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寻村踪之汤丹镇田坝村
作品:《 寻村踪》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山梁地势水田多,田坝村名由此得。
水田资源丰富地,村名寓意意深多。
1
资生,一个年过三十的中年男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他并非出身于农村,而是生长在都市的喧嚣之中,从小就对乡村生活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向往。作为一名对乡村文化有着深厚兴趣的寻村踪爱好者,资生决定将自己的好奇心转化为行动,前往汤丹镇田坝村进行一次深入的实地考察。
资生的背景颇为丰富。他在大学期间,不仅学习了人类学,还涉猎了经济学,对农村社会结构、民俗文化以及乡村变迁有着深入的研究。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政府机关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资生渐渐感到内心的空虚和迷茫。他开始渴望逃离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去寻找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去体验那些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对于田坝村的初步印象,资生是通过书籍、网络和朋友的描述拼凑而成的。他了解到田坝村位于汤丹镇的一个山谷之中,四周被郁郁葱葱的群山环绕,四季分明,风景如画。村民们世代以农耕为生,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活节奏缓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这些描述让资生对田坝村充满了憧憬,他想象着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景象,可以听到鸟鸣虫鸣、溪水潺潺的自然之声。
在决定前往田坝村之前,资生做足了准备。他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农村生活的书籍,观看了许多记录乡村变迁的纪录片,甚至还请教了在乡村工作的朋友。他希望通过这些途径,对即将踏足的田坝村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他记录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的疑问,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资生背起了装有换洗衣物、笔记本、相机和几本乡村文学作品的背包,踏上了前往田坝村的旅程。他选择了一种更为贴近自然的出行方式——徒步。一路上,他穿过繁华的都市,经过蜿蜒的山路,感受着每一次脚步带来的震动和每一次呼吸带来的清新。他的背包里,还装着一些简单的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距离田坝村越来越近,资生的内心愈发激动。他开始想象自己将在那里遇到的人和事,想象自己将如何融入那个陌生的环境。他期待着那些清晨的露水、傍晚的炊烟,以及那些在田野间劳作的村民们的笑脸。他想象着与老人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故事;与孩子们玩耍,感受他们的纯真快乐;与年轻人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梦想和挑战。
当资生终于抵达田坝村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一片片金黄的麦田,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村口,一群孩子欢快地奔跑着,他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资生被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吸引,他的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他知道,自己的这次实地考察之旅,将会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旅程,一段将改变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旅程。
2
资生在田坝村的第二天,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他醒来时,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鸡鸣声和鸟儿的歌唱。他推开窗户,看到了一片片翠绿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资生知道,这是他期待已久的一天,他将有机会遇见田坝村的村长——朱光荣。
朱光荣,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和蔼的中年人,是田坝村的村长,也是资生此行的重要联系人。他已经在村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对田坝村的历史如数家珍。当资生来到村部时,朱光荣正坐在办公室里,一边品着茶,一边等待着资生的到来。
朱光荣看到资生走进办公室,立刻起身迎接,他的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欢迎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我是朱光荣,田坝村的村长。听说你要了解我们村的历史,那我就给你好好介绍一下。”
资生谦逊地回应道:“朱村长,非常感谢您的热情接待。我对田坝村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从您这里学到更多。”
朱光荣点了点头,开始向资生介绍田坝村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
“田坝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山谷。后来,一些勇敢的先民们看中了这里的山水,便在这里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村落。我们村位于汤丹镇的一个山谷之中,四周被群山环绕,地势险要,但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
朱光荣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这里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农耕。我们的村民世代以农耕为生,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虽然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但我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我们的骄傲。”
资生听得津津有味,他不禁插话道:“朱村长,您对村庄的热爱真是让人感动。我想知道,您是如何成为村长的?”
朱光荣微笑着回答:“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就立志要为村民们做些实事。后来,村民们信任我,选举我为村长。我觉得,作为村长,就是要带领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朱光荣的话让资生深受触动。他看到了朱光荣对村庄的热爱,也看到了他对村民的责任感。他意识到,朱光荣不仅是田坝村的村长,更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位守护者。
随着朱光荣的讲述,资生对田坝村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了解到,田坝村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村民们的辛勤劳作和智慧结晶。
朱光荣的个性和对村庄的热爱让资生对田坝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仅要深入了解田坝村的历史,还要记录下这里的现实生活,以及村民们面对现代化冲击时的坚守与变迁。他知道,这将是一段宝贵的经历,也将是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篇章。
3
资生在朱光荣的指引下,来到了田坝村的一户人家,这里住着一位年长的村民——张新陪。张新陪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去的怀念。他坐在堂屋的摇椅上,微笑着迎接资生的到来。
资生向张新陪说明了来意,张新陪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邀请资生坐下。他开始讲述田坝村的发展变化和个人经历,声音中带着一丝丝的颤抖,那是岁月在喉咙中留下的痕迹。
“资生啊,你来得正好,我正想跟人说说我们村的变化呢。”张新陪开始讲述,“我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从小看着它一点点长大。那时候,我们村可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候,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大家都是亲戚,关系亲近得很。”
张新陪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怀念:“那时候,我们村子的生活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早上,我跟着父亲去田里劳作,晚上回家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一边烤火一边聊天。那时候的夜晚,星星特别亮,月亮特别圆,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资生静静地听着,不时地点头,他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张新陪的每一个细节。
“后来,村子开始有了变化。”张新陪的声音低沉了下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村子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道路修好了,水电也通了。我们开始有了更多的机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张新陪叹了口气,继续说:“我记得那时候,村里的年轻人回来时,都带着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外面的新鲜事物。他们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很大,机会很多。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离开,去城市里闯荡。”
资生问:“那您呢,张爷爷,您有没有想过离开村子?”
张新陪微笑着摇了摇头:“我?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愿意留在村里,看着它一点点变好。虽然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少了,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村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张新陪的回忆中,不仅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他讲述着村子里的老房子如何变成了新房,讲述着村里的年轻人如何在外闯荡后又回来建设家乡,讲述着那些年一起劳作、一起欢笑的伙伴们。
资生被张新陪的故事深深打动,他看到了一个村庄在时代变迁中的坚韧与希望。他决定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田坝村,了解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奉献的人们。
随着张新陪的讲述,资生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年代。他明白,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历史的组成部分,而田坝村的故事,正是中国农村变迁的一个缩影。
4
在田坝村的走访中,资生遇到了一位年轻的村民,李翠花。她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姑娘,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和一双明亮的眼睛。李翠花不仅是村里的美丽风景,更是田坝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资生对李翠花的到来感到十分兴奋,他迫不及待地邀请李翠花坐下,开始询问关于田坝村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李翠花微笑着,开始向资生娓娓道来。
“资生,我们田坝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李翠花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我们村子里有许多传统手工艺,比如编织、刺绣、木雕等,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李翠花指着窗外的一片竹林,继续说:“你看,这些竹子,是我们村子里最常用的材料。我们的祖先用竹子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比如竹篮、竹席、竹编的家具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是我们村子的骄傲。”
资生好奇地问:“那这些手工艺现在还有人会做吗?”
李翠花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当然,虽然现在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但还有一些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愿意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技艺。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学习编织,现在我也教村里的孩子们。”
李翠花站起身,走到一个角落,拿起一件正在编织的竹篮,展示给资生看:“你看,这是我在编织的竹篮,虽然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现成的竹制品,但我还是坚持自己动手,因为我觉得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资生被李翠花的热情所感染,他跟着李翠花来到了村里的手工艺作坊。这里摆满了各种手工制品,从精致的刺绣到古朴的木雕,每一件都透露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这些刺绣都是用我们村子里特有的丝线编织的,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李翠花指着一件刺绣作品说。
在作坊里,资生还看到了几位正在忙碌的村民,他们或是在编织,或是在雕刻,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李翠花向资生介绍道:“这些都是我们村里的手工艺人,他们不仅自己制作,还会教授给下一代。”
李翠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她用实际行动在田坝村播撒着文化的种子。她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参加手工艺培训班,让他们从小接触和学习这些传统技艺。她还积极参与到村里的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展览、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传统手工艺。
资生被李翠花的坚持和努力所感动,他深知,正是有了像李翠花这样的年轻人,田坝村的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和发扬。他决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5
资生在田坝村的脚步,仿佛被这片土地的呼唤所牵引,他开始了对田坝村自然风光的探索之旅。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头的小田坝片村,到夕阳西下时分的宁静老村,再到灯火阑珊的新村,资生一路走来,被田坝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特色深深吸引。
小田坝片村,位于田坝村的最北端,这里地势平坦,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资生沿着田间小路漫步,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耳边传来的是稻田里青蛙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这是大自然最原始的乐章。
穿过小田坝片村,资生来到了老村。老村依山傍水,古老的房屋错落有致,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弯弯曲曲,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村后的山坡上,一片片茶园在阳光下泛着翠绿,茶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走进新村,资生眼前展现出一幅与老村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规划整齐有序,仿佛经过精心设计,每一栋房屋都宽敞明亮,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宽阔的街道两旁。水泥路笔直地通向每家每户,路面干净整洁,车辆和行人来来往往,显得井然有序。
资生不禁感叹,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记得,老村的路还是泥泞不堪,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村民们出行极为不便。而如今,水泥路的铺设让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
新村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村边的溪水清澈见底,溪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溪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为村民们提供了天然的遮荫。每当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资生沿着溪边漫步,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感慨。他不禁想起了村子里的老仓房,那座见证了历史变迁的建筑,如今依然屹立在这里,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老仓房的外墙已经斑驳,但依然能够看出昔日的辉煌。资生走进仓房,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想象着解放前,赵家收租进粮仓的情景,那些辛勤劳作的村民们,将一袋袋粮食搬运进仓房,为的是家庭的生计和村庄的安宁。
解放后,老仓房成为了村庄的大队部,村民们在这里开会、学习,共同商讨村庄的发展大计。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资生不禁感叹,这座老仓房见证了田坝村从贫穷到富裕的历程,见证了村民们从苦难到幸福的转变。
站在老仓房前,资生心中充满了敬意。他明白,这座老仓房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村民们团结奋斗的象征。它承载着田坝村人民的记忆,也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如今,田坝村已经焕然一新,但老仓房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提醒着村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资生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田坝村的人民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老仓房,也将继续见证这一段段传奇故事,成为田坝村永恒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