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光禄大夫范镇的知遇之恩
作品:《 东坡往事》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二十八日,苏轼又给二伯家的堂哥苏不疑(从名字的字面意思可知,大概是此人不会去怀疑别人)去了信,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近况:
苏轼说,自从身处京城二年有余,因为自己议事愚拙,得罪了不少的权贵。近来,朝廷已在着御史收集和检举自己的罪状,还要被送到管事的衙门去考察。所幸查来查去,所谓的罪名都不存在,朝廷只好作罢了,可以想象自己所处环境的险恶了。
苏轼又对二堂哥说,去年五月王闰之又生了一个儿子,小名就取了个叫“叔寄”(也就是后来的苏迨),如今也学会走了,非常可爱。苏辙去年八月在陈州(今河南淮阳)也生了一名女婴,取名宛娘。
至此,由于范镇举荐苏轼所引发的风暴,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宣告平息。
但在苏轼眼里,自己此次遭致弹劾,乃是以虚名而受到实祸,然而古往今来,往往君子们所追求的忠义之道都是极难达到的。以至于自己想到这,今后也绝不会再为此事所屈服。
十一月二十,和苏轼同年考中进士的同学章衡(字子平)要以右司谏(掌规谏讽谕,箴诲鉴戒、拾遗补过)、直集贤院的身份出任郑州知州。
对于这个老同学章衡状元,苏轼是极为赞赏的,当年一同考试时,张同学考了第一名。他的文章写得很是精美,经史子集的学问也很丰富。从政后,处理起政事来机敏有加,谨守正道。平时行事谦虚,绝无一丝浮躁的行径。可就是这位优秀的同志,却因困顿于基层政府的事务之中,没有得到天子的器重。
如今,老同学要平步青云了。所以苏轼与很多老同事,相聚于观音寺的禅院之中,要为章衡同志赋诗饯行。只是不巧,这首诗作如今已经散佚无存了。
但是,关于章衡这位同志,可以举例简述一下此人的:
我们所熟悉杭州西湖中的苏堤,都知道是北宋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所修,后人念其功故命其名。但是工程的最初倡议者却不是苏轼,而是他的好友章衡。
在西湖治理的过程中,苏轼还曾给章衡写过一封求助信。说您劝告和鼓励我治理西湖,现已着手并已初具规模,想必您一定会不惜余力继续帮助我的,请您将贵府罚没的船只尽数给我,多多益善,我大约需要四百只,请您派人送来。本州别的东西还好,就是缺乏士兵,也请您一并帮助。
当时正在着手治理西湖的苏轼,言辞中已经透露着急切与不容置疑的语气。由此可见,章衡在西湖的治理上不仅有首倡之功,还有鼎力相助之劳。
送走了老同学章衡,两天后,苏轼又给二堂哥苏子明去了信。
信中说了一些家常话,诸如最近因为侄子十六郎(苏林,苏位之子)的丧事,专门请了十天假,昨晚才从八角(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南的八角店)墓地回来,掩埋墓穴等事已经完毕,前去吊唁的人都非常殷勤周到。除了极个别不太实在的老滑头,能送灵柩到墓地的人有十多个。
另外,在信中苏轼又提及他自己因为愚拙,惹恼了当权者,以至于被孤立而形单影只,每天都要防着因此获罪,自己最近已把寓所从南园迁到了宜秋门外了。可以看得出,苏轼在京城的衙门里过的并不痛快!
腊月十一,韩绛被任命为丞相。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三子,也是一名标准的官二代。韩绛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当时的状元是杨寘,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同志。这么一说,韩绛还是王安石的同学。
在苏轼眼里,韩绛能作为群臣之首,实在是实至名归。
在苏轼上的贺启里,说韩绛作为宰相兼昭文馆大学士十分完美。还说他勤勉不倦有申伯的声望,堂堂正正具有汉相的风范。(亹亹申伯之望,堂堂汉相之风)
这里的“大学士”是古代官职,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曾先后置弦文馆、昭文馆大学士、集贤院大学士。唐代的大学士一般由宰相兼领,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宋代也曾仿唐制,搞过一些大学士称号,同样只是一种荣誉称号,但兼任者却都是位高权重之人。
临近年底,苏轼不再任开封府推官,但依旧在告院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