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128章:千年之后的医疗体系

作品:《 贞观公务员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思邈这时候在医学界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京师的一些御医,也都听过他的名号。

只不过,在这之前,孙思邈一直云游四方,又或者是在钟南山那边和一些道士论道。

历史上,也是后来几次进京为长孙皇后治病,又给那些达官贵人看病,以及云游四方,算是赤脚医师,再到千金方之后,才名扬天下,受世人敬仰。

御医们听完陈平安讲解的缝合伤口之法,一开始,还觉得有一些不可能,做不到,天方夜谭。

可是细细一想,却又很有道理。

若此法可行,便是能够挽救万千之人的性命啊!

“先生大才。”

“我等佩服!”

御医们是真的服了。

你会工匠之术也就罢了。

现在竟然连医术也会一些。

如此博学多才,还是一少年郎,还让不让人活了?!

你这脑子,怕不是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吧?

李世民则是对御医们吩咐道:“你们先不忙着回去实验,还有一事,你们可在旁边听着,到时候,也可建言献策一二。”

御医们抱拳施礼道:“喏。”

不过一会儿。

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匆匆而来。

李世民对陈平安示意道:“陈卿,你再把你的建言,和诸位说道说道。”

陈平安开口道:“诸位上官,臣刚于陛下建言,臣闻医道者,乃民生之根本,国运之基石。今观天下,百姓或有疾病之苦,而医馆寥寥,实乃民生之患。故臣建议,当广建医馆,以保民安。

“夫医馆之建,宜选地之佳,以便百姓就医。且其规模宜大,容纳病患,方能缓解就医之难。又医馆之内,宜设名医良医,以精湛医术,济世救人。如此,则百姓有病可医,有疾可治,其福祉自不待言。”

“再者,医馆之建,亦可促进医药业之发展。医者需药,药者需市,二者相辅相成,共荣共兴。若医馆遍布,则医药业必兴旺,百姓用药更为便捷,医者亦能得其所求,皆大欢喜。”

“且夫,医馆之建,亦能提升国家之形象。国家重视民生,关注百姓健康,乃仁政之举。若医馆众多,百姓安居乐业,则国家之形象自然提升,四海之内,皆称颂我朝之仁政。”

“广建医馆,以保百姓安康,促进国家繁荣。陛下圣明,能洞察此理,施此仁政,则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此外,医馆之建,虽可免费看病,却还是要抓药吃药从而治病,只看不治,何以痊愈?”

“如今之药材多为山野之间,若年年采摘,也必会绝迹于山林。”

“臣以为,当在各地,规划药田。”

“药材之商通常因为一些药材之稀少,从而坐地起价,若有药田,人工种植,也可预防一些稀少之药材绝迹山林,从此再无此药。”

“药材从药田到药馆,再从药馆到病人手中,也需要朝廷之监管。”

“此虽繁琐,却能让万千百姓能够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活得了命!”

“再者,当鼓励药师收徒、也鼓励学子从医。”

“若可行,太医署当为先,广收学徒,传授医术,再于各地建立国医馆,坐诊医馆,为百姓们开方治病。”

“国医馆之药材,为各地药田提供之药材,这药材多了,价格也可便宜一些。”

“到时候,也就可让许许多多的百姓能够看病、治病。”

这就是相当于建立公办医馆,并且把太医署作为一个单独的官署,也并非只是给皇帝和达官贵人们看病,更重要的是,还要负责监管各地国医馆,还要教授学子。

唐朝时期,太医署也确实算得上是早期的医学院,招收一些学子,教授他们医术。

但是那个规模实在是太小了。

陈平安的建议就是扩大规模,打破思想一术传三代的思想约束。

到时候,你科举考试屡屡不中,那就不要还继续寒窗苦读啊。

完全可以弃文从医。

可选择的路多了,也就不会让科举考试成为所有读书人的唯一选择。

也就可以在后续,规定三十五岁以上的读书人,不得再参加考试。

不然,等再过个二三十年,科举考试越来越深得人心。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也不自然地形成,很多学子怕是要学到老、考到老。

然后,穷酸秀才遍地走,不事生产,还要浪费口粮,并且还会拉开贫富差距。

只不过,陈平安的这一条建言,过于超前了。

魏徵又是第一个站出来。

“医馆之推广,谬矣。盖医术之道,非口舌所能尽述,亦非昭告所能彰显。医者,应持仁心,施仁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岂可借推广之名,行牟利之实?”

“夫医馆者,乃治病救人之所,非市贾交易之地。若医者唯利是图,只顾推广之名,而不顾医术之精,则病患何所依?医者之职责,在于解除病痛,恢复健康,而非炫耀医术,博取声名。”

“且推广医馆,往往夸大其词,误导病患。病患闻其言,以为神医在世,遂慕名而至。然实则医术平平,甚至误治误判,岂不害人性命?故推广医馆之行为,实乃医者之大不敬。

吾辈当明辨是非,不为虚名所惑。求医者,应审慎选择,勿因读书不成,便去学医之说所蒙蔽。医者,亦应坚守医德,精研医术,以真心实意救治病患。如此,则医道昌盛,病患得安。”

在魏徵看来,让太医署广收学徒,然后再在各地建立医馆,给各地的病人坐诊。

听起来很好,可是,还要建立什么药田,种植药材,然后再卖给医馆,医馆再卖给病人。

若是这些医师没有医德,岂不是让百姓们花了钱,却无效果?

而长此以往,医者也就失去了医德,只为抓药赚钱,很有可能会坏了医者这个行当。

所以,此法不可取也。

李世民一听,觉得魏徵说的也有一些道理。

紧接着,就连一向和陈平安关系还不错的高士廉,也站出来了,抱拳道:“陛下,夫药田种植药材,虽云便捷,实乃悖逆自然之道。药材生于山林之间,吸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精华,方得其药性之纯正。若人为种植,虽可提升产量,但药材失去自然之滋养,药性必然大减。况且,药田种植易导致百姓弃粮种药,长此以往,粮食减产,百姓饥寒。”

“再者,药田种植药材,药材之质地难以保证。野生药材历经风霜雨雪,历经岁月沉淀,其质自然非凡。而人为种植之药材,往往因追求产量而忽视品质,甚至以次充好。此等药材,岂能治病救人?”

“故吾以为,推广药田种植药材之论,有待商榷。”

而长孙无忌等人,也是低头沉思,于心中衡量其中的利弊。

李世民也是再一次为难起来。

陈平安所讲千年之后的医疗行业,确实大有可为,也让他见识到什么叫做民生之基石,盛世之良策。

可是,这些良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水土不服。

就好比那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样,这等国策必定会被所有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