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侃侃而谈
作品:《 挣扎!我在李自成身边》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既然如此,那某便斗胆直抒己见了。我着实钦佩大人的一点,便是大人真的敢想敢为。即便面对的是李闯王,也定要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见解公诸于世,丝毫不怕被误解。譬如说,李岩大人在大顺军入京后,提出了四点建议,这就让我颇为动容,也深感敬佩。这四条建议,着实考虑到了百姓的承受能力,以及大顺军当时的一些缺陷,真可谓是大胆而恳切,甚好,实令在下钦佩。
某尤记得,大人您针对大顺军进入北京城以后,北京城发生了一些乱象而郑重提出四大策略。这四大策略乃是:
一、扫清六宫,修葺皇城,而后择日正式称帝典礼;制定礼法,禁止任意破坏。
二、故明皇室除死难归降官员外,宜查清政行,分为三等,贪官追产入官,抗命为敌者定罪,清廉者免刑。
三、各营兵马应退守城外守(要)塞之地,听命出征;借住民居,恐失民心。
四、应招抚吴三桂部,许以父子封侯,应封大明太子为王爵,为明室守宗库,世代袭之……若如此,则一统基业可成,干戈之乱必息。”
张钢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竟然一字不落、原原本本地将李岩当初所写的那四条重要建议全部背了下来!要知道,张钢钢可是南明历史领域的超级粉丝啊!他对于南明历史心向往之久矣,故而对于众多南明时期的相关知识,他简直就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特殊行动开始前,他还特意像古人读书那样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地努力复习、潜心钻研这些知识呢。因此,他能够如此流利顺畅地背诵出来,实际上也是顺理成章、不足为奇啦!
此时此刻,张钢钢心中暗自欢喜不已:没想到自己真的把李岩提出的四条宝贵意见逐一完整地背了出来,肯定会让李岩感到非常开心满意的。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凭借李岩这层关系去攀龙附凤、阿谀奉承,从而找到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捷径了,岂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说不定将来跟李岩套套近乎之后,再想方设法帮助他转危为安,躲开牛金星的毒手,甚至让他们二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那就更是锦上添花、皆大欢喜喽!
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李岩却突然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地大声吼道:“蠢货,你一派胡言乱语,赶紧给我闭上你那张臭嘴吧!”
张钢钢脸色剧变,心中暗自思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分明背诵得毫无差错啊!难道历史书籍上所记载的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不成?亦或是历史书中的文字记录与实际的奏章有所出入?不应该啊!那么……莫非是因为担心被旁人偷听?毕竟我如此公然地在马背上谈论这些事情,或许真的容易引起他人的猜忌。没错,肯定就是这个缘故!”
想通之后,张钢钢决定先跟随李岩进入营帐再作打算。抵达营地后,李岩急忙挥手示意手下以及帐内的其他无关人等全部退出,仅留他与张钢钢二人独处,并刻意不给张钢钢更换衣物的时机。
待众人离去,李岩立即变脸,立即一脸歉意地说道:“张先生,方才多有冒犯,还望您多多包涵。之所以会如此行事,实在是情非得已。有些话语着实不便在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时提及,尤其是骑在马背之上更为不妥。因此,适才在下只好失礼了,请先生切莫怪罪。”
“哪里哪里,是我太孟浪了。我没有想到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中,周围可能都是不应该听到这些绝密信息的人,所以我还是自己的嘴巴没有管住啊,抱歉抱歉。”
“那么请张先生继续说吧。”
“刚才我已经说了,李大人能够直抒胸臆,直接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传达给上方,并且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其实李大人你的这4点建议很有点触逆鳞的感觉啊。
我们仅以第3条为例,第3条说的是:各营兵马,应立即退出北京,并且不要借住宿在老百姓的房间里。这一点的提出真的是非比寻常,非有大智大勇的人不能提出啊。”张钢钢说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听一听张先生的见解。”
“这个,这个,恐怕确实是跟当时大顺军进入北京城以后的表现有关。大顺军在进入北京城以后,可能是有一些表现不佳的地方,所以,所以大人您对这些表现不佳的地方有所约束,这个这个。”张钢钢吞吞吐吐。
李岩见张钢钢欲言又止,心中明了他有所顾忌,于是微微一笑,对张钢钢说道:“张先生似有难言之言,莫非是惧言后遭致杀身之祸或其他不测?此亦属常情。既如此,不方便说的话,便由我来说罢。反正此处并无他人。张先生所言甚是,我军大胜之后入京,确有诸多不当之举,实不得民心。”
就是如此,我确实不敢直说。谁能知晓,我道出这些真相后,你李妍是否会心生不悦?你是否会怒发冲冠,将我擒拿捆绑,乃至斩首示众?这实难预料啊。毕竟古代社会,人权无保障,亦无公安局与律法可言。你李岩、李自成便是王法,你们欲行何事,便可为之。故而,若能设法让你说出我心中所想,我便无需承担任何责任,自是安全无虞。如前所述,务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成目标。若无法达成,那便是天命所定。但无论如何,须以安全为重,稳中求变,以改变历史。张钢钢心中暗自思忖。
李岩继续说道:“其实初入京城时,我军军纪严明,有两名士兵胆敢抢劫,即刻被处死,陈尸示众。然而,几十万大军入城后,面对繁华京城,莫说士兵,将领们亦有些晕头转向。未过多久,大顺军的军纪便荡然无存。每每念及此处,我便深感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