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24章 查一个旧案

作品:《 天人芳华草稿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胜利了,打赢了对手,还顺手占了地盘。

胜利了,燕王率大军班师。

于是这个小国家的第一批爵位就封出来。

战死的士兵,按10年饷银,360两/人进行发放,军官加一倍到十倍不等,以及其他赏赐。这就是近240万两的开支。

所有后备将士,参虽未战,也加一年饷银,就是36两/人或更多。这就是近100万两的开支。

杀敌的功劳,也有赏赐,按每杀敌一个给10两计算,这就是近80万两的开支。这样一算,燕王个人还能得到2万两。此建言传到政事堂,宝玉也是好一阵无语。

众人没想到的是,宝玉很是愉快的接受了这个建议。这下,轮到众臣子无语了。

功绩比较大,跟随燕王时间比较长的,总要封个爵位位吧。不给给实封,不能给治权,就只能给某村、某乡、某县年的一部分收入好处,直到人家入土为安。

更多的开支,则是再花近千万两银子为全军更换新军备。

开元7年/嘉兴21年10月16日,燕王命下:

田立信、田立本、杨翰林、贾增田、贾增水、贾增良、贾增四、萧雪松,全成了伯爵,授从二品衔;其他重要的有功的,宝玉叫的上名字的,基本也都成了子爵位;在宝玉事业中,经商发财、建国、战争中的其他人才,有了男爵爵位。

所有军功爵位中,县男封了88个,县子封了22个,伯爵封了2个;再考虑到原天神部落、曲村系、政府系的历史脉络关系,县男增加28个,县子增加5个,伯爵位增加6个。

按照燕洲的收入与物价水平折算成银子,马上兑现:县子年税折银1000两/年,县男年税折银2100两/年,伯爵年税折银6000两/年。这就是220700两/年的持续开支。未来从田税里扣除,倒不是太多。另赏赐府宅一座。

为了彰显郎天胜的天郎存国之功,特事特办,封他一个侯爵,燕国唯一的侯爵,世袭罔替,与国同戚;授正二品衔,年税折银18000两。另赏侯赐府一座。

一时间,勋贵云集于王府政事堂。

此事最大的好处不是打败了敌人、抢了地盘,而是立国之战,能带来民心民气、战心士气,通过战争凝聚起所有国内力量,让每一个人知道“跟着燕王有肉吃!”。

许多原天神部落的遗民,在大军凯旋仪式上,直接哭晕过去;而中原的移民更是扬眉吐气,要知道,他们才是战争主力,这些农夫泥腿子为主的军队,居然打败了天神部落口中的魔神军团,不仅仅是打败了,这些柔然魔神还向燕王投降了,那片土地也成了燕国的,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

试问,哪个中原国家能做到?而正式立国才两三年的燕国做到了。

燕王人气爆棚,全国上下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宝玉则是对所有到场官吏、所有将领提出要求:

“这一个个的,打胜仗了,应该高兴吧?胜利了,应该高兴。

可本王告诉你们,这只是一次侥幸的胜利而已,我燕国依然弱小。燕国弱小,地域不过三千里,人口不过四百万。那些中原大国,哪个不是地跨八千里一万里,人口数几千万,全是富饶的膏腴之地啊!

我燕国立国不过两三年,麻烦事情还会很多。柔然失败的这么快,晋国会怎么想?济安国会怎么想?凉国(甘洲人)会怎么想?

有一天我们同晋国开战,如何战而胜之?

柔然被灭了,更西边会不会有其他的势力冒出来?

天下列国,正正在经历水灾、旱灾,我们的国库怎么办?我国的粮食储备够国民吃几年?

在这些麻烦的基础之上,还如何让我们燕国变的更好,还如何让治下国民更加幸福安康?

国府这几年重点关注到兵马钱粮,我们的治下有没有马贼土匪聚集?我们的治下有没有作奸犯科之徒?

列位臣工要明白我们的来处,我们是齐洲、洛洲的流民士子,我们是被几近绝种的天郎部落,我们来自最低处、最底层,我们的祖宗已经没有了公侯将相?本王在曲村就说过,公侯将相,宁有种乎?”

宝玉随便拉高一个音调,众人齐喝:“公侯将相,宁有种乎!哈哈哈哈”

“赏赐是给到列位臣工了,未来的路,如何走,列位臣工要为本王出出主意......人哪,当知来处,当念初心!

有时间,就多读读史书吧。《天人史册》一人一套,拉回家,天天看,慢慢看。这一个个的,只要有爵位的,就带回家一套。

增田哪,安排下去,给燕洲大学堂送上一百套,让所有学生读史书;下一步,每个县都至少要有一所学堂,十年内,每个乡至少有一所学堂,所有学堂,都要有一套或几套史书。”

田立信、田立本、杨翰林、贾增田、贾增水、贾增良、贾增四、郎天胜,雪华、雪馨、雪梅......这些国家的最高层,很惊叹这位君主是如此的清醒。增田也领下了这个差事。

燕洲的说书人,生意越发好了;齐洲、洛洲也有说书人在说燕晋联合灭柔然的故事。燕洲这边是在实话实为主,小小的加入那么一些神秘色彩;齐洲、洛洲那边的故事中,燕国、晋国的分量也就一半一半了,还故意加重了晋国卫执度、姜栋梁的戏分,尤其把卫执度塑造的更加传神,编造出一个‘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故事。

============

宝玉找来雪华、雪馨、雪梅,回忆一起的过往,从醒来的那个山洞开始。宝玉也知道,妹子们会有许多事情有所保留,不会告诉自己,这是人性。

当回忆到李家村,宝玉就想到那批物资。

雪华:“我们发现地窖时,最初就只是取了粮食用。到了第二年秋,收编了田青菜他们之后,才把全部物资运回曲村。”

雪馨:“黄金一万多两,银子有五万多两,粮食、衣服用来给‘山贼’们过冬了。”

雪梅:“刀剑给了护卫队!”

雪华:“还有一批来往书信,还有几个官防印信......”

当说到来往书信、官防印信,四兄妹才感觉找到了重点。

雪梅:“大哥是想再找到这些东西,确定下这些东西是谁的?李家村的人为什么是一起死的?而李家村人全都死了,这批物资何还在?事后,也没有人来附近寻找这批物资?”

雪馨:“来往书信、官防印信应该还在曲村家中的地下密室里。”

宝玉:

“那就全部找来,我们也查查这些‘帮助’我们起家之人的来处。只享受好处,而不给些回礼,可不是大哥的作风。

让曲村方面派出村民,经常去给那些死难者上几柱香吧!”

雪梅:“这件事儿,我曲村去办!按大哥的方式,一来是祭奠一下他们;二来直接在曲村整理这些书信的内容,并着手启动调查;三来,将这些东西带回来,交给大哥。”

宝玉:“希望能有所收获。另外,我们要加强对曲村商团的管制了。现在在商团下过活的人,怎么也要接近10万人了,全部商队护卫集合起来,能新编出两个军来,扫灭雁门关、山海关都够用了。哪里出现纰漏,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小事。大哥不能亲自去办这件事。中都城才是我们的大本营。你们谁去?”

雪馨:“大哥,这件事情交给我吧!”

宝玉叫起了她们的原名:“雪苹、安馨,做事不只是要胆大心细、有担当、有威严,更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哥就你们几个亲人,哥希望你们都好好的,一个都不能少!”

雪馨、雪梅:“就听大哥的!”

============

宝玉安排田长勇、田长清兄弟为雪馨、雪梅副官长,带着军队、各衙署、王府卫队的人员一起随行,一行人从太白雪山北侧山路出发,过汉漳湖、汉水、牧羊岭、大清河,冒着风雪加到曲村。

此时的曲村,已经不是从前,虽红砖绿瓦依旧,可最初营建这些居所的人、学堂的人,大部已经到了燕洲,老人没几个在了。酿造工坊还在,北池盐厂还在,没有因为曲村人的离去而没落,大清河、汉水、济水的船运更加繁忙。

雪馨、雪梅第一时间回到老宅,打开密室,查看这些封存的资料,忙碌了七八天,才基本理清原委并做初步猜想---

第一,李家村有一个守将,名叫李清河,是奉命前来汉水建军的。从资料上看,是奉了刘安宁的命令,也就是奉了宝玉自己的命令。主要的各级主官及家属已经全部搬迁到位,齐洲各郡哪里来的都有。主将李清河,是汉水郡汉口县四方村人;副将廖勇虎是临清郡东昌县阎营村人......

雪馨、雪梅作为南北两方的公主,深入交流了自己对兄长的过往,一幕幕回忆,没发现兄长骗自己:“应是真不记得了。可这李家村,真是兄长的布局?”

第二,根据资料,找到了几个相关方---

一则,临清郡杨家。杨继多年前居然做过清河县城主。这杨继处斩过副将廖勇虎的老上级济阳郡副将吴庆周。虽案发清河县,没有资料表明,杨继知道他们当时的身份。事后,杨继被随便安了个罪名,直接罢官了。

二则,汉水郡范家,这个家族是‘大隐隐于朝朝-小隐隐于野’的做风。朝中有相当多的代言人,在天下各处生意也不少,却活的过于低调,天下人都快忘了这一世家。就连偶尔救济灾民,也是以自己家商铺很小范围内进行,收下不少隐户。

李家村人同范家发生过冲突,直接击杀了范家的家主范无救。要说这范家家主,名字也是取错了。当时没死,直到家人要问遗言时,老家伙立马死了!

三则,济源贾家,宝玉、雪馨的舅舅家。这个家族,被各世家拉拢,拖住了皇家的后腿,让皇帝少了许多作为。李家村人原本是要从贾家取更多钱财的,没料到路上被人打劫了。这可能就是济阳郡副将吴庆周的直接死因,杨继给定的罪名是官逼民反、肆意杀人、巧取豪夺、欺压商贾。可吴庆周最有可能是被陷害的。

四则,晋国皇室有一封密令,是让李家村某人做内鬼,去杀了范家家主。结果,范家家主死了,李家村人不久就全死了。这就像冬虫夏草,是虫子死的有意义,还是寄生的孢子变成药材更有价值?

五则,资料称,山海关现任守将慕容德,是晋国人派到济安国的柔然人!如此,慕容德家人,是不是被软禁在晋国的某个地方?

第三,打开了几个大箱子,里面有宝剑、宝刀,炼钢之法;有钢铁人、有铁棍子、小手指一样的铜块儿,还有透明的凸面玻璃。钢铁人模样像个人,身体全是钢铁,没有骨骼血肉......还有几个箱子是打不开的。

第四,有一个箱子可以发光,照射在墙上,墙上的就像是真实发生过的画面:一开始是一个大球体在转动,然后球体慢慢放大,最后出现李家村周围山山水的全部画面。显然,这是从天上看李家村和周围一带,许多人影都看的相当清楚。

.....

雪馨、雪梅做出分工---

雪梅、田长勇留下,继续规划或重整顿曲村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