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35章 往外装与往里装的显着差异

作品:《 坚强无边第二版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刻意去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回归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然而,在现实生活的滚滚洪流中,我们却常常为了所谓的面子,违背这一至理原则。面子,作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在很多时候,竟成为了我们盲目追逐的虚幻目标,这无疑是典型的往外装。

这种往外装的行为,从本质上看,是对真实自我的背离。它并不能为我们带来内心深处真正的满足与安宁,反而会让我们在虚假的表象中越陷越深,如同陷入一片无边的沼泽,难以自拔,最终失去与自我本真的紧密连接。我们在追求面子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忽视了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的内在因素。

另一种“装”,则是往里装。这个“装”蕴含着深刻的“装载”之意。正如道家所倡导的“积德累功”,为了弥补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我们应当刻苦学习,不断奋发图强,坚定不移地追求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向那些出类拔萃的高手看齐,通过这种内在的修炼,不断提升自我的素养和能力。

这种修炼并非是为了迎合外界的目光和期待,而是为了回归内心的本真,为自己打下坚实且稳固的基础。当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拥有了扎实的底子,内在得到了充分的充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时,我们内心的“麻袋”便能自然而然地稳固站立,所谓的底子最终也能够撑起真实而富有内涵的面子。

而往外装的“装”不过是一种徒劳无益的装饰与虚假的假扮。其目的仅仅是为了粉饰出一个看似完美无瑕的“面子”,以满足那短暂而虚幻的虚荣心。道家一直认为,真正的美是自然天成、未经修饰的。而这种刻意追求的漂亮“面子”,显然与道家所推崇的美学观念背道而驰。

要面子,本无可厚非。毕竟天下之人,皆有自尊心和荣誉感,这是人性中固有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没有坚实的底子作为有力支撑,这面子终究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长久维持。纵然在某一时刻能够撑得光鲜亮丽、引人瞩目,也禁不住时间的无情考验和他人敏锐的审视。一旦被揭穿,就如同那脆弱易碎的泡沫,瞬间破碎消失,化为乌有。

在这个时候,面子不再是真实自我的真实体现,而沦为了一个虚假的面具,如同一个沉重的壳。虽然在表面上可能美化了自己,给人一种美好的错觉,但实际上却在无形之中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它让我们被束缚在一个狭窄的框架中,无法自由地伸展和探索,阻碍了我们去发现和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人应该回归事物的本质和本真状态。当我们不幸陷入伪装与虚幻的泥沼之中时,不仅别人会轻易察觉到其中的虚假成分,觉得我们不够真实和可信,而且自己也会在扮演虚假角色的漫长过程中,感到身心俱疲、心力交瘁。

因为这种虚假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违背了自然的固有规律和内心的真实需求。它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阻挡了我们与真正的幸福和满足相遇的道路,让我们在追寻的旅途中渐行渐远,迷失在茫茫的迷雾之中。

张岱在《夜航船》中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意味深长的故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艘夜航船缓缓行驶在江面上。在这狭小的船舱之中,一位僧人与一位士子不期而遇,他们决定同宿于此,共同度过这漫漫的旅途时光。

士子刚进入船舱,便迫不及待地开始高谈阔论,话语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旁征博引,口若悬河,从天文地理到经史子集,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僧人在一旁静静聆听,心中顿时充满了敬畏之情。他被士子那看似渊博的学识所震撼,误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位学富五车、学识渊博的大儒。出于对知识和智慧的敬重,僧人默默地蜷起自己的双脚,卧于一旁,为士子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以表示自己的谦逊和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流的逐渐深入,僧人凭借着自己多年的修行和积累的知识,渐渐听出了士子言语中存在的破绽。这些破绽起初细微如丝,但随着对话的继续,愈发明显且难以忽视。于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怀疑,僧人决定试探性地向士子提出了几个关键的问题。

僧人问道:“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两个人。”这个回答让僧人心中微微一惊,但他仍不动声色,紧接着又问:“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自然是一个人!”听到这样荒谬绝伦、与常识背道而驰的回答,僧人再也无法抑制住自己的笑意。他不禁笑了起来,说道:“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就在这一瞬间,那士子之前所精心营造的“高”大形象,如同被一阵狂风吹过的沙雕城堡,瞬间崩塌。他那看似光鲜亮丽、充满智慧的面具,也在瞬间“哗啦啦”碎了一地,露出了其内里的无知和浅薄。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倾向于通过展示自己的知识、才华和能力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然而,这种展示有时并非基于真实的实力和内涵,而是一种虚假的包装和吹嘘。

士子的行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人们为了在社会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认可,不惜通过伪装和夸大自己的能力来塑造一个虚假的形象。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社会竞争压力和对成功的过度追求所驱动的。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个人为了脱颖而出,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和赞赏。然而,这种虚假的形象一旦被揭穿,不仅会使自己陷入尴尬和难堪的境地,还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也揭示了社会评价体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外在表现和言语来初步判断其能力和价值。但这种判断往往是片面和不准确的,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还反映了知识和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真正的知识和智慧不是用来炫耀和伪装的工具,而是应该成为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真正拥有深厚的底蕴和内涵。

当代画家刘海粟对张伯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无垠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张伯驹之所以能够成为如此令人敬仰和赞叹的文化高峰,绝非是依靠一时的伪装和表面功夫,而是凭借着日积月累的内在底蕴和真才实学。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如峻峰,是依靠一点点的底子,逐步垒砌而成的。周汝昌曾经说过:“他为人超拔是因为时间坐标系特异,一般人时间坐标系三年五年,顶多十年八年,而张伯驹的坐标系大约有千年。”

张伯驹在少年时期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他在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两遍,对于《资治通鉴》更是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熟记于心。这深厚无比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知识积累,便是他的底子,也是他能够在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成就非凡的根本所在。

要尊重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要刻意去追求表面的虚荣。不要以为,底子装在底下,别人就无法察觉;也不要天真地认为,光在表面装装样子,整个人就能够变得真正优秀。往里“装”,还是往外“装”,这其中所体现的格局和境界,有着天壤之别。

往里装,是一种顺应自然、遵循内心的明智选择。它要求我们保持一颗平和、宁静的心,如同波澜不惊的深湖,不为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干扰。“守静笃”,我们要在内心深处精心营造一片宁静的天地,让知识、智慧和品德在其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同繁茂的森林,充满生机与活力。

往里装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宛如溪流汇聚成江河。我们要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地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我们要学会从经典的文化典籍中汲取智慧的丰富养分,如同蜜蜂采集花蜜;从生活的点滴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如同沙中淘金;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培养善良和宽容的美好品质,如同雕琢美玉。

往里装,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深度修炼和完善。我们要对自己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如同镜子映照出真实的影像。要清晰地洞察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如同工匠精心雕琢艺术品。

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勇敢地摒弃那些不符合自然之道的观念和习惯,如同园丁修剪杂乱的枝叶。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如同航船在暴风雨中破浪前行。通过往里装,我们能够逐渐达到“心斋”“坐忘”的高远境界,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超脱,如同飞鸟翱翔于广阔天空。

往外装,则是一种违背自然、追求虚荣的短视表现。它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攀比和恶性竞争之中,如同陷入无尽的漩涡,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往外装的人,往往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和看法,如同被无形的绳索束缚。

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和眼光,他们失去了自我的本真,如同失去方向的船只。他们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浮华,而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和成长,如同追逐幻影而忽略了脚下的道路。这种行为不仅让自己活得疲惫不堪,如同背负沉重的枷锁,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尊重和认可,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风浪的考验。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同警钟长鸣,提醒我们要懂得知足,学会满足,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物质和虚幻的荣誉。当我们能够以睿智的眼光正确看待往里装和往外装的本质区别,坚定地选择遵循自然之道,用心往里装,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如同高速旋转的陀螺,身不由己。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让人们更容易陷入往外装的误区,被虚荣和表面的东西所迷惑,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