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农庄遭遇
作品:《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过,他在上专业课的时候,他们老师就说过:“如果你们只是要评定一个历史人物,那你们只需要去看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功绩还是过错就够了。但如果你们真的对一个历史人物感兴趣,就要代入当时的环境背景,小人物也有大智慧。”
边柳有些担心,他之前撒的谎会不会已经被注意到了。
不过李旦并没有表现什么异色,反而热心的给他贴上膏药,并耐心的告诉他,虽然味道难闻了点,但是里面的草药成分应该还在。
边柳认真的道了声谢,毕竟没有这些人,他已经死了。
给边柳贴完药后,李旦才说道:“你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然后披上这个。”
俨然是刚才老者拿来的青衣。
边柳想了想,他这身衣服脏了破了倒还不怎么显眼,若是被有心人注意到,也是个麻烦,于是便配合的脱了下来。
而这个过程,李旦一直注视着边柳。
“将军你——”
“我说过了,从今以后,你要称呼我为李军侯,或者直接称呼我为李旦。至于其他人,则一律喊姓名,或者指一下就行了。”李旦并不是对边柳的身体感兴趣,他只是听说南边蛮人有纹身的习惯,如果边柳身上有的话,他就必须用刀子帮他做下割舍了。
幸好,并没有。
陈旧的青衣被李旦撕下来一块,然后做成了遮帽。
“我们接下来要去做的事情很危险,你没留长发这很奇怪,所以有外人在的时候,你戴上它。”
边柳穿上寿衣,默默祈祷着。
隐藏着华夏力量的寿衣啊!
请赐我长命百岁吧!
……
……
……
ps:
关于汉末“大人”的称呼。(仅为作者个人研究,赞同就当涨个知识,不赞同就当看个乐子。)
读秦汉时的书,评论区总会看到,“大人”是家中小辈对长辈的称呼,如果用“大人”来称呼官员,就相当于是认父。
就比如《后汉书·崔烈传》当中有记载:
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
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
这里崔钧就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大人”。
现代其实还有用“大人”指代“父母”的说法,就比如鄙人小时候站在家门口,村里长辈路过就会很自然的问道“你家大人呢?”
而且父母还会专门告诉小孩,你去别人家能问“你家大人在吗?”千万不能问“你家小人在吗?”
我们当然知道,当“大人”意为“父母”时,与之对应的是“小孩”。
不过“大人”是否只能当做父母呢?
愚以为,“大人”并非特指,而是一种泛指。
关于喊“大人”等于“认父”,这种提法的明确记载,最早应该出现在宋朝的《粱溪漫志》、《鸡肋篇》等文中。
愚认为,这是对于读书人而言的。即如果你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那你就不能随便称呼长辈之外的人为“大人”。
为什么呢?
《周易》记载:大人与天地合其德。
《孟子》记载: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庄子》记载:大人者,圣人不足以当之。
也就是说,圣贤书都记载,“大人”是比“圣人”更牛皮的存在,你用它称呼长辈以示尊重也就罢了,形容外人,谁当得起?
即:用“大人”一词称呼外人,带有阿谀谄媚的意味。
《后汉书》邓禹、阳球传记都有称呼宦官为大人的记载。
宦官是为士人所不耻的,那去巴结宦官的人当然豁得出喊大人这种没皮没脸的事。
综上,如果你是汉末的一个有骨气的士子,一个小官,称呼太守县令为“大人”,肯定是逾礼,如果那官员比较正直守礼,说不定当时就会回怼一句,“吾乃汝翁乎?”;
如果你是个斗食小吏,遇到一个一时叫不上职称的大官,喊声“大人”,虽然不合理,但至少不犯错;
但如果你就是个底层没什么文化的百姓,遇到个官吏将军,喊声“大人”,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再回到现在,大人其实也有同样的感觉。
就比如我小时候站在家门口,就可以很自然的回答:“我家大人山上干活去了。”
这没啥不自在的。
但如果你让我说,“呦,村长大人来了!”
这就很别扭了。
说到底,就是大人一词喊长辈之外的人带有阿谀之意,放在古代,读书人不耻,但对于普通百姓反而表现出了小心无大错该有的态度。
至于某些电视剧里,官员之间一口一个“纪大人”、“和大人”的,你想想,那个朝代他们都自称奴才了,喊句“大人”有什么谄媚丢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