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十一回 五教合一本来天 放下挂碍谱新篇

作品:《 创世纪之东游记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细细地品味这个世界,你会发现非常有意思。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是无极生有极,有极生两仪,两仪化三清,三清化五行,五行之后才出现的人。大到天体的运行,小到原子的运动,所有的一切相互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这个世界上,上有五方:东、南、西、北、中;下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身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人人都有五指,左右手为十,双手合十成一,暗示大道运转法则:一而至九,九九皈一。脚趾头也是五个。人间有五教: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以这五教也是自然运化的必然结果。

传说人类在上古时期(原始社会),内心纯朴没有污染,生而死死而皈天;从中古时期(奴隶社会)人类的灵魂污染严重,杀伐因果太深,于是地狱形成用以消除人类造下的业障。

同时上天为挽回人道,派燃灯下界主持安排惩恶扬善扶弱济贫,这才有了中国的《封神演义》一说(青阳时期)。

然而从那以后,人性更加不堪,道德沦丧。五老伤心欲绝,于是分灵下界讲说道法,教化众生,于是有了五教。儒教的先驱是孔子,道教的先驱是老子,印度佛教的先驱是释迦牟尼,基督教的先驱是基督,伊斯兰教的先驱是穆罕默德。

然而这五教能不能合一?相信这是所有的修行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五教,为什么有五教,然后再来论五教能不能合一,以及如何才能合一。

(一)儒教

五老分灵下界的时候正是中国春秋战国前后的那段时间。面对滚滚而来的人性的贪婪和对王权物欲地追求,五老所面对的也都是异常艰难恶劣的社会现实。周朝衰败后,由于七国(齐、楚、燕、韩、赵、魏、秦)的君王都想江山一统掌管天下,因此当时的招贤纳士之风非常盛行。每个国君都在招揽天下豪杰英雄据为己用,因此当时的政治、军事、礼仪、文化、道德教化之风非常盛行,因而有了“百家争鸣”之说。

孔子就是诞生在那个时代。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教化人们不要走极端,要学会中庸之道。凡事要克制自己的贪心欲念,要学会上古周朝时代的道德礼仪之风,简称“克己复礼”。

然而孔子周游列国,一生颠沛流离。这位“大成至圣先师”,在列国推销自己的治国方略,却“穷乎陈蔡之间”,被服劳役的人围困于野外,连野菜汤都喝不上,整整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

《吕氏春秋》对孔子此窘描述得非常精确生动,说他“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想想一个人饿得发昏,乃至白天都在睡觉,该是怎样的一种窘迫处境。

读到这里,我们眼前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一个躺卧行榻、肘撑头颅、手抚饥腹的圣人形象。再好的道理,再合理的方略,在暴政横行、战乱不堪、民不聊生、不明道理的现实面前,也丝毫发挥不了作用!

(二)道教

老子(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吏。相传晚年着成五千言《道德经》后,骑青牛出函谷而去,飘然不知所踪。后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百位历史知名人士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历史上的记载就是这些,至于为什么出函谷关却只字未提。

老子的教法不论在当时那个时代还是在我们如今的年代,都有无法言说的道法力量!世界许多文人学者都在研究考证《道德经》中讲说的大道玄理,玄妙而不可言讲,实有而在于心悟。可惜以物相心识为根基,在语言文字上去推敲,实难显露大道本来之光!

(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兵来到老子当年修行之处,见是一个高地,以为必有埋伏。所以先后向庙堂方向一连发射十三枚迫击炮弹,最后一发是小队长亲自发射。然而却一发都不响。鬼子奇怪向其他地方发炮,炮炮都响。于是这些日本人纷纷吓得毛骨悚然,鞠躬狼狈而去。此地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炮弹原貌。一位当年的炮兵后来亲自来到此地,忏悔并竖立一个中日友好纪念碑。)

因为三清之上是大道的始气,(无极:无语言无文字);三清五老所在是大道中气(有极:不得不用语言和文字传道);五老以下是大道余气(皇极:有物,有形,有色,有声)。

老子讲道其理甚深,玄奥异常,非常人所能听得懂。再加上当时的问道之因不外乎权、钱、命、运几样,真正修心养道者实在寥寥。

生活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人们心中满是物欲贪欲。修真也可称之为是“天方夜谭”。老子最后留下五千言,骑牛西去印度。所以印度至今把牛作为神明一样:可以在大街上到处横冲直撞无人敢管,就是这个原因!

(三)佛教

释迦牟尼,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据佛经记载,佛陀原来是个王子,在29岁时,出城门分别看到了“生老病死”人生的四种现象,有感于人世受到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所困,于是舍弃王族生活,出家苦修!

在那个时代,苦修行的人非常多。也简称为:苦横!主要是为了灭止人性自身的欲望,所以他们少食(日中一食)、少衣(或者无衣)、少眠(晚间打坐)、少住(住破草棚或者山洞),这种修行模式在现在的印度还大有人在!

释迦牟尼那时也加入到苦修行之中。由于缺衣少食,终于有一天饿昏在恒河边上。幸亏大师燃灯暗中相护,借牧羊女之手把他救了过来!他苏醒之后立下誓愿:不证菩提绝不起身。终于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遂开启佛教,弘法49年,80岁左右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

释迦牟尼初讲四谛“苦、集、灭、道”小乘教义,讲法后期讲说到《金刚经》、《圆觉经》、《大涅盘经》等大乘圆顿法门。49年中讲说了诸多的经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入道修行的要义。

《金刚经》中较生动地记载并描述了释迦牟尼当时生活的场景:入舍卫城乞食,一衣一钵。饭食讫,洗足已,趺坐而坐。(现在印度大多数家庭还保留着这个传统:家家在做好饭的时候在锅的中央盛上一碗米饭来供养门外等候的僧众)可见当时宣道修行条件是何等的艰难和困苦。

(四)基督教

基督,希伯莱语发音为“弥赛亚”。基督是神道成肉身。成为人的神,被称作基督。是神要来人间亲自做自己的工作,因此道成肉身成为基督。

在2011年以前,在巴勒斯坦的一个乡村里有一位婴孩诞生在马房里。直到今天, 整个世界还在庆祝耶稣的诞生。耶稣诞生的前一天叫“平安夜”耶稣诞生的那天叫“圣诞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