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高祖的忧虑与决策
作品:《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家接着问:
“那您觉得季布是个怎样的人呢?”
夏侯婴说:
“我听说他一向性格忠直,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个贤士。”
朱家继续说道:
“作为臣子,理应为各自的主公尽忠,这才算是真正的忠诚。季布以前曾是楚国的将领,自然应该为项氏家族效力。现在虽然项氏家族已经被消灭,但遗留下来的臣子还有很多,难道能一一将他们捉拿并杀戮吗?况且皇帝刚刚得到天下,如果就急于报复个人的私仇,反而会让人觉得皇帝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季布现在无处容身,肯定会选择远走他乡,要么向北投奔胡人,要么向南投靠百越之地,这样一来,岂不是我们自己把壮士赶走,反而资助了敌国?这就像从前伍子胥离开楚国投奔吴国,借兵攻入楚国的都城郢,落得个倒行逆施的名声,还要鞭打楚平王的坟墓一样!您是朝廷的重臣,深得皇帝信任,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机会向皇帝进言,为国家尽一份力呢?”
夏侯婴微笑着说:
“既然你有这样的好意,我当然也会尽心尽力去帮你。”
聪明人之间,不用多说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朱家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向夏侯婴道别,回到家中静静地等待消息。果然,没过多久,朝廷就颁布了命令,赦免了季布,并让他入宫拜见皇帝。这时,朱家才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季布。季布听后非常感激,连忙向朱家道谢,然后告别朱家,前往洛阳先去拜见滕公夏侯婴。夏侯婴向季布详细讲述了朱家的好意,以及自己已经为他疏通了关系等情况。季布听后,再次向夏侯婴表示感谢。随后,季布便跟随夏侯婴一同入宫,在宫殿前跪下,磕头请罪。与那些为田横殉主的门客相比,季布的结局要好得多。高祖皇帝并没有再责备他,只是对季布说:
“既然你已经知道错了并前来请罪,我就不再多说什么了。现在,我任命你为郎中。”
季布听后,连忙磕头谢恩,然后退了出来。当时,朝廷中的一众大臣,在夏侯婴的解释下,都了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他们纷纷称赞季布能够将刚强的性格转变为柔顺,同时也对朱家能够坚持到底救人一命表示敬佩,认为这两个人都是英雄,各有其难能可贵之处。然而,说实话,季布当初是因为害怕死亡才选择投降,这一点并不值得过分称赞。唯有朱家,他不仅设法救活了季布,而且从不寻求任何回报,甚至终身都没有再与季布见面,这才是真正的豪杰、真正的侠义之人呢!这样的评价既褒扬了值得赞扬的,也指出了不足之处,非常恰当。
再说季布得到官职后,他的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得知了这个消息,也连忙赶到洛阳,希望能借此机会获得一些富贵。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原来他就是之前提到的楚将丁公。季布是楚国人,而丁公则是薛地人。《楚汉春秋》这本书中提到,丁公是薛地人,名叫丁固,也有人认为他是齐国丁公伋的后代,所以被称为丁公。虽然两人原本没有血缘关系,但因为季布的父亲早逝,季布的母亲后来再婚,这才生下了丁公。尽管他们的籍贯和姓氏不同,但终究是同一位母亲所生,所以被称为季布的异母弟弟。他曾经在彭城的西边放走了高祖,心里早就打算进都城去见高祖,但又害怕高祖不念及以前的恩情,反而因为过去的恩怨而报复他,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没有敢立刻去。后来,他听说季布被赦免了,并且还得到了官职,心里就想,季布作为汉朝的仇敌都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如果自己前去拜见高祖,那肯定会得到显贵的地位。于是,他急急忙忙地赶到洛阳都城,到皇宫门前等待机会。宫殿前的卫士也知道他曾经对高祖有恩,所以对他特别尊敬,等到高祖上朝的时候,就马上进去通报了。高祖虽然表面上吩咐让人传见丁公,但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盘算。等丁公快步走进来,跪在地上自称臣子时,高祖突然脸色一沉,大声命令身边的卫士把丁公给捆绑起来。丁公连声呼喊自己无罪,但高祖却不予理睬。卫士们虽然心里也感到奇怪,但因为皇帝已经下了命令,他们不敢怠慢,只好把丁公的双手反绑起来,紧紧地捆住。丁公哭着说:
“陛下难道不记得彭城那件事了吗?”
高祖一听,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
“我正是因为那件事才要治你的罪!当时你是楚国的将领,怎么能放纵敌人,忘记了自己的忠诚呢?”
丁公听到这里,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悔不已,于是闭上眼睛等待处死,不再多说。他原本想要追求福报,却没想到反而招来了灾祸,这可以作为那些热衷于追求名利之人的前车之鉴。高祖又命令卫士把丁公从殿门里拖出去,在军中示众,并且派人传话给大家:
“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肯尽忠职守,正是他让项王失去了天下!”
传令的官员已经把消息传遍了整个朝廷,接着,从宫殿内又传出了高祖的诏令,要求立即处斩丁公。丁公原本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能得到好处,结果却把自己的性命给搭上了,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可怜。行刑的官员在完成任务后回来向高祖复命,高祖还进一步解释说:
“我斩杀丁公,是为了给后世树立一个尽忠的榜样,避免有人再效仿他这种不忠不义的行为!”
但这其实是高祖的狡辩之词,他之所以要斩杀丁公,是因为手下的将领们都在争抢功劳,他难以处理,所以才决定拿丁公开刀,以此来警告其他人。否则的话,项伯投降后为什么能够得到封赏,成为列侯呢?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虞将军突然走进大殿,报告说有一个来自陇西的戍卒娄敬想要拜见高祖。高祖此时正在广纳贤才,不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因为已经身居高位的人反而可能招来猜忌。再加上有虞将军的引荐,高祖猜想娄敬一定有着独到的见解,于是就答应让他进来拜见。虞将军出去后把娄敬叫了进来,娄敬穿着粗布衣服,脚踏草鞋,步伐从容地走了进来。他见到高祖后,按照君臣之礼行了礼。高祖让他站起来,注意到他衣着朴素,但气质非凡,便对他说:
“你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一定饿了吧。现在正好是吃午饭的时间,你先去吃饭吧,吃完饭再回来见我。”
说完这句话后,高祖就让身边的人领着娄敬去用餐。等娄敬吃完饭再次进殿拜见时,高祖就询问他此次前来的用意。娄敬于是回答道:
“陛下您将都城选定在洛阳,是不是想要效仿周朝,让汉朝也达到周朝那样的兴盛呢?”
高祖听了,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娄敬继续说道:
“陛下您取得天下与周朝的情况大不相同。周朝从后稷被封在邰地开始,几百年来一直积累德行和仁义,直到武王伐纣成功,才正式拥有了天下。后来成王继位,周公担任宰相,他们特别选择洛邑作为都城,主要是因为洛邑地处中原,四方诸侯前来纳贡和述职的路程都相对均衡。然而,即使有德行才能统治天下,没有德行则容易亡国。周公希望后世君主能够继承德行,不依赖险要的地势,这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在周朝兴盛的时候,各路诸侯和四方蛮夷都臣服于周王,然而到了后世,王室衰微,再也没有诸侯前来朝拜了。这虽然与后世君主的德行有关,但终究也是因为周朝的地理形势过于虚弱,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现在陛下您从丰沛起兵,席卷了蜀汉,平定了三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进行了多次激战,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使得天下百姓死伤无数,哭声震天,到处都是创伤和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您却想要效仿周朝的兴盛,我是不敢随便附和的。您回想一下关中地区,那里地势险要,坚固无比,背靠大山,面临大河,四面八方都可以防守。即使突然遇到变故,也可以在短时间内集结起百万大军。因此,关中地区一直被称为天府之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为陛下您考虑,最好是将都城迁到关中地区。这样万一山东地区发生叛乱,关中地区总是可以安然无恙的。这就是所谓的扼住敌人的咽喉,击打敌人的背部,才能操纵自如啊。”
娄敬的这一番言论,让高祖心里犯起了嘀咕,没能立刻做出决定。于是,他让娄敬先退下,又召集了群臣来商议。群臣中很多人都是山东人,他们不愿意再回到关中,离开自己的家乡。因此,他们开始争论起来,说周朝的都城在洛阳,国家传承了好几百年,而秦朝的都城在关中,却只传了两代就灭亡了。洛阳的东边有成皋这个险要之地,西边有崤山和黾山作为屏障,背靠着黄河,面向着洛水,这样的地势已经足够险要了,我们为什么还要一定要把都城定在关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