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推心置腹,施行新策
作品:《 紫玄纪》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老兄啊,要不你还是回来当皇帝吧。
这一刻,李初玄真想把朱厚照抓回来。
深吸了口气,李初玄继续耐心解释道:“陛下,如今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然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你且看,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各个国家都在奋力前行,积极谋求发展。那些远方的国度,有的大力发展科技,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奇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通过改进生产工具,使得工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无论是制造兵器还是生活用品,都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完成。而我们大明,若不紧跟时代的步伐,必将在这场变革中逐渐落后。”
“陛下,当别人都在发展的时候,我们不能无动于衷,那些积极进取的国家,不仅仅在科技方面有所突破,还在贸易方面大力拓展,他们勇敢地派出船队,驶向未知的海洋,与不同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获取丰富的资源和财富。他们通过贸易,不仅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富足,还提升了国家的影响力。而我们大明,拥有着广阔的疆域和丰富的物产,本应在这场世界变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如果我们继续安于现状,不积极寻求发展,那么我们的优势将会逐渐丧失。”
“陛下,如今的世界,犹如一场激烈的竞赛,各个国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发展,谁能率先掌握先进的技术,谁能开拓更广阔的贸易市场,谁就能在未来的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不能让先辈们的荣耀在我们手中黯淡。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个大变革的时代,积极发展科技,拓展海外贸易,让大明在世界的舞台上再次绽放光彩。”
李初玄声情并茂,口水横飞。
朱厚熜依然沉默。
李初玄有些急了,他真想拍案而起。
良久,朱厚熜才缓缓开口道:“李大哥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但此事重大,不可草率决定,朕需与群臣商议,再做定夺。”
“李大哥,这样吧,今日你对朕说的这些国策,你回去认真理一理,写个章程出来,朕会和内阁六部商议这些政策的可行性。”
“行。”李初玄点头道:“陛下圣明,此事确需谨慎考虑。但臣相信,只要陛下能看到科技创新与海外贸易的巨大潜力,大明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此后,两人又探讨了一些其他事务,除了教育普及之事。
可教育普及之事却如一块巨石,压在李初玄心头。他深知,要想让大明真正走向繁荣昌盛,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如何说服朱厚熜,却是一个难题。
两人聊了许久,从国家大事到民生疾苦,从朝廷局势到江湖传闻,气氛越来越融洽,凝重之感也渐渐消散……
最后,李初玄站起身来,拱手道:“陛下,今日与陛下一番交谈,臣收获良多,若陛下能同意臣的主张,那大明在陛下的治理下,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哈哈。”朱厚熜也站起身来,微笑道,“有李大哥在朕身边,朕信心十足。”
这句话是不是客套,只有朱厚熜知道了。
李初玄淡淡一笑,“陛下,那臣就先告退了,下次臣再来蹭饭。”
朱厚熜摇头轻笑,“李大哥想来,随时来便是。”
随后,李初玄缓步离去。
李初玄走后,朱厚熜又独自坐回了位置之上,陷入了沉思。
晚上听李初玄说了这么多,朱厚熜也需要消化消化。
今日与李初玄的交谈,让他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时他心里也在暗自揣摩这些政策的可行性。
……
李初玄回到府中,便一头扎进书房,挑灯夜战,将今日与朱厚熜所谈的各项国策逐一梳理,详细地撰写成章程。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每一个字都反复斟酌,力求清晰明了地阐述各项政策的优势与实施步骤。
几日之后,李初玄带着精心撰写的章程再次进宫,郑重地呈递给朱厚熜。
朱厚熜接过章程,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受到了李初玄的用心,心中不禁多了几分感慨。
朱厚熜立刻召集六部内阁大臣商议此事。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大臣各怀心思。
当朱厚熜提出李初玄所呈的章程内容时,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
杨廷和率先站出,神色严肃,强势不已,“陛下,老臣以为,这所谓的发展商业、鼓励科技创新、拓展海外贸易等主张,实乃荒谬之策。我朝历来重农抑商,此乃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且那科技创新,不知所谓何物,贸然推行,恐生变故,至于海外贸易,与蛮夷往来,风险极大,万一引狼入室,后果不堪设想。”
李初玄听着杨廷和的反对之言,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但他强压着情绪,上前一步道:“杨阁老,时代在变,祖宗之法并非不可改。如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若我们一味固守旧制,必将被时代淘汰,商业之繁荣可带来财富流通,科技创新能提升国家实力,海外贸易更是拓展国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杨廷和冷哼一声,“镇北侯所言,不过是纸上谈兵。商业发展,商人逐利,必使人心浮躁,社会风气败坏。科技创新,未知之事太多,若失败,劳民伤财。海外贸易,风险难测,我大明何必冒险?”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朱厚熜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激烈的争论,眉头紧锁,他深知此事重大,关乎大明的未来,但他也明白杨廷和等老臣的顾虑并非毫无道理。
朝堂之上,争论之声此起彼伏,除了杨廷和强势反对之外,又有一位内阁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镇北侯之策万万不可行,科技创新,听之玄乎,我大明有千年传承之技艺,何须去求那未知之新。海外贸易,风险难控,且与蛮夷往来,易染其蛮风,坏我华夏之礼。商业若兴,农为本之根基必摇,百姓皆逐利而忘本,国将不国。”这位内阁大臣言辞恳切,满脸忧虑。
然而,也有不少官员站出来支持李初玄。
杨一清出列,躬了躬身道,“陛下,镇北侯之策实乃高瞻远瞩,臣前两年与逸云伯一同出海,发现如今世界已然不同往昔,各国皆在求变求新,我大明若不紧跟时代步伐,必将落后。发展商业,可促进经济繁荣,增加税收,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资源。科技创新更是未来之关键,可提升我大明之实力,让我们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海外贸易能带来丰富物资与先进技术,何乐而不为?”
“难道现在的大明,和以前的朝代相比,所有东西都是一成不变吗?!”
“好!”李初玄心里默默地为杨一清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出过海的人,就是有见识。
兵部侍郎也站出来说道:“陛下,末将以为镇北侯所言有理,科技创新可改进兵器,提升我军战斗力,海外贸易若能成功开展,亦可获取更多战略资源,对国家安危至关重要。”
李初玄可是名义上的兵部尚书,对于自己的老大,他当然是要支持一下的。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而热烈。
杨廷和一派继续据理力争。
礼部侍郎慷慨而言,“陛下,那海外贸易,路途遥远且风险重重,海上风浪无常,一旦遭遇风暴,船队便可能有去无回,此乃拿国家财富冒险之举。再者,与蛮夷贸易,蛮夷之人多狡诈,恐会以次充好,甚至可能暗藏祸心,伺机侵犯我大明。且商业若兴,人心必趋利而忘义,传统道德必将崩坏,社会秩序难以维持。”
听得此言,礼部尚书费宏眉头微皱,自己都还没说话呢,自己的下属急着凑什么热闹?
费宏颇有深意地看了礼部侍郎一眼,继而继续保持沉默。
一个人内阁首辅,文官之首;一个是镇北侯兼兵部尚书,堪称武官之首。
费宏可不想去凑什么热闹,还是等皇帝自己做决定吧。
此时,户部尚书王杲挺身而出,“各位大人此言差矣,海外贸易虽有风险,但收益亦是巨大。”
“如今各国皆在寻求交流与发展,我们若紧闭国门,只会坐失良机。海上风险固然存在,但我们可加强航海技术的研究,提高船队的安全性。至于与蛮夷贸易,我们可制定严格的贸易规则,确保公平交易。且商业之繁荣并非必然导致道德崩坏,反而可以通过合理的规范引导,让商人在逐利的同时也承担起社会责任。”
之前李初玄提出的出海找寻外藩作物,再加上摊丁入亩之策施行,户部的钱袋子可是鼓了不少,这让王杲对李初玄的政治智慧大为钦佩,不知不觉就为李初玄发声了。
“王尚书此言谬也!”
工部尚书何诏沉声说道:“科技创新断然不可取,我大明传统技艺传承千年,已然足够。贸然进行科技创新,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结果难以预料,若失败,必将劳民伤财,动摇国本。”
李初玄亲自上前回应:“何尚书只知守旧,却不知创新乃发展之动力,如今世界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我们若不跟上步伐,迟早会被淘汰。”
“科技创新虽有风险,但一旦成功,将为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改进农具,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百姓丰衣足食;发展新的军事技术,可增强国家的防御力量。而且,我们可以逐步尝试,并非一蹴而就,又何来劳民伤财之说?”
“亏你还是工部尚书,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李初玄直接大喝出声。
“你……”何诏面色涨红,周身剧颤。
杨廷和微微皱眉,沉声道:“镇北侯,你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祖宗之法不可违。重农抑商、固守传统乃是我大明立国之本,轻易更改,恐致天下大乱。”
李初玄毫不退缩,朗声道:“杨阁老,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一直拘泥于祖宗之法。祖宗之法是为了当时的情况而定,如今局势已然不同,我们应当审时度势,敢于创新,为大明的未来开辟新的道路。若一味守旧,大明必将在这大变革的时代中逐渐衰落。”
……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朝堂之上气氛愈发紧张。
朱厚熜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他看着殿内的群臣争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他既明白老臣们对祖宗之法的坚守,又看到了新策可能带来的机遇,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不知该如何抉择。
在这场激烈的争论中,时间悄然流逝。
争到后面,两方都吵急眼了,差点动起手来。
最终,朱厚熜不得不暂时搁置此事,让众人回去再仔细思量。
李初玄满心失望,他今日算是明白了,要想让这些政策得以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并不是说杨廷和他们不爱国,他们身为大明臣子,自然也是希望大明好。
只是这意识形态里的东西,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
回到府中,李初玄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要想改变这些大臣们的观念,绝非易事,但不论如何他都不能放弃,大明的未来需要这些变革。
不然,大明还是会走上历史的老路,亡于王朝三百年周期的定律。
“这些遭瘟的书生……”
在书房里,李初玄越想越气,不禁破口大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