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败走鸣条
作品:《 中华史前那些事》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帝癸四十四年(壬申,前1609),商汤拜伊尹为相,出兵讨伐那些不服从他的诸侯。先后北伐韦国(今河南安阳市滑县南)、顾国(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西北),南征昆吾国(今济宁市附近),迅速统一了豫东平原及山东西南部。
帝癸四十五年(癸酉,前1608),商汤进军黄河以北,灭掉温国(今河南焦作市温县南)。至此,夏王朝末年的八大诸侯国已经有六个归顺了商汤,对夏王朝构成了极大威胁。
帝癸四十八年(丙子,前1605),大臣关龙逄上朝奏请夏王处罚暴臣干辛和庾臣左师曹、触龙,说他们诱惑大王,误国害民,应该将他们处死。姒癸说他是危言耸听,坚决不准。关龙逄便当场献上《黄图》(《黄帝疆域图》)给大王,数说他沉湎酒色,穷奢极欲,不惜民力,宠信奸佞等种种无道行为,问他还要不要大夏的江山社稷。姒癸气得面色铁青,盛怒之下烧毁了《黄图》,命令武士将关龙逄推出斩首。众臣力保,姒癸本想放了他,可这位关龙逄不识好歹,竟然指着姒癸的鼻子大骂昏君,姒癸忍无可忍,便果断地处死了他。
帝癸四十九年(丁丑,前1604),昆吾氏出兵讨伐商汤,兵败而归。继而商汤北征,灭顾国。传说此时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夏都到处传唱着民谣:“桀无道,两日照”。夏朝的诸侯费昌问他的好友冯夷两日照象征什么,冯夷告诉他两日代表着夏朝和商朝,夏朝在西沉沉将落,商朝在东灿灿将起。费昌听了他的话,便率领族人投降了商汤,后来当了商汤的车正,在助商灭夏的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
帝癸五十年(戊寅,前1603),太史令终古见夏王朝大势已去,便悄悄带着家人投奔了商汤,他弃夏奔商时带走了夏王朝的一些重要文件,把国家的核心机密全都提供给了商汤。《吕氏春秋·失职篇》说:“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商。”《淮南子·汜论训》中也说:“太史令终古即奔商,三年而桀亡。”可见,太史令终古出卖夏王朝的国家机密,进一步加速了夏王朝的灭亡。
帝癸五十一年(己卯,前1602),夏朝的瞿山()发生山崩。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不信鬼神不信天命的娰履癸信念也发生了动摇,认为这一切有可能都是迁都斟寻所带来的厄运,只是他不肯认错,便以不利于出兵为借口,暂时迁居于别都老邱(今都吉台村),并在那里募兵备战,准备对付那些叛乱的诸侯。同年,商汤灭掉韦国,继而又出兵攻打昆吾,对夏王朝领地形成了战略性的包围。同时,将西邑(山东西南部、河南东北部)这些诸侯国所获得的粮食、武器等物资经由济水(大清河)、莱州湾、伊水(虞河)大批运往谷熟(潍坊奎文区),准备对夏王朝作最后决战。
帝癸五十二年(庚辰,前1601),商汤灭昆吾,除掉了夏王朝外围的所有军事力量。接着便正式对夏王朝宣战,出动了兵车七十辆,甲士六千人,一路南下向夏都斟寻发起了总攻。
总攻前,汤向大部队做了战前动员。王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柰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众有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尚书·序》说: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商汤说:“来,你们众人,到这儿来,都仔细听着我的话:不是我个人敢于兴兵作乱,是因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虽然也听到你们说了一些抱怨的话,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如今夏桀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现在你们众人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打仗。’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夏桀君臣大徭役,耗尽了夏国的民力;又重加盘剥,掠光了夏国的资财。夏国的民众都在怠工,不与他合作。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你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说话不算数。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惩罚你们,概不宽赦!”
顺利占领斟寻后,商汤才知道夏桀已经搬迁到老邱(都吉台),于是商汤大军迅速南下。
听闻消息,夏王娰癸也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组织了近万人的兵力列阵于渠河(浯河)以北的蒲地(安丘市官庄镇南区域),展开拒敌,要与商汤一决高下。商汤亲率主力部队南进从正面进攻,却指挥伊尹悄悄组织第二路北地(谷熟)殷人兵出韦邑(安丘东),欲从东北部的安丘景芝镇向夏都老邱进攻,偷袭夏桀老巢。迫使姒癸不得不分兵数千去韦邑(安丘市景芝镇)御敌,从而打乱了夏桀的作战部署,令夏桀相当被动。
由于临时调动部队,兵力减少,队形混乱,后勤补给不利,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军心不稳。由于地形宽阔,敌军以十乘车队冲锋,连续冲锋之下,夏军终于被冲垮队形,败下阵来。夏桀顾不上召回分出去的夏军,急忙带领败军向西南而退。商汤的部队也在后面紧追不舍。
夏桀最终在鸣条(今安丘南石坊公园位置)又重新摆好了队形,准备与商汤展开最后的决战。
关于鸣条到底在哪?历史上人们争论不休,《孟子·离娄下》所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中所书‘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五十年陟。’此书还载:“帝居于鸣条……帝陟……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诸冯是诸城市诸峰村,负夏就在阳夏的南面,有虞氏的祖地,就是诸城市一带。从记载来看,鸣条也在东夷,再到山西、河南去找就有点缘木求鱼了。
大家请看,浯河上游有两条支流汇于一处山下,此山现在叫大山,山北有一座水库叫下株悟水库,河以山为名,此山古时应该就是苍梧山,梧河改成了浯河而已。苍梧山下就是苍梧之野,苍梧山以西是连绵的群山,所以苍梧之野就是指苍梧山东与浯河之间的一片区域,也就是鸣条,鸣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此地距安邑(安丘市)30公里,距阳翟(都吉台)15公里,距负夏(诸城市)27公里,一切都跟记载符合的那么完美。
联军乘胜追击,见夏军在鸣条摆开了阵势,商汤也从容摆阵相对,将大军列为左、中、右三阵,成“鸟阵雁行”之势。商汤自己处于中军,指挥军队各横列看齐,由十辆军车带头冒着箭雨向夏桀军阵发起进攻。当日天降暴雨,雨水淋得夏军弩兵睁不开眼睛,雨水又打湿了箭羽,飞箭就失去了准头,对商汤军车威胁降低。可商汤联军士气高昂,阵容整齐,奋勇作战,在军车连续的冲击下,逼得夏军不断退缩。由于夏桀的兵力大多来自九夷,并不真心拥护夏桀,暴雨之下又见商军将士拼死冲杀,士气震撼人心,不由胆怯,队形渐乱。如此以来,商军士气大振,突入夏军砍瓜切菜一般,一时之间血肉横飞,雨水夹杂血水流淌遍野,尸横满地。夏桀见兵败不可避免,只能带领残部逃离战场。
夏桀带领残部逃到三朡(zōng,诸侯国,今山东沂水县马站)。三朡是夏王朝的属国,但是城池狭小,不利于固守。
商汤率军攻打三朡,夏军又败,姒癸带着余部突围后逃往成国(今山东泰安市宁阳县东北)。成国也是夏王朝属国,对夏王朝很忠心,姒癸命令大将推移和大牺率军保护城池。商汤军队很快追到,与夏军大战,活捉了夏朝大将推移和大牺,灭掉了成国。
姒癸仍不投降,率数十位忠心护主的勇士杀出一条血路逃往焦门(今山东泰安市宁阳县附近)。令他欣慰的是,曾经一度被他冷落了的爱妃妺喜在生死关头一直和他并肩作战,几次奋勇杀敌拼命保护他。
在焦门他们又遭到了商汤大军的围攻。夏王姒癸虽然勇猛善战,但毕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而武艺高强的妺喜此时也年近五十,体力渐渐不支,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商汤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和仁德,没有把他们处死,而是将他们流放于南巢(邹城大庄古黄帝都,相当于夏时陪都)。南巢并不是世人所认为的安徽巢湖,而是指夏朝的西邑陪都,夏桀并不是没头苍蝇似的逃跑,他是想跑到西邑,利用西邑的夏朝力量组织反抗,可终究是事与愿违,夏朝就此败亡。
在南巢(今邹城大庄古黄帝都),夏桀对人说:“我很后悔,没有将汤在夏台杀掉,才落得如此下场。”夏桀不久病死。
鸣条之战,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一次使用阵法的作战,而且是中国历史上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一场作战,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姒癸十九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五十三年(《通鉴外纪》),亡国于帝癸五十二年(前1601),亡国后又活了三年,于商汤十九年(前1599)病死于南巢的亭山(邹城泉山)。终年七十三岁。遗体葬于南巢(邹城大庄古黄帝都),王号癸,尊号夏王(后),谥号帝癸。后人给了他一个“夏桀”的恶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