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长篇小说)袁竹著第三十八章

作品:《 大唐诗祖陈子昂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陛下,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若因一时之贪念而陷百姓于水火,岂是圣明之举?”陈子昂的言辞恳切,字字泣血,他仿佛能听见蜀地百姓的哀号,看见战火中流离失所的家庭。

奏疏的末尾,陈子昂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与建议。他建议朝廷应重归仁政之道,以养民为本,息兵安边,勿让贪功之心蒙蔽了圣听。他提醒陛下,当今天下,山东饥馑,关陇凋敝,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时,岂能再动干戈,自乱阵脚?

“陛下,古人云: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勿使蜀地重蹈覆辙,勿让大唐基业毁于一旦。”陈子昂的笔终于停下,他轻轻吹干墨迹,将奏疏小心翼翼地封好,准备明日一早呈上御前。

次日,当陈子昂的奏疏摆在龙案之上,朝堂之上再次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赞其忠言逆耳,也有人斥其迂腐不堪。然而,皇帝陛下却陷入了沉思,他仿佛能透过奏疏,看到那片遥远而美丽的蜀地,正被一场无形的风暴所笼罩。

最终,武皇陛下决定暂缓对西羌的征讨计划,并派遣使者前往蜀地,安抚民心,加强边防。这一决定,不仅挽救了蜀地的一场浩劫,也让大唐的国运得以延续,陈子昂的名字,也因此被载入了史册,成为后世传颂的忠臣典范。

岁月流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陈子昂的那份忧国忧民之情,却如同那夜书房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谏雅州讨生羌书》:

将仕郎守麟台正字臣陈子昂昧死上言:窃闻道路云:国家欲开蜀山,自雅州道入讨生羌,因以袭击吐蕃;执事者不审图其利害,遂发梁凤巴蜒兵以徇之。臣愚以为西蜀之祸,自此结矣。臣闻乱生必由怨起,雅之边羌,自国初已来,未嚐一日为盗;今一旦无罪受戮,其怨必甚;怨甚惧诛,必蜂骇西山;西山盗起,则蜀之边邑,不得不连兵备守;兵久不解,则蜀之祸构矣。昔后汉末西京丧败,盖由此诸羌,此一事也。且臣闻吐蕃桀黠之虏,君长相信而多奸谋,自敢抗天诛,迩来向二十馀载,大战则大胜,小战则小胜,未嚐败一队、亡一矢。国家往以薛仁贵、郭待封为虓武之将,屠十万众于大非之川,一甲不归;又以李敬元、刘审礼为廊庙之宰,辱十八万众于青海之泽,身为囚虏。是时精甲勇士,势如云雷,然竟不能擒一戎、馘一丑,至今而关、陇为空。今迺欲以李处一为将,驱憔顇之兵,将袭吐蕃,臣窃忧之,而为此虏所笑,此二事也。且夫事有求利而得害者,则蜀昔时不通中国,秦惠王欲帝天下而并诸侯,以为不兼賨、不取蜀,势未可举,迺用张仪计,饰美女,谲金牛,因闲以啖蜀侯。蜀侯果贪其利,使五丁力士凿山通谷,栈褒斜置道于秦,自是险阻不关,山谷不闭。张仪蹑踵乘便,纵兵大破之,蜀侯诛,賨邑灭,至今蜀为中州,是贪利而亡,此三事也。且臣闻吐蕃羯虏,爱蜀之珍富,欲盗之久有日矣,然其势不能举者,徒以山川阻绝隘不通,此其所以顿饿狼之喙,而不得窃食也。今国家迺撤边羌,开隘道,使其收奔亡之种,为响导以攻边,是迺借寇兵而为贼除道,举全蜀以遗之,此四事也。

臣窃观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今执事者迺图侥幸之利,悉以委事西羌,得西羌,地不足以稼穑,财不足以富国,徒杀无辜之众,以伤陛下之仁,糜费随之,无益圣德。又况侥幸之利,未可图哉,此五事也。夫蜀之所宝,恃险者也;人之所安,无役者也。今国家迺开其险,役其人,险开则便寇,人役则伤财,臣恐未及见羌戎,而已有奸盗在其中矣。往年益州长史李崇真将图此奸利,传檄称吐蕃欲寇松州,遂使国家盛军以待之,转饷以备之,未二三年,巴蜀二十馀州骚然大弊,竟不见吐蕃之面,而崇真赃钱已计巨万矣,蜀人残破,几不堪命。此迺近事,犹在人口,陛下所亲知。臣愚意者,得非有奸臣欲图此利,复以生羌为计者哉?此六事也。且蜀人尫孱(一作劣),不习兵战,一虏持矛,百人莫敢当,又山川阻旷,去中夏精兵处远。今国家若击西羌,掩吐蕃,遂能破灭其国,奴虏其人,使其君长系首北阙,计亦可矣。若不到如此,臣方见蜀之边陲不守,而为羌耀窅横暴。昔辛有见被发而祭伊川者,以为不出百年,此其为戎乎?臣恐不及百年,而蜀为戎,此七事也。

且国家近者废安北,拔单于,弃黾兹,放疏勒,天下翕然谓之盛德。所以者何?盖以陛下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此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今又徇贪夫之议,谋动兵戈,将诛无罪之戎,而遗全蜀之患,将何以令天下乎?此愚臣所甚不悟者也。况当今山东饥,关、陇弊,历岁枯旱,人有流亡。诚是圣人宁静、思和天人之时,不可动甲兵兴大役,以自生乱。臣又流闻西军失守,北军不利,边人忙动,情有不安,今者复驱此兵,投之不测。臣闻自古国亡家败,未嚐不由黩兵,今小人议夷狄之利,非帝王之至德也,又况弊中夏哉!臣闻古人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图其安则思其危,谋其利则虑其害,然后能享福禄,伏愿陛下熟计之。

在《谏雅州讨生羌书》中,陈子昂针对朝廷拟议的雅州讨生羌、进而图谋吐蕃的战略计划,提出了极具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反对意见。他并未简单地否定军事行动本身,而是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了此举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首先,他考虑到边疆地区的复杂局势与民族关系,担忧军事行动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动荡与冲突。其次,陈子昂强调国力与民生的重要性,指出在国力尚未完全恢复、民生尚待改善之时,贸然发动战争将是对国家资源的巨大消耗,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此外,他还从战略高度出发,认为应优先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以智慧和和平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

陈子昂的这篇谏书,不仅体现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也展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尽管历史并未记载这篇谏书是否直接改变了朝廷的决策,但它无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成为了中国古代士人忠诚于国家、勇于进谏的典范。

同时,陈子昂的仕途经历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通过科举入仕、参与国家治理的普遍路径。他在担任麟台正字期间所展现出的文学与政务能力,正是其日后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基石。而《谏雅州讨生羌书》的撰写与上呈,更是他政治生涯中一次重要的亮相,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士大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