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3qxsw.com

第115章 退役时代(五)

作品:《 重生后大家都叫我妖孽

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送走倪老,回到书房,拿起倪老留下来的一份资料,看了起来。

这是一份关于印度IT行业发展现状的报告,结合后世的记忆,印度的IT行业,或者说是印度的软件开发,过去和未来的发展情况呈现在他眼前;

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公正地说,这时期印度的条件并不差,从工业、交通、教育等所有方面都远超晚两年建国的华夏,在亚洲仅次于RB;

1950-1980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土地私有制度严重阻碍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道路困难重重。80年,华夏和印度的GDP基本持平;

进入了80年代,信息革命逐渐兴起,在这一轮国际产业结构升级中,一批接受早期信息技术教育的印度精英,为这个基建薄弱、资金匮乏的国家找到了一条出路——软件研发。

印度有自己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建立在以英语为主的数据管理、传递和硬软件设计的基础之上。

受长期殖民影响,印度视英语为第二官方语言并形成了纯熟的英语思维,有利于承接英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成果,更快融入全球化分工之中。

而且与硬件不同,软件研发并不需要太多的基础设施支撑,更符合印度的发展实际。

同时为降低成本,米国软件企业开始转移部分生产环节、开展外包业务,充分利用、挖掘世界各地的软件人才,给印度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印度还有一个优势,几十万印度大学毕业生赴美留学、工作或移民。他们有的扎根米国硅谷,有的成为“海归派”,不仅成为印度和米国两国信息技术产业紧密联系的纽带,也为印度本土软件加工基地和研发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80年代,“计算机总理”拉吉夫·甘地,把软件产业确立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制定了诸如进口it设备减税、出口免税、鼓励外商投资、保护软件产权、大力培养软件开发人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国家政策、民间资本的支持下,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软件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印度经济的新增长点。

1981-1990年,印度软件与外包产业出口额几次翻番,从1350万美元增长到5亿美元。同期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的平均增速却达40%以上,进入二十一世纪,禹天印象中的印度软件产值达到了几百亿美元;

印度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曾经让华夏无比的羡慕嫉妒恨,90年代后期,华夏提倡全民学英语估计跟受了刺激有一定的关系。

想到这里,禹天撇嘴,光鲜的成绩单背后,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也有不少硬伤。

一方面,硬件不过硬,成为制约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相较于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却相当滞后。

另一方面,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命脉被置于他国信息技术产业链中的一环。在项目转包过程中,项目利润被一环一环地抽剥,印度仅靠承包项目换取的收益其实十分有限。

此外,因忙于承接发达国家企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印度对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及服务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这导致印度软件服务业长期处于国际软件产业链的低端,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

在印度,只有极少数大型信息服务企业能拿到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外包服务项目,绝大多数中小型公司只能充当国际集团的分包商,在被层层转包的项目中赚取极少的利润。

更要命的是,这种外包发展模式导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且增长缓慢,年增长率也只有15%左右。

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余人口却没有经历过完整工业化阶段的国家。90年代,印度巧妙地躲避自身劣势、依靠“外包”信息技术发家,形成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但金融服务业产业链短、产业辐射有限,导致印度出现了严重的产业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