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作品:《 国学新解释义》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回到孟懿子问孝这个话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幽默和智慧是如何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他没有直接告诉孟懿子应该如何去做一个孝子,而是用“无违”这个简单而深刻的词语,引导孟懿子自己去思考和领悟。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孟懿子受益匪浅,也让我们这些后人受益无穷。
因此,当我们读到《论语》中的这些故事时,不仅要欣赏孔子的幽默和智慧,更要深入思考其中的深层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最后,让我们以孔子的名言作为结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喜欢并乐于去做某件事情的人,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同样地,只有真正喜欢并乐于去理解和实践孔子的思想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幽默、智慧和深刻见解。
(3)故事小说
《论语》背后的孝道故事:孔子与孟懿子的幽默对话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鲁国的孟懿子,一位身材魁梧、满面红光的大臣,走进了孔子的学堂。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向这位名满天下的智者请教一个困扰他已久的问题——孝道。
孔子,这位温文尔雅、智慧过人的老者,捋了捋胡须,微笑着对孟懿子说:“无违。”
孟懿子一听,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挠了挠头,心想:“无违?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要我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但他没有多问,毕竟孔子的话总是意味深长,需要细细品味。
不久之后,孔子的弟子樊迟来为老师驾车。孔子趁机将刚才与孟懿子的对话告诉了樊迟。樊迟听后,也是一脸困惑。他忍不住问道:“老师,您说的‘无违’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让我们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呢?”
孔子听了,哈哈大笑,指着樊迟说:“你这个小家伙,想得倒简单。‘无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他们活着的时候,我们要用礼来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意愿,关心他们的生活;他们去世了,我们要按照礼的规定来安葬他们,让他们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到了祭祀的时候,我们还要用礼来祭奠他们,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和敬意。这才是真正的‘无违’啊!”
樊迟听后,恍然大悟,对孔子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个故事在鲁国传开后,人们纷纷议论孔子的孝道。有人说:“孔子真是智慧过人,他用简单的‘无违’二字,就概括了孝道的精髓。”也有人说:“孔子真是幽默风趣,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孝道,让人听了既觉得亲切又觉得深刻。”
而孟懿子呢?他回家后,仔细琢磨了孔子的话,开始用心实践孝道。他不再只是盲目地顺从父母,而是开始用心去理解他们的需求,用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他发现,这样做不仅让父母感到更加舒心和满意,也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并不仅仅是表面的顺从和服从,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尊重和关爱。我们要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孝心和敬意。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心去理解和关心父母,让他们在晚年能够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孔子的智慧和幽默。他用简单而深刻的话语,为我们指明了孝道的方向;他用平实而幽默的语言,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了孝道的真谛。让我们感谢孔子,感谢他为我们带来的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