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作品:《 大唐之太子要我命》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阿耶再次开口道:“你说的好啊,天下兴亡,百姓皆苦。苦一时的百姓是苦,苦万世的百姓也是苦,有什么区别呢?真想为民做事,就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不顾一时之势,取万世之功,我曰:好大喜功。”
李政虽然十分认同阿耶的观点,可他又有些失落:“世间安得两全法?”
李世民轻声说道:“太子曾上有四句谏言,你或可一听,一曰:天地之心为心,唯自强以生生不息,气运昌隆,唯厚德以收纳万物,天下归心。二曰:以生民之命为命,以民苦为己苦,以民乐为己乐,万民同命,与民相依。三曰:以往圣之学而束己,不以往圣之学而评人。继往开来,以己身之身作后生之则。曰:万世无忧,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句归其一句。是约束己之贪心,才开得之太平。贪财是贪,贪名也是贪。能不贪,无私心,还怕找不到两全其美的办法么?”
李政一愣,原来横渠四句在阿耶这里是这样理解的。
他一直认为,这四句太过浮夸,也就嘴上说说罢了。真正的圣贤怎么会以这四句自诩呢?无非是初听觉得浩然正气,过后而觉一笑话。说的人做不出来,做出来的人不会说。
一说横渠四句,人人称颂,一说张载,无人问津。其人终年58岁一生不过是个崇尚易学的贬官先生,他与苏东坡苏辙同年登科。后得到御史中丞吕诲举荐,就是那个把王安石弹劾出京的保守派代表。从这一刻开始,他就注定不是无私无畏的了。
神宗亲自问对,张载对着神宗夸夸其谈,说起了光复夏商周荣光的事情......神宗以为又是一个王安石,决定加以重用,官拜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可他又不想与大行改革的王安石为伍,请明哲保身,神宗也知道了其人不过夸夸其谈,因此改迁崇文院让他去老老实实做学问。王安石听说张载的学问后,不顾宰相身份曾几次登门拜访,自贬才疏学浅,想请张载帮扶。张载一面奉迎,一面又百般推辞,触怒王安石,但王安石并没有免他的官。后因其弟当面弹劾王安石,他恐遭牵连,自请辞官。
观张载一生,清贫守节不假,当然,他也没有机会不清贫。可要说横渠四句,他既没有为生命立命,也没能继往圣绝学,一个专心致志做做学问又不愿意毁名力谏的人,更遑论什么为万世开太平了。死后草草下葬,并无谥号。
而看同时登科的苏辙,当面批判王安石,即使数次贬谪,也不改其心。他认为青苗法是错误的,他就当面说出来。而不是等到实行下去,祸国殃民后,等王安石倒台再落井下石。到后来,即使官拜宰相,也直言不讳,再遭贬谪。他没有上帝视角,他不知道反对是对还是错,他也不知道后人是否会他平反,他只是致良知,凭本心在做事。终其一生,名实不爽,忧民忧国。被后人评为唐宋八大家。屡受追思,终谥:文定。
如果横渠四句真的能知行合一,那即使当世不受重用,后世君主怎会不加以追思呢?说到底不过是夸夸其谈的空话罢了。
可被自己阿耶这么一说,李政觉得,这四句不是说给天下人的,是用来鞭策己身的,如果说自己做不到,而要求后世子孙以此为则,那么是一句空谈,可如果只是要求自己,那么再怎么狂妄,也是合情合理。三束己身,可开太平。
他在此刻,突然想起来前世自己的导师,当时著名的教授在自己歌颂黄巢屠灭士族之后,老师对自己说的一番策论。
人道:秋菊杀尽百花后,天下至此无氏族。可人们哪里会知道,门阀制度的影响,在南北朝、隋末就出不来黄巢这样的人。南朝用藩王打击士族还不够狠么。可是门阀制度依旧在隋唐到达了顶峰。直到开元年间,即使出生京兆杜氏的杜甫,七岁成诗的才子,也只能走科举道路,而无法得到其祖上的蒙阴,这才是门阀制度的终结。
但是,事情是有迟滞性的,百川东到海,说长江雄伟,怎么能不说青藏高原的雪山?开元时期的门阀状况是自武德年间,正式设立科举开始,经过太宗、高宗、武后一代一代的努力才换来的结果。
只有在他们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时,才出的来黄巢。
杜甫出生京兆杜氏,却一生清贫,这就是最好的例子。用士族而不尽用士族。历朝历代讲究党争,贞观看似没有党争,可党争的点就在这里,以士族制约寒门,以寒门冲击士族统治地位,这难道不是党争么?
江南氏族隋末拥萧铣称帝,一夜之间,拥兵四十万,几个黄巢杀得尽?河北山东士族两立窦建德、刘黑闼。生擒薛万均、薛万彻,大败李绩,凭一个黄巢能灭了他们?你是读过军事史的,黄巢的军事才能,你一清二楚。退一万步讲,就算他能无敌于天下,但如果以军事变动,能一扫政治制度,那么,我们早就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了。
你以一人之功遮前人之力,岂不是无知?
当年老师的悉心教导,自己从不当回事,直到今日,切身感受后,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他们说的没错,强行的事情,会遭来最激烈的反抗,只有看似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革新。
李政深深的拜服了下去,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这位后世誉为帝王之表的治世明君,史书上只有四个字:贞观之治。可背后的路,是一代人,二十三年,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是古今多少帝王向往的治世啊,对外无敌,对内大治。影响深远,甚至在唐朝之后,人们依旧沿用着贞观一朝的许多制度。
李政这一拜,拜的心悦诚服,再无轻视之心:“教诲之深,修远谨记于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换身衣服,准备用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