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二十章《巷》

作品:《 诗相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六尺巷》

(清)张英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位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本身无特色,全国范围内,同类型的巷子比比皆是,不过它的价值源自它的起源,这个起源经过文人墨客的不断演化,逐渐演变成做人的一种典范,故这巷子的来历值得传承和歌颂,故六尺巷背后的历史渊源值得品味一番,这个典范真实性暂且不论。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朝廷上的大臣张英收到家乡桐城的一封加急书信,信中讲到家人与邻居吴家争夺两家挨着的小巷子的事情,方便两家人出入使用,吴家因建新房而想将这小巷子据为己有,张英的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于是请求当地的县官评理,县官深知两家都是大户人家,不敢轻易断案。县官明知两家都不能得罪,张英家人情急之下,加急书信给在北京为官的张英,请他出面解决,张英收到书信后觉得小事不值一提,便回信如《六尺巷》这首诗,严格来说,这是四句话而非诗。非诗就代表着这典故的真实性值得推敲,张英在京为官位高权重,吴家人正常压根不敢与张家争执,如果吴家人同样在京为官,则应该有名有姓而不是像现在介绍一般人,用姓氏加某某代替。张家人接到书信后,明白其中含义,便主动退出三尺,吴家人看到张家的退让,也识趣退让三尺,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六尺巷”,如果按照这个典故来算,两家各退让三尺就已经六尺,加上原来巷子的宽度,这个巷子应该远远不止六尺,不过这典故传达出来的美谈是侧重两家人大度和解的意味,故沿用六尺巷这个说法。

小时候见识过发生在自家的土地之争,自家屋前有一条公共的村路需要重修拓宽,因为拓宽的部分需要占用屋前用来晒稻谷的水泥地,要用到屋前那户人家后门的楼梯位置,原本人家后门位置是村路的一部分,只记得是晴空万里的一天下午,两户人家二十多号人大肆争执起来,最后处理的情况是,前面那户人家后门的楼梯被拆掉(楼梯拆掉将极大影响后门的正常出入,因为他家地基高出村路有一米多高),自家的水泥地敲掉一部分用来做村里的公共道路。一年的春节过后不久,自家拆旧房建新房,想在原房子的东面往外拓宽一米多,正准备挖地基时,有几户人家争相说,这一米多宽的地基是他们家族的,为此争相争夺这一米多宽的地基,东面这块地自我记事起就一直空着没人要,自己建房子外移宽点就遇到很多人过来争夺,最后的结果虽然自家用了这一米宽的地块,但是却是用金钱买来的,还得帮人家同时打好建设房子的部分地基。自家乡下宅基地使用权争夺的经历告诉我,六尺巷的故事可能远非比传说的那么宽容大度,当然六尺巷的原委真实性抑或背后有更深层的不堪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四句话所表达的寓意,如今的六尺巷已然成为人们心中的礼让典范。

《六尺巷》这首诗,抑或这四句话,通俗易懂,简单来说就是,家人千里之外加急捎来的书信,就是简简单单的为了扩建庭院而建墙的小事,就让争执的对方三尺也不怕,万里长城依然巍巍耸立,当年雄才伟略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了,读起来其实并无诗词的韵味,只是这四句话表达的意思,传达出来的礼让态度,宽容大度,值得钦佩。在农村,个人所经历的情况来说,争夺土地时表现大度几户是不可能的,哪怕是无人耕种的土地,只要你去种,一定有人在背后跟你争夺,宁愿土地空着那里,你也别想不付沉重代价就得到,更别说让点土地给你了,这简直是痴心妄想,自家后面那户人家,因为争夺土地的事情,被别人拿刀捅了几刀,幸好抢救及时未造成人命刑事案件。有类似的经历或见识相关的场景,对理解《六尺巷》会非常有帮忙,我们理解其他诗词也是如此,当我们经历过后,回头再品读曾经背诵过的诗句,发现其中的深刻寓意着实让人回味。

现在的乌衣巷已经华丽变身,成为南京秦淮河边风景带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尤其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观光客,六尺巷的故事也逐渐深入人心,其背后的典故真实与否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传达的“宽容大度,大度做人,克己做事”的寓意要常驻人们的心中,昭示着士人普遍追求高尚美德的精神向往。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大街商铺林立,商业化的气息很浓,唯有小而窄的小巷子,遗留的文化气息较浓,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在老城区的越秀荔湾等地,有很多巷子里就挺明显溢出古典的韵味,乌衣巷和六尺巷同样是如此,只不过这两个巷子由于历史典故的精彩性,备受人们熟悉而已,小巷子远比大街容易产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