聚了!”姚崇向叶法善天师行了个叉手礼。

“陛下得到你们的相佐,犹如添了鲲鹏之翼。今日在朝堂上,两位阁老和卢怀慎、郭元振、张说等人提出的种种治国之策,真可谓是丹凤朝阳!”

李隆基望着三人,眼神如春日流波,清澈干净,不染尘埃。

“你们建议提拔任用忠正贤良之士,贬黜斥退奸邪不肖之徒,整饬各项法度,行赏施罚依据公理,大大革除了旧朝弊政。相信不久的将来,贞观、永徽风尚又能再现了!”

姚崇含笑道:“太子和叶天师过奖了!当今陛下乃尧舜之主,新朝呈现一派桐生朝阳,凤鸣高岗的景象,这是大唐之福也!”

宋璟道:“几天前,宋某还是一位人微言轻、说话无人理会的洛州长史,今日却在圣君之下做了一位贤臣,世道变得如此之快!”

“姚阁老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阁老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你们二位,道不相同,却能在朝堂上相互唱和,逆鳞直上。大唐朝廷,又现骨鲠之臣了!”叶法善天师道。

“尊师说的对!”李隆基颔之,“太宗皇帝时期,朝中有房、杜之说。今后,史书中将留下姚、宋之说了。”

众人轩然大笑起来。

宋璟围着叶法善天师转了数匝,咕哝道:“听说,叶天师高龄九十有四,为何还是精神矍铄,一头青发乌黑如漆呢?”

“姚阁老不到六十岁,宋阁老不到五十岁,却已鬓发染霜,是因为你们心有天下,愁肠百结所致。而我,只是一位随缘道士,不求名利,逍遥自在,无荣无辱也无烦恼,一头青发根本没机会白啊!”

宋璟听了,啧啧有声,道:“听起来,当个道士挺不错。无奈宋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份逍遥,今生怕是学不会了。胸有刚方铁石心,宁辞白发满乌巾啊!”

姚崇会心而笑,跟着说道:“今朝须发白两鬓,明日大唐天地新!”

众人一边说笑,一边往丹凤门而去。

李隆基乘坐紫铜鎏金马车回到东宫,刚下马车,看见王毛仲跽跪在重明门外。

“毛仲,你来干什么?”他冷冷地问道。

“起事那夜,毛仲心里十分害怕,临阵脱逃了,请太子殿下降罪!”王毛仲猛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在地上,砰砰作响。

在他最需要人手的时候,王毛仲避之不见,李隆基心里很生气。

转念一想,唐隆之变之所以成功,万骑禁军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与王毛仲先前的布诚结纳是分不开的。

“起来吧,你给本宫丢脸了!”李隆基斜睨他一眼,目光中五味杂陈。

唐隆之变是他发展势力,成功登上太子之位的根本一役,王毛仲没有功劳,也该有一份苦劳。

李隆基选择了原谅,仍然破格提拔他为东宫左卫率副率,还将东宫驼马狗鹰等坊,交给他管理。

快到黄昏时分,李隆基正在丽正殿内休憩。

内给事高力士进来禀报:“殿下,谯王重福受人挑拨,不满陛下登基,在东都洛阳发动了叛乱。陛下令您和太平公主火速进宫,商榷对策。”

高力士因平定韦氏一党有功,进入太子内坊局,封为太子太保。不久,又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

李隆基不敢拖延,马上起身整冠肃容,准备入宫。

高力士在九弘木施上拿了一件葵黄色的锦地万寿长庆纹袍衫,正要为他披上。

“力士,不要穿那件黄袍,就穿右边那件绛纱四角叶纹袍衫吧!”

高力士低哝道:“殿下似乎不爱穿黄袍,而爱穿绛纱袍。”

“每次看到黄色的袍衫,总会想起皇祖母。无论何时何地,她都穿着明艳艳的黄袍,或深或浅,绣着大朵大朵的牡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本宫不喜欢黄色的袍衫!”

“殿下肤色白,穿绛纱袍也挺好看的!”

高力士转身取了那件绛纱四角叶纹袍衫为他穿上,再取了一根金镶玉鞶革蹀躞带,围在袍衫外,扣好中间的黄金松鹿纹犀比。

“陛下改任谯王重福为集州刺史,他不是上表谢恩,表示马上赴任去的吗?”李隆基问道。

“天下总有不安分的人!谯王原本打算安心赴任去的,江州司马郑愔和洛阳一个叫张灵均的人,在他面前鼓唇弄舌,说他是先帝长子,应该继承大统……”

“郑愔原为吏部尚书,祖父做过县尉,父亲做过刺史,哥哥做过右拾遗。听说他文采出众,十七岁就中了进士。”

“才华是有的,但他长得臼头深目、貌丑多须,这样的长相,很难得到升迁。谁主宰朝廷,便依附谁,先后从属来俊臣、张氏兄弟、武三思、韦庶人,才得以升迁。”

李隆基叹道:“此人和武三思一样,不过是个投机客罢了!”

高力士道:“郑愔仗着韦庶人信任,与崔湜贪赃枉法,肆意妄为,在名额以外授官,严重破坏了吏制。去年,被中宗皇帝贬为江州司马。”

“一帮自命不凡的人凑在一起,总想干点大事。他们肯定认为,我们父子虽有讨平韦氏的功劳,不该越位居上!”

“在郑愔和张灵均的鼓动下,谯王对陛下即位,极为不满,于是,策划了这场起兵。”

郑愔赴江州就任,经过均州时,结识了张灵均。他们暗中撺掇李重福举兵反韦,未来得及动手,韦氏一党就被李隆基消灭了。

他们反对的目标又从韦氏转为李旦。

张灵均只是一介草民,名不见经传。

他献计说:“大汉时期,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诛灭诸吕,迎代王刘恒进京继位。现在,东都洛阳的百官士庶,都希望殿下前去,杀掉留守,拥兵西取陕州,东取河南河北,天下就可传檄而定。”

三人一拍即合。

郑愔自任为左相,掌管内外政事;张灵均为右相、天柱大将军,掌管军事,其余人分别授任官职,组成了一个小朝廷。

李重福先派户奴王道赶到东都洛阳,暗中招募勇士,然后和张灵均等人从均州乘驿,向洛阳进发。

景云元年八月十五日,他们抵达洛阳,假传敕旨,昭告天下,宣布自己奉先帝遗诏,登基为大唐天子,改元“中元克复”。

妄封李旦为 “皇季叔”,温王李重茂为 “皇太弟”。

他们在天津桥集聚数百人,持械待命。

侍御史李邕发现李重福率兵作乱,马上到左掖门,闭门拒守,又至右屯营,令其坚守御敌。

穿戴整齐后,李隆基和高力士一起骑马入宫。

李旦和太平公主、姚崇、宋璟等人,正在宣政殿中等着他。

登基后,李旦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非常倚重。

每逢决议军国大事,他都会反复询问宰相们:“此事,与太平公主商议过了吗?”“此事,与太子商议过了吗?”

没有经过他们的点头,好像事事都无法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