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拔花生
作品:《 农民有声的历史记忆》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个晚上一到秧地,我们就展开全力奋战,我今天虽是第三场战斗。但毫无倦意,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有着充沛的精力。又开始了各自的巧取豪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争取尽快拔完这几块地的秧苗。我通过几次拔秧,一边拔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拔一边学习人家扎秧的技巧。
我可以说这个工种难不倒我了,大嫂说了两次了,说我拔的秧很好扦,又不大又不小又特别干净整齐。我在同龄人之中,不管大我一两岁的还是比我小的,做什么我就不服输。除了感觉上比人穷,不论哪个方面都有可能会胜人一筹。这些方面还是得到祖父教育,才能有这样的结果。
我在第一块秧地里获得了二十八个秧把,转战到第二块秧地大家仍然努力地争夺。大家大集体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这就是大无畏的精神是值得发扬。大家都有这种行为,这样的集体力量才会不断地壮大。这样的集体经济实力,才会不断地增强。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很快就打扫战场,迅速收拾好秧苗,我今晚又拔了五十六把。这些成绩自己还是很满意。我们借着月亮之光,担着秧苗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有点累了,但似乎闻到了糯米饭的香味。
大家依然大踏步赶到了家,经过记分员过秤后,就赶去分糯米饭了。我回到家后母亲叫我去把糯米饭拿回来,大哥在那里分饭,我拿回来就冲凉吃了几口就睡觉了。这一天是第一次整天干活,直到晚上十一点真是累了。
第二天一早队长大哥通知我四个学生,去扦秧田里帮忙。他说每人带一个长柄木勺就可以,到了田里就知道干什么了。我们吃完早饭跟着他们赶到田里,听着大人的吩咐。明白了工作的目的,然后每人负责四个扦秧人的肥料。
它的实际意义是,那年代的农民为了让秧苗扦下去之后,尽快恢复生长状态。早就准备好了这些有机肥,早稻收割完犁好田耙坪之后,就在田角边处围了一个堆放有机肥的地方。经过几十天的发酵,有机肥早已成泥浆状,再加上少量的化肥,这就是秧苗的营养剂。
将这些倒在秧盘里,扦秧人把秧苗头部在秧盘里沾上几下。然后扦下田里,这样做法肯定能让秧苗尽快恢复状态。大人还将秩苗截掉三分之一的尾,他们说这样秧苗更快恢复生机,几天就会有新叶长出来。
原来这个工种是女孩在干,但是队长考虑到培养出更多的插秧能手,才叫我们替换她们。这个工种比挑秧轻松多了,一盘有机肥可以使用一个小时有多。
除此之后还要给扦秧人摆放秧苗,也要计算好多远摆一把。摆放太密了反而增加扦秧人的麻烦,所以不论干什么都要做到心明眼亮才行。
据我观察比早稻扦秧进度快了很多,因晚造的秧苗比早造,操作起来方便多了,在广东很多地方早稻也是拔秧苗扦田。大人说自己这些地方早春气温低可不行,但是我们有我们的方式。我们这些地方用这方法生长会快几天,这也叫因地制宜。哪一个地方都不可以一切按部就班,假如这样就离失败不远了。
此次大暑禾抢扦,据说有二十五亩左右,他们预计五天足可以完成。根据现时的进度用不了五天,大家都你追我赶,竭尽全力在干活。人人都想尽快扦完尽快抢收,因为为了抢种红薯和抢扦大暑禾,还有近二十亩地的迟禾未收割。
旱地里有五六亩地花生待收成,这一切都等待大家去完成。面对摆在面前的生产任务,任何一份子都必须同心协力去争取时间。这种状态才称得上农忙。
那天将近黄昏,队长又宣布尽快扦完这一点,回去吃了晚饭又要去拔秧。还是昨晚一样参加者每人一份糯米饭,社员们不用说也知道脚下的田,不插完整一块田是无法撤离的。明天又是另一个地段了,她们都叫我们先回去,剩下的尾巴很快就扦好。
我们说走就走,很快回到家里跟母亲说,晚上还要拔秧,快点做好饭。我又去挑了三担水才吃饭,这样的季节真是人人都很忙。几乎喘气都紧张,实在没有闲人。多年前自己多么快活,什么也不用干,人就是还希望长大,长大了就有了大人的烦恼。大概这就是做人的经历。
我吃完晚饭紧跟着大人后面,又前往拔秧的现场。到了秧地里大家各霸一方毫不客气,各自奋起争夺。都是埋头苦干,但又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力争尽快完成生产任务而努力。
自己边拔边暗算秧把五个、十个、十五个,反正人人都这种表现,在这场合没有懒汉更没有孬种。看看大人的,再算同伴的,反正还是不相上下。你拔一个他也拔一个,这是程序上要这样,动作上都是差不了多少。
所以数量上都基本相同,那天晚上经过两个多小时奋战。几块秧地全部完成各自尽快收拾好,又踏上了回家路,在回家的路上,还是不断地听到朗朗笑声。
在我们这个生产队的成员,都是自己人,兄弟就是兄弟姐姐就是姐姐。大嫂婶婶都是自己的亲人,根本不会有非分之想。那就是一就一二就是二,庸俗的语言都听不到一句。这才是一家人的样子,这才像一家人的气氛。
我们很快又回到了晒谷场,因要等待记分员过秤,这实际上是计报酬的依据。大人说一百斤是八分,大部分人上午下午加晚上。每次五十斤那只有一百五十斤,计工分才十二分。按四毛钱分值五毛钱还不足,假如当年的农民计过报酬再投入生产。田园将荒废,将会万物凋零,但没有人去计算这些。
只是认准一条硬道理,要吃就要做,不做就没饭吃。只因如此才叫人民一条心,否则社会如何进步?人类如何发展?国家何谈强大?中华如何崛起?这就是纯朴的中国农民,这就是中国强大稳固的基石。
今天晚上比昨晚早回了四十分钟,我收拾好换洗的衣服冲到小溪里,又洗了一场冷水澡很是舒服。洗干净自己的衣服,回到家里又吃了一碗香喷喷的糯米饭。大哥回来说明天一早全队,能挑得动五十斤的都去交公粮。争取一次性完成上交任务,下一造收成就全是自己的口粮了。
自从大哥回到农村,一直在生产队担任会计工作。其实几十人的小生产队没有什么可算,但也不可缺少这种业务人员。整个生产队,方方面面进进出出也很多。这个人没有文化水平还真不行,大哥肯定是最适合的人选。但是可惜了自己所学的知识,登上了不是自己所选择的舞台。事已如此仍需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农村生产队里可没有脱产干部,所有工作都是业余时间完成。有时工作需要也会抽一两天去做,例如早晚两造的分配方案,它是较为复杂的。
但对大哥来说是小儿科之作,最重要必须熟悉算盘的加减乘除。做起来才快捷,当年没有电子计算机。弄清楚收支项目,汇总好各家各户的总公分,一切所需数据齐全,做好方案就简单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听到队长的哨子声,要求大家必须快速出击。因为这个季节,粮管所的工作人员也会相当繁忙。如不抓紧时间争取第一第二到达,将会影响到队里的扦秧。我听到哨声马上起床,挑着两担大竹箩,两担小箩到生产队仓库。
因大嫂和姐姐还要每人挑两担水才能出发,只有自己冲在前面装好公粮,等待她们的到来。那时候我不论干什么,动作还是不甘落后于他人,我快速装好了四担谷,等待大嫂她们过来。
他们到了仓库,我们这帮人作为第一梯队就出发了,我挑了七十八斤跟在大人后面。挑着谷担慢慢跑,我们第一批十几个人,一口气就冲到了塘尾凹的石阶台阶顶上。尽管气喘吁吁放下担子亦略作休息,当第二批人冲上来时,我们也又出发了。
我们走出山凹,向前望去我们这一大片都未见到,其他挑公粮的队伍。不知不觉我们的队伍就到了木桥边,大人先过桥说我们万一不敢过去,他们会回来挑过去。
大家还是自己小心翼翼地担着过桥,我虽然有过一次,但还是有点胆怯。我挑着谷担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一会工夫全部顺利过桥。为了争取第一,我们又大踏步向粮所奔去。我们终于拔得头筹,可以松口气了。
我们刚放下不久,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全部会师粮管所。队长大哥找来了资深验收员李汉先,据说在他的心目中,我们生产队的粮食品质是最可靠的。但他还是尽心尽责,每一项一项过关。
他的第一项是干燥度检测,隔几担抓一把,用他的特有工具碾一下,我看他的意思碾一下脱米率够高视为合格。
第二用他特有的谷筛装满谷子,使劲地筛,假如筛出有沙子或不饱满的谷粒。都超出了规定范围,这批粮食就不能入库。必须经过粮所的筛子过一遍,还要用这里的风车过一遍。这样就要浪费一个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