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59章 200吨级快速运输船制造 中

作品:《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进入乐安江后,王建昆调整了下探照灯,将灯光射向前方100米~200米处,同时自己的超能力也一直在投射前方90米的水下河道地形。

开始一直用5节的速度顺流一直航行了10多公里,这段河道都比较浅,江心只有3到4米深,王建昆对驾驶船舶还不太熟悉,不敢开太快。

等到过了新港山镇后,江水深度加深了一些,江心一般都有5米左右的深度,于是慢慢加快速度,航速达到了10节。

接着按照10节的航速,一直开了2个多小时,经过海口镇,来到泗洲镇。

泗洲镇往南20多公里就是德兴铜矿了,到这里航行测试也算完成了一半。

然后从泗洲镇开始掉头往回走,因为已经在脑海里建立了地形图,对整个江水的深度都有了了解,所以可以测试下船的最高航速了。

慢慢加大马力,航速从10节开始慢慢上升,到20节时王建昆感觉已经很快了,虽然换算成公里数也才37公里每小时,比之前骑摩托车骑到80多公里每小时没法比。

在宽阔的江面上,一艘灰仆仆的船快速划过平静的江面,待稳定的开了几公里后,检查了下汽油机,齿轮系统和螺旋桨等都没有什么问题。

同时也把船只航行划过水面的航迹也投射到脑海里,让智子进行建模分析。

接着加大档位,让实验1号速度增加到最快的35节,这期间王建昆一直在投射船只的航行情况到脑海里供智子分析。

待航行稳定到35节后,尝试了下把档位加到最大,居然速度又增加了一些达到36节,而且还是在逆水的状态下,如果顺水,有可能会达到38节。

等过了新岗山镇,王建昆就把航速慢慢降低到15节,等到了回湾处,再降低到5节,操纵着方向舵和档位,把船倒进了临时码头。

看了下手表,去的时候用了将近3个小时,回来加快速度后只用了1.5个小时。

此时已经是周六的凌晨1点多了,王建昆匆匆检查了下船只,让智子去分析改进,他则赶紧把码头用大片假竹子围起来,然后骑上摩托车回玉宇花园休息。

周六的早读王建昆强迫自己起床去了学校,班长俞子润见他特别困就让他靠桌子上休息下,老师来了她会提醒他。

睡了一个早读的王建昆恢复了元气,上午拿着7大弟子的测试卷一个个的批改起来,然后让智子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学习能力制作了下一周的学习资料和测试题。

中午的时候去食堂吃完饭就回了一趟地下基地,把学习资料和测试卷制作出来。分开装在牛皮纸袋里,写上个人的名字后回学校交给方贵华让他帮忙分发。

中午下课后,王建昆跑到集市上先吃饭,然后买了些大米,面条,油盐酱醋等,还去弹棉花的地方加钱买了两床刚弹出来的棉被。

带着这些东西的王建昆骑摩托车回了一趟地下基地,等晚上再带到实验1号。

下午的课堂上王建昆先翻看了下地理书,看到书本上的国内地图很简陋,没有标出各水道的位置,于是去脑海里翻找了地图册,把国内各省的地图册找出来。

首先是江省的地图,按照比例尺算出乐安江的总长度大概是280公里,从临时码头到鄱阳湖入口大概是240公里。

然后鄱阳湖最适合航行的水道到长江边的湖口镇是60公里。

接着将长江下游几个省市的地图连起来量了下长江航道和运河航道的信息。

从湖口镇到上海出海口大概是700公里,从湖口镇到扬州大概是600公里。

按照现在的实验1号30节的经济航速,每小时大概56公里。

从临时码头出发,到鄱阳湖入口要4个半小时,过鄱阳湖到扬州要16个小时,到上海出海口要19个小时,这还没考虑1个人开船要休息的情况。

王建昆决定今晚出发去一趟湖口镇,跟智子讨论研究添加一些方便航行的设备。

首先是导航,鄱阳湖水道宽广,没有什么参照物,而且到时候夜晚行船视线更差,航标都不一定看得清,所以找智子设计了指南针,六分仪,激光陀螺仪,把这些都集成到驾驶台上。

然后还让智子帮忙设计了声呐,小型雷达。

声呐是为了查看水下地形的,扫描出来的地形会储存在专门的计算机系统里,今后再航行时就可以让船只自动避开水浅的和有水下沉船或者暗礁的区域。

小型雷达也是为了测量记录两岸地形,方便王建昆今后制造自动驾驶系统。

最开始几次航行王建昆肯定是只能靠自己或者带队里比较可靠的人。

因为没有行船经验,为了节省时间夜间也是要行船的,所以自动驾驶系统就很有必要了。

因为这些设备和仪器都没有看到过实物,都是根据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建模设计的。

参考的资料也是一些基本的原理图和理论计算公式和数据,所以制造出来后需要王建昆不断的测试并调整设计。

下午课间王建昆交代方贵华明天他会不在家,让他们自己去废品回收站聚餐,电脑和小型实验室他们可以自己玩,已经跟叶伟夫妻俩交代了,会等你们去了再离开。

下午一下课王建昆就回了地下基地,带上买的生活用品还有5百公斤汽油去了临时码头。

把摩托车和两轮车斗放进山洞里藏好,把汽油一罐罐的搬上船,把生活物品归置好,检查一番码头被掩藏好后就驾船离开了回湾。

离开回湾后把船速加到了15节,这个速度王建昆能够有时间反应及时移除水下障碍。

开了一段时间来到泗洲镇,王建昆开始有意识的收集超能力范围内的一些元素用于制造仪器。

首先是最简单的指南针,六分仪,然后进行数字化改造,将数据接入制造出来的电脑里,此刻开始电脑会记录航行的信息并保存。

接着就是制造声呐,开始制造的声呐连接上电脑后显示的图像非常不清晰。

然后按照原理一项项改进,直到行驶到乐平市后才能勉强使用。

智子的说法是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够,按照脑海中的资料制造的材料很一般,需要不断的实验新材料。

一时半会的也研究不出新材料,但是等今后有时间,材料方面每天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研究。

而且已经委托彼得持续收集国外的科学期刊,大舅也帮忙在广市的高校收集国内的期刊。

有全球顶尖的人才在前面开路,自己用超能力进行加速研究测试,相信自己今后能用的产品将会是最先进的。

声呐系统能使用后,王建昆就稍微轻松了一些,不用一直在脑海里记录地形了,只要关注前方河道是否有危险。

过了乐平市后,乐安江已经来到了平缓的区域,江面也宽了很多,达到了160多米,还有渐渐变宽的趋势,水深倒是没增加多少,还是5,6米的样子。

接着王建昆抽出部分精力制造小型雷达,按照智子给出的图纸,将水下的元素调集出来制造雷达。

制造出来后按照智子给出的连接方式把线路连接好,然后开机测试雷达。

此时江面开阔,远处几百米外才有一些小山包,在雷达屏幕上,几处山包的轮廓一下下闪现出来。

这是因为这款雷达还是用的机械扫描的方式,天线在不断的转动,所以图案会以一定的周期出现。

仔细辨别了下,发现河道的轮廓还不是很清晰,于是把结果反馈给智子,让其再优化下扫描精度和接收的信号处理精度。

边修改边调整,一直持续到鄱阳县才勉强可用。

接着将雷达信号数字化,然后接入电脑,按照之前编写好的程序将几种信号集合到一起,在电脑里组合成电子地图和导航数据。

此时已经是半夜1点多了,王建昆找了个偏离航道,周边都是荒山的回湾,把船停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