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蜀地之变风云涌,心怀天下李定国
作品:《 明朝那些事儿》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魏云凡颤抖着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黄布包裹,小心翼翼地解开束缚,刹那间,一抹耀眼的金光穿透岁月的尘埃,赫然映入眼帘——竟是世人梦寐以求的蜀王金印,其上龙纹蜿蜒,气势非凡,仿佛能瞬间唤醒沉睡的古国辉煌。
他猛然间意识到自己所犯之错的严重性,双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惶恐:“王爷在上,小人愚昧无知,竟有眼无珠,未能识得真龙天子之物,望王爷宽宏大量,饶小人一命。”
朱至澍望着眼前这幕,心中并无过多波澜,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真正的敌人并非眼前这位战战兢兢的下属,而是那野心勃勃、四处掠夺的张献忠。
“起来吧,孤现下需速回京城,你即刻安排人马,护送孤回宫。至于你的不敬,念在初犯,且情有可原,孤便不再追究。”朱至澍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却也夹杂着几分对时局的无奈与紧迫。
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穿越这烽火连天的路途,无异于痴人说梦。唯有借助这些虽昏庸却尚可利用的官僚之力,方能加快归途,重振朝纲。
与此同时,蜀地之变,风起云涌。张献忠以雷霆之势占据蜀中,一面广贴安民告示,试图收拢民心;一面暗中与皇太极勾连,企图在中原的棋盘上布下更为复杂的局势。
皇太极,这位满清之主,与崇祯帝朱由检的短暂和平背后,隐藏着对中原沃土无尽的渴望。他深知正面冲突尚非时机,却也不忘以暗流涌动的方式,逐步侵蚀大明根基。而张献忠的崛起,无疑为他提供了绝佳的契机,成为了其实现野心的一枚重要棋子。
于是,在这乱世洪流中,张献忠的名字,如同暗夜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皇太极与大明之间的微妙平衡,一场更为复杂、更为激烈的博弈悄然拉开序幕。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皇太极以铁腕与智谋,稳坐紫禁城之巅,目光如炬,洞察着四方的风云变幻。一日,消息如暗流般悄然涌至,言及张献忠,那位在乱世中崛起的枭雄,竟以白银为基,广募壮士,其势如破竹,不可小觑。
果不其然,张献忠的锋芒迅速席卷,竟一举攻占了巴蜀之地,四川的版图在他的铁蹄下颤抖。然而,胜利的余音未散,一纸求援却已跨山越岭,直抵皇城脚下——张献忠派遣使者,言辞恳切,只为讨取粮草之需。
皇太极闻讯,眉宇间掠过一抹深思。他轻轻摩挲着龙椅上的雕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张献忠,此人野心勃勃,非池中之物。”他心中暗忖,面上却不动声色,对身旁侍立的文官缓缓言道:“他已坐拥四川沃土,为何还需向我朝伸手求粮?此中必有蹊跷。”
文官闻言,面露难色,躬身请示:“陛下圣明,只是这使者尚在宫外等候,臣等该如何应对?”
皇太极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张献忠野心的了然,也透露出对局势的掌控。“无需多言,让那使者暂且候着便是。”他的话语简短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文官领命而去,脚步匆匆,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紧张与不安。皇太极则独自留在空旷的大殿之中,目光穿过重重宫墙,仿佛能洞察千里之外的张献忠。他深知,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张献忠的胃口只会愈发膨胀,最终或将成为难以驾驭的猛虎。
于是,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等待,用这种方式,向天下宣告他的立场与决心。在这权力的游戏里,每一个决定都需谨慎,每一场博弈都关乎江山社稷的安危。皇太极,这位智勇双全的帝王,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篇章。
夜色渐浓,烛光摇曳,映照出乾清宫内的深沉与凝重。皇太极轻抚着案上的棋盘,眉宇间凝聚着深思,仿佛每一颗棋子都承载着千钧之重。
“皇上,此局棋路错综复杂,张献忠之事,该如何落子?”多尔衮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同夜色中的狼烟,透露出不容小觑的决绝。
皇太极沉吟片刻,缓缓道:“此刻,明面上与张献忠的纠葛,犹如行走在薄冰之上,稍有不慎,便是与崇祯的彻底决裂。此中微妙,需谨慎待之。”
“决裂又如何?大不了我率铁骑,再踏烽火,以战止战!”多尔衮眼中闪过一抹锐利,语气中满是不羁与挑战。
皇太极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藏着智者的深邃与从容:“你勇武无双,我自是知晓。但张献忠于崇祯腹地肆虐,正是我等坐收渔翁之利之时,何须亲涉险境?”
多尔衮闻言,眉头微皱,忧虑之色难掩:“只怕那张献忠野心勃勃,终成心腹大患。”
“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张献忠之事,暂且搁置一旁,专注眼前。”皇太极轻轻挥手,目光转向远方,仿佛已洞察一切,“蒙古科尔沁之盟,乃当务之急,务必稳固后方,方能图谋长远。多尔衮,此事你需全力以赴。”
转而,镜头切换至紫禁城深处,乾清宫辉煌庄严。朱由检,大明最后的守护者,端坐于龙椅之上,龙袍加身,却难掩眉宇间的忧虑与期盼。
“爱卿们,可有关于蜀王张献忠的最新消息传来?”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穿透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透露出对时局的深切关注与不安。
这一句询问,不仅是对信息的渴求,更是对江山社稷未来的深切忧虑,在这紫禁城的夜色中,悄然铺陈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陛下,微臣有喜讯禀报,蜀王已安然抵达京城,沿途无恙,实乃我大明之福。" 朱由检闻言,龙颜微展,轻声道:"如此甚好,边疆不宁,幸得王族安稳,朕心稍慰。"
"陛下,然边关之事,却是刻不容缓。" 杨嗣昌躬身再拜,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高迎祥那叛军,犹如脱缰野马,势不可挡,如今已逼近西安,烽烟四起,局势危急。"
朱由检闻言,眉宇间掠过一抹忧虑,沉声问道:"孙传庭何在?此等乱世,正需他这等良将挺身而出。"
"陛下,孙传庭将军深知责任重大,未及朝廷诏令,已毅然率部出征,誓要守我河山,拒敌于国门之外。" 杨嗣昌答得铿锵有力,尽显对孙传庭的敬佩之情。
然此时,江东之却站了出来,声音中带着几分尖刻:"陛下,孙传庭将军虽忠勇可嘉,但擅自行事,有违朝纲,恐引朝野非议,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以正视听,对孙传庭将军略施薄惩,以儆效尤。"
朱由检闻言,面色一沉,眉宇间凝聚起不悦之色,冷声道:"哼,孙传庭在外浴血奋战,为国为民,尔等却在此时计较这些微末之事,岂非寒了忠臣之心?朕意已决,孙传庭之事,暂且搁置,待其凯旋归来,再做定夺。朕倒要看看,是谁在这风雨飘摇之际,还想着内斗不休!"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众人皆是一凛,纷纷低下头去,不敢再言。朱由检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了远方,仿佛已穿透重重宫墙,看到了那战火纷飞的边关,心中暗自祈愿,愿我大明将士,早日平定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传令,即刻行刑。”皇帝朱由检的声音冷冽如霜,不带丝毫情感波动。
“陛下明鉴,微臣所言字字属实,孙传庭擅自出兵,置皇命于不顾,实属大不敬!”江东之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带着几分不屈与无奈。
“住口!”朱由检怒喝,声如惊雷,震得殿内众人心头一颤。紧接着,一声凄厉的惨呼划破空气,江东之的身影骤然定格,随即一颗头颅滚落,鲜血染红了青石板地面,朝堂之上瞬间陷入死寂。
朱由检的目光扫过众臣,那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黄得功听令,朕命你即刻率领天雄军,驰援前线,务必生擒高迎祥,以安军心,定战局。”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黄得功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决绝,拱手领命,随即转身大步流星而出,身后天雄军整装待发,气势如虹。
待黄得功离去,乾清宫内再次恢复平静,唯余朱由检一人,独坐龙椅,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定。
不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朱至澍匆匆步入,一见龙颜,立即跪拜于地,姿态谦卑而虔诚。“微臣朱至澍,叩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