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水井村旁传说多,小水井名由此来。
作品:《 寻村踪》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寻村踪之因民镇小水井村
水井村旁传说多,小水井名由此来。
村名背后故事长,水井村中韵味长。
1
初识小水井
夜幕低垂,我踏上了通往珙王山中、金沙江畔的小水井村的神秘之旅。天际悬挂着一轮明亮的月亮,它的清辉洒满了山间的小径,星星点点的光芒如同夜空中的眼睛,似乎在为我指引前行的道路。我沿着曲折的山路前行,颠簸的车身摇曳生姿,仿佛在低语着这条古老小道的岁月沧桑与历史沉淀。
经过一番崎岖的旅程,我终于抵达了这个位于因民镇政府驻地西南方10公里的小村落。小水井村,这个名字听起来如诗如画,却深藏于群山之中,鲜为人知。四周群山环抱,金沙江在山脚下蜿蜒流淌,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似乎要将这个小村落温柔地环绕其中。江水拍打着山脚的岸边,涛声阵阵,仿佛在低语着小水井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踏入村口的那一刻,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村中小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枝繁叶茂,偶尔可见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升腾的烟雾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馨,仿佛是这片土地的呼吸,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加快了脚步,向着村中心的方向前行,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无限向往。
在村中心的一户人家,我有幸遇到了易天有、龚文达和杨萍。他们热情洋溢地向我打招呼,并诚挚地邀请我进屋小憩。我感激地接受了他们的盛情,一边品尝着他们亲手泡制的茶,一边与他们畅谈,感受着这份来自深山的温暖与亲切。
易天有,一个中年男子,他的面容被岁月的刀刻得深刻,每一道皱纹都似乎在诉说着他一生的故事。他的头发已经泛起了银丝,但那双眼睛依旧明亮,眼神中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智慧。他坐在村中心的小屋里,热情地向我讲述着小水井村的历史。
“小水井村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易天有开始讲述,“早在明清时期,这里就是炼铜的重要产地。那时候,我们的先辈们凭借着智慧和勤劳,在这片土地上挖掘铜矿,炼制铜锭。我小时候,村里的老人们总是喜欢讲述那些故事,说那时候的炉火通宵达旦,照亮了整个山谷,也照亮了村民们的希望。”
他指着窗外的一座山头,那里树木葱郁,山势险峻,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那就是清朝时建炉炼铜的地方——现在我们村旁边的炉灯村。”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那里的炉火熊熊燃烧,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在夜空中显得格外壮观。每当夜幕降临,山谷里的灯光闪烁,就像星星一样,指引着村民们回家的路。”
易天有停顿了一下,眼神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末年间炼铜业逐渐衰落。那些曾经繁华的矿场和炉火,也逐渐熄灭。但那段历史,那段辉煌,依然是我们村子的骄傲。它不仅仅是我们村子的记忆,更是我们民族工业发展的见证。”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我看着易天有的眼神,感受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他继续说道:“虽然现在炼铜业已经不再是我们村子的主要产业,但我们依然保留着那些传统的技艺和故事。我们希望,这些历史能够被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易天有的话语让我对小水井村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意。我知道,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村落,它承载着一段段历史,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和希望。
龚文达,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那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的笑容如同春风拂过,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他热情地向我介绍道:“小水井村虽然地处偏僻,被群山环抱,金沙江的涛声似乎也难以触及这里的宁静。但我们的村民,他们勤劳朴实,团结一心,就像这片土地一样,坚韧不拔。”
龚文达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们村子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村子的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但这一切都在改变。”
在新区里,他指着窗外的一片新居,“看,这就是我们搬迁到城郊后的新家。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宽敞明亮的住房,让我们告别了破旧的土坯房,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龚文达的眼神中闪烁着喜悦,“而且,孩子们也有了更好的教育条件。以前,他们只能在老家山区里的附近的学校就读,现在,我们可以选择将他们送到城里的学校,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继续说道:“不仅如此,新区里的道路修得越来越好,新区里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种上了更多的树木,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宜居。”
龚文达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离不开我们村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村子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村庄未来的信心和对国家政策的感激。我能够感受到,小水井村的村民们正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的生活挑战。
杨萍,那个温婉的女子,她的讲述则更加细腻和深情。她的话题转向了村庄的文化和传统。
“我们的村子虽然小,但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杨萍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我们村子的节日庆典和民间艺术都非常独特。比如,每年的农历新年,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表演,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团结和庆祝的方式。”
她指着窗外的一块空地,那里是村民们聚集的地方,“每年的这个时候,村里的年轻人会提前几个月开始准备,他们制作龙狮,练习舞蹈,为的就是在新年那天给村民们带来欢乐。”
杨萍的眼神中闪烁着对传统的珍视,“我们的传统不仅仅是节日庆典,还有我们的语言和习俗。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但我们的语言和习俗依然保留着。这是我们村子的根,是我们身份的象征。”
她停顿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说:“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够了解并传承这些传统。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但他们的心始终在这里,在这里的每一片土地上。”
随着夜色渐深,我们的谈话也渐渐进入了尾声。我站起身,感谢易天有、龚文达和杨萍的款待和分享。他们的故事让我对小水井村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沿着小路走出村口,回头望去,小水井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金沙江的涛声似乎在耳边回荡,那是历史的回声,也是未来的呼唤。
我知道,这里的故事还远未结束,这里的人们还在继续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梦想和希望。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成为连接小水井村和外界的一座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小村落,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2
历史的足迹
夜幕低垂,四周的灯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稀疏,只有远处山间的几点灯火在夜幕中若隐若现,如同天边散落的星辰,指引着前行的路。易天有站在村口的一块石碑前,那石碑历经风雨的洗礼,表面斑驳,却依旧能辨认出那些岁月的痕迹。他的手指轻轻抚过石碑上的字迹,仿佛在触摸着历史的温度,眼神中透露出对过往的敬畏与深深的怀念。
月光洒在他的身上,为他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庄重的光芒。他转身面向我,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沉淀,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这里,原是巧家县第三区义侠乡的一部分,名字中便蕴含着武侠的传奇色彩,仿佛这里曾发生过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的篇章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村子也随之融入了新的行政区划,归属到了会泽县拖布卡区中坪乡。”
易天有的声音渐渐低沉,仿佛在述说一个古老而沉重的故事:“1954年,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随着东川矿区的设立,我们村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矿区的开发如火如荼,工人和资源如潮水般涌入,我们的村子也成为了矿区的一部分。从那时起,我们的命运与矿业紧密相连,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都受到了矿业发展的影响。”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刚开始的时候,矿区的开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村民们纷纷加入了矿区的建设队伍,有的成为了矿工,有的则成为了矿区的服务人员。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孩子们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外面看看世界。”
然而,他的语气中又透露出一丝忧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开始感受到了矿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水源污染、土地贫瘠,我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持续提高。”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尽管如此,我们村子的历史已经与矿业紧密相连,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只能继续前行,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易天有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许,他的眼神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村民们的深切关怀。
在这宁静的夜晚,我仿佛看到了小水井村从荒芜到繁荣的变迁,看到了那些在矿山上辛勤劳作的矿工,看到了那些在田间地头耕作的农民,看到了那些在村子里忙碌的妇女和孩子们。他们的身影,如同石碑上的字迹,虽然斑驳,却依旧清晰,见证着小水井村的历史与变迁。
月光下,石碑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小水井村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照亮了小水井村的历史长河,也照亮了村民们心中对未来的希望与梦想。
易天有继续讲述,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水井村的变化日新月异。1959年,我们村设立了大队,正式成为了一个集体单位。大队的成立,标志着我们村子的历史迈入了新的篇章,村民们开始共同参与村子的建设和管理。在那个年代,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大家的心却紧紧地连在一起,团结一心,共同面对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龚文达接过话茬,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历史的记忆:“那时候,我们村子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充满了活力。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共同劳作,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修建水利设施,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修建道路,改善交通,方便村民出行。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杨萍轻轻插话,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怀念:“我记得小时候,每当收获的季节,村里的田野里都是一片金黄。大人们忙碌地收割着庄稼,孩子们则在旁边嬉戏玩耍。那时候的我们,虽然生活简单,但快乐无比。”
易天有继续讲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我们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土地承包到户,激发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村子里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新的住房拔地而起,孩子们有了更好的教育条件,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龚文达补充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村子也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让我们的村子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我们村子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新的产业正在兴起,新的机遇正在等待着我们。”
杨萍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现在,我们的村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住房拔地而起,孩子们有了更好的教育条件,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虽然行政区划的调整让我们归属地发生了变化,但我们的根始终在这里,我们的情感和记忆都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易天有指着石碑上的字迹,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你看,这块石碑上刻着‘小水井村’,这是我们村子的象征。它见证了我们的历史,也见证了我们的变迁。从古至今,我们的村子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始终保持着那份坚韧和活力。”
我站在石碑前,凝望着那些斑驳的字迹,心中涌起一股敬意。这些字迹,不仅记录了小水井村的历史,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记忆和情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矿山上辛勤劳作的矿工,看到了那些在田间地头耕作的农民,看到了那些在村子里忙碌的妇女和孩子们。
夜色中,石碑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小水井村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历史的足迹,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也成为了小水井村不可磨灭的印记。
易天有转向我,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我们的村子虽然经历了许多变化,但我们的精神始终不变。我们小水井村的村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那份坚韧和团结,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我点头表示赞同,心中对小水井村的故事和村民们的精神充满了敬意。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我感受到了小水井村的历史厚重和村民们的勤劳智慧。这些故事,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小水井村的前行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村民的心。
3
搬迁的抉择
杨萍的目光穿过夜色,落在村子里那些废弃的房屋上,她的手指轻轻划过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触摸着岁月的肌肤。那些墙壁上的痕迹,如同老人的皱纹,记录着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更迭,每一道裂痕都诉说着一段过往的故事。
她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她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惋惜:“这些房子,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日夜,见证了家庭的欢笑和泪水,见证了生活的艰辛与希望。这些房屋,是我们根的所在,是我们灵魂的寄托。”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杨萍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但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不得不在2018年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那时候,村子里的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也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所以我们选择了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