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杨十三身后的大鱼,京察天下,查黑心工厂!
作品:《 贞观公务员》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每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李世民都会带着李承乾站在太极殿上俯瞰整个长安。
耳朵里听着沉重的暮鼓声,眼睛看着夕阳的余晖洒在整个京师长安城,目光所及之处,长街上车水马龙,直到最后一点斜阳不见,他才会回到寝宫。
今天也不例外。
冬日的夕阳最是火红呢。
李君羡已经过来好一阵子了。
李世民不曾开口,他也不敢打扰了这位大唐帝王的雅兴。
“如何?”李世民的声音伴随着斜阳落山,在这平台上响起,顺着寒风呼呼,吹进了李君羡等人的耳中。
“陛下,请恕末将无能。”
“这么一点儿事情,都查不清楚吗?”
“杨十三确实是这一次事情的主谋,他想要抢的,是平阳郡王手中的奏章。”
“末将打听到这里,线索也就完全断了。”
李世民不再看向逐渐昏暗的京师长街,转过身,瞅着李君羡道:“哦?”
李君羡道:“杨十三以为,陈平安每一次进宫,之后必定有最新的发明创造,那些发明创造亦可卖出去,建造一個工厂,从而财源广进。”
“杨十三想要养出来更多的死士,也想要用钱财来疏通上下关系,甚至是买通一些官吏,需要很多钱。”
“因此,杨十三盯上了平阳郡王手中的奏章。”
“一来,抢了这奏章,就可以拥有一个能赚钱的手艺,二来,还能除掉大唐盛名之英才。”
李世民对李君羡很熟悉,此人很早就跟着他,很多他不方便去做的事情,都是让此人去做。
再后来,甚至是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李世民也交给了李君羡去做,已经算是他手中的密探。
李君羡也确实忠心,做起那些事情来,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然而,这一次,他却栽了。
李君羡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很少有这般情况出现。
除非,有人也了解李君羡,或者说,更了解他李世民。
“你觉得你自己的这个解释,可信吗?”
李君羡平静地解释道:“不可信,杨十三隐藏的确实很深,若是没有这一次平阳郡王遇刺一事,末将都还不知道,在大唐境内,竟然还有着前朝余孽。”
“戴少卿虽然有明察秋毫之能,经过诸多线索,找出了杨十三。”
“然,这个过程似乎却又十分顺利,越是顺利,便越是不简单。”
“杨十三……是有人故意放出来,让我们咬住的替罪羊。”
李世民疑惑地看了李君羡一眼道:“如此说来,这陈平安遇刺一案,背后还另有其人?”
李君羡不言,躬身以对。
在李世民的身边,李承乾听了之后,也是有一点儿不敢相信。
原来,这看似繁华的盛世大唐,在平静的水面之下,竟然也暗藏波涛。
李世民咳嗽一声道:“此事……就到此为止吧。”
李君羡愣了一下,道:“喏。”
李世民轻笑一声,直接背着手,就在无数隐藏在暗处的宫人,宦官,武士的簇拥下回寝宫去了。
总体上,他今天的心情依然还算不错。
一路上,李承乾都是欲言又止,可身边已经有了宫人、宦官和侍卫,也就不好询问什么。
最终,也只能是叉手行礼,带着人回到东宫。
李世民瞄了一眼李承乾远去的背影,微微摇了摇头,有一些事情,他说出来,和李承乾自己悟出来,感受是不一样的。
朝堂之上的那些文武百官,又有几人,是真正忠于他李世民的呢?
正所谓,伯乐和千里马,也只是伯乐相马,给千里马一个能够一展千里之能的机会罢了。
如若不是因为陈平安所写的史册,如若不是因为有一些事情,李世民都会忽视这一点呢。
哪有什么忠心耿耿的大臣啊。
所谓忠心,那也是站在大义的角度上,在这个时代的规则上,表现出来的忠心罢了。
陈平安的后厨那边,如今也多了几道佳肴,其主菜就是土豆、玉米。
全部来自于封地。
经过了六年的培育,土豆的产量在一开始,是有所下降的,如今也已经保持在了一个水平点了。
其实,严格来说,土豆和玉米都是要育种,当年,玉米就有良玉9号、天农9号等等。
可是,陈平安又不是农业大学毕业,对于育种之法也是一窍不通。
不过,好在这土豆自身的生命力还算是顽强,不像是玉米,还需要化肥,吃不了粗粮。
按照产量来计算,玉米的产量下滑的是大的,还没有到达一个水平线,从十几石,到了现在的十石。
却也算是高产,并且在口感上,也更被大众所喜欢。
很难想象,权贵之家,坐在一起,抱着玉米啃的场面,又是何等不伦不类。
而敬晓月、吴依依听闻每天一碗玉米粥,有助于强身健体,还有助于美容,就对玉米更加喜爱了。
这事儿,也不知道怎么就传开了,以至于玉米卖出了天价。
而玉米的价格提高,需求比较大,相对应,其他粮食的价格也就会稍微降低那么一点点。
但是也没有降得太低,毕竟,按照朝中大臣们的说法,叫做谷贱伤农。
所以,粮食的价格就不能太低了。
陈平安对此一开始也是持冷静态度,他要先观察,才能下结论嘛。
最后发现,也确实是的。
粮商们是真的黑心,他在农户手中买粮的时候,就一直在压价格。
恨不得一个铜钱,就能够买下一石粮食。
要不是当初陈平安提出了剿匪的建言,其实,农户们更加要承受非常大的损失,那就是粮食被那些山匪们抢走,山匪们再把粮食卖给粮商。
所以,有一些山匪和粮商,甚至是一些官吏都是有合作的,大家一起狼狈为奸,欺压当地的百姓。
好在,贞观二年、三年、四年这三年来的持续剿匪,地方上的那些山匪们越来越少。
最后,也没人愿意当什么山匪了。
以前是因为战火不断,各地都是纷争不断,没有活路了。
只能是当个山匪。
如今,轻徭薄赋、以工代赈等仁政,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
谁有愿意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去当一个山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