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搭戏台
作品:《 猗园旧事》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娟子来说,最热闹的还是那时刘庙村的唱戏了。
夜里偶然有锣鼓咚咚作响的春天,戏班子就来到了刘庙村。唱戏的人是从远方来的,他们来自河南的各个地方,唱的是豫剧和曲剧。据说村里会给他们钱,但好像也没有很多。每年春天他们来的时候就把戏台安在刘庙村中央,那一片操场大小的空地上。
来到的当天,总有陌生的叔叔赶来请爸爸去帮忙搭戏台,所用的材料最主要是长木板子。还要各家提供长棍子、长板凳、长绳子,有啥拿啥。搭戏台通常需要一两天,大家伙儿会聚在一起吃顿饭。戏台搭好,每当演员们在舞台上蹦跳的时候,娟子看着舞台的木板洼了下去,总担心他们会踩空从戏台上跌下来。不过他们从来没事,而且男演员们还穿着高高的白底黑靴,那靴子比一般的鞋窄多了。
戏一般会唱个三天左右,每天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有时候晚上也会安排一场。每次唱完戏,那些演员们就被安排到村里各个人家家里去吃饭,虽然也只能用家常便饭款待他们,他们走路时没有卸妆,只是脱下了宽大的戏袍,有时候只穿着白色的一套里衣。据说他们是从来不喝陌生人给的水的。听奶奶说,唱戏的人喝了别人用耳屎泡的水会变哑,可能他们也从来不敢喝。
娟子小时候很喜欢看那些旦角们头上闪闪发光的凤冠和珠宝,甚至“穆桂英”头上的两根野鸡翎,看起来和电视剧里孙悟空齐天大圣的行头有点像。大人们在台下整齐地坐着小板凳认真看戏的时候,小孩子们便喜欢爬上比自己还高的舞台,有时候甚至在舞台下面捉迷藏,拽着绳子荡秋千。
娟子最喜欢那时的两件事,第一件事儿就是和其他孩子们一样,好奇地爬上高高的舞台。用幕布捉迷藏,只要不影响他们唱戏,他们一般是不赶孩子的。有时大家就在舞台后台边缘挤着坐着,往里面看那些稀奇古怪的道具和服装,什么假胡子啦、马鞭啦、玉腰带啦,还有那么多精美、耀眼的头饰、各种彩色宽大的袍子,绣着各样图案。这些道具服饰,根本不像二十多年后娟子在移动汽车舞台的后台看到的那样凌乱和随意,而是整齐干净地闪亮地摆放着。那些戏袍是真漂亮啊!虽然偶尔在家娟子也会拿起毛巾掖在袖子里,冒充戏袍那段白布,并学着摆动,但是毛巾总是会被甩飞……
除了看唱戏后台之外,最热闹的就是戏台下的小摊小贩了。路旁有摆摊卖东西的,卖小人书和玩具汽车等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甚至还顺带卖文具。妈妈就给娟子买了一本《天天好故事》。这是娟子的第一本书,她很爱惜,保持了很久。进入戏台口,要经过一个小桥,小桥口有卖爆米花的。黑黑的卷罐子,砰的一声,每次都能把大家吸引来,但是买爆米花的人好像并不多。
戏台下面那家卖煮串儿的最火爆,他们用煤球炉子上面放了一个铝锅,似乎是清水煮串只放了点盐。它可以煮蘑菇、煮青菜,甚至煮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清水煮串的那些串儿,签子都是回收利用的,有好几次娟子看到老板把别人吃过的地上扔掉的签子一一捡回来,重新穿串儿。从那之后,娟子再也不敢随便买串串吃了。因为妈妈说那样可能会得传染病,感染乙肝。
除了煮的之外,它还卖成品,有一种甜辣口味吃起来脆脆的像红枣圈那样形状的即食串串,很好吃。只不过色素太多,吃完嘴巴也是红色的了。
小人书和煮串儿的都是固定的摊位,只有一个摊位,它是流动的。当大家密密麻麻、安安稳稳的坐着的时候,总有一个卖雪糕的。他扛着大箱子,一边吆喝,一边悄悄的在一排排的人中穿行。雪糕有一毛的两毛的,一毛的冰棒很普通,两毛的雪糕,仿佛是绿豆沙或红豆沙熬的,还能吃到馅儿。但娟子仅吃过一次。
不知为什么,后来这种唱在村里的戏,就改换了形式。戏台也不用人们搭了,舞台也不用拆了,一辆车就搞定了全部。然而童年时因为搭戏台产生的那种乡人里团结,心往一处使的氛围却再也没有了。
刘庙村的人依然喜欢听戏。但当多年以后手机普及,人们再也不会安静地坐在戏台口听戏了。甚至后来有一次村里人因为生了儿子请了戏,当时是冬天很冷,演员顶着北风声嘶力竭时,人们可以躲在墙后面挡风也不愿意听了。
后来,刘庙村那个戏台的附近有几户人家,他们买了广播喇叭,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个稚嫩的声音,一遍遍地喊:“妈——回家吃饭啦!”他们时常会播放一些戏来听,不过播放最多的就是:
陈老汉家住在海洋之地
我有个老名字就叫陈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