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齐君稷下纳群贤》
作品:《 威宣明扬》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洛阳到临淄一路上,听闻百姓颂齐君因齐忠贤者众多。
虽然多为虚名,但因齐心里仍然十分高兴。因齐显然并不是因为得到了名存实亡的周王室的肯定与认可而高兴,而是在这大争之世,周室既存,还是应当谋个名正言顺。而“盟主”称号,正是上应天意与真实实力的体现。有“盟主”称号在,至少几年内,列国伐齐没有名正言顺一说,更会惧于“盟主”背后的齐国实力。
在讲究伐谋伐交的时代里,因齐访周博得了众多赞许。
然而,齐国的未来在哪里,如何改革,又如何图强,却没有人能说得清。
一日,因齐与淳于髡就如何吸纳人才进行了讨论。
淳于髡对于齐国之人才引进,其实早有定论。
他对齐君说,“战国者,大争之世,弱肉强食,无人才则无以立足,无人才则无以变革,无人才无以图强。汤有伊尹,商得以兴600年;齐有管仲,会盟诸侯。昔日,魏文侯礼贤下士,大儒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才得以奔魏,李悝为相,力行变法,乐羊、吴起传承变法精神,魏国才得以强大。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已经执三晋之牛耳。而卫鞅入秦之前,嬴渠梁更是发至列国雄文《求贤令》。卫鞅看此文后,因文中痛批嬴氏祖先之罪,使秦国积贫积弱,感慨此500年才出的奇文,于是亦然赴秦。当下之秦国,正在韬光养晦,强彻变法。”
因齐说道,“齐国缺人。更缺为我田齐庙堂的辩才。缺人才,不仅仅是变法图强不能实施,更重要的是,无文人之辩护,齐国百姓无以归心,天下更难归心。魏文侯时,三家刚刚分晋,列国以三晋行叛逆篡权之事而讨伐之,魏文侯召大儒入魏,实为用笔护魏氏政权之正当性。而我田氏代姜,虽然已得天子认同,但老齐人恐怕仍然对我田氏有偏见,著书立说,言我田齐代齐之正当合法性,尤其必要。”
淳于髡听到因齐年纪轻轻就能道出如此高论,深深折服,“君上深谋远虑,高屋建瓴。自古以来,凡为王者,均持两把剑,一为兵,二为文,兵者,保家卫国,文者,传承正统。两者互为庇佑,缺一不可。田齐虽已立三世,但不排除有遗老遗少怀念早已迁于东海的姜齐。若有灾异发生,东莱、莒等地之人,仍然乘船东出以寻姜室,据百姓传言,姜室后人仍然大量存在于东海某岛。如不以文捍卫国之正统,后果不堪设想。”
淳于髡继续说到,“当下齐国之变革图强,齐国更需要引强臣能臣入驻。如卫鞅者,能力超群,才华卓著,但可遇不可求。高官厚禄加之,未必能如愿求得贤者。特此,髡建议我君,亦发‘求贤令’于列国,凡入齐者,不治而论政,无官职可享大夫之遇,无论年龄、门派、观点、出身、国别、资历,皆可入齐。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崇之。以此来强国大齐,宣扬学术,招揽变法人才。”
“我大齐国强民富,养不治而议论者,不在话下。恰好,父亲在稷门之外,已经建立一所学宫,名为稷下学宫,先生看是否可行。至于开学宫主持办学之人,先生能否担任?依先生之才学和口才,来日亦可开府行政,主持变法。先生意下如何?”因齐其实对于淳于髡,早已有了具体安排。
淳于髡本人对于开学宫之事,非常感兴趣。但对于任行政要职,却是感觉无所适从。于是应到,“髡为赘婿,才疏学浅,亦有出世之心,臣本为一学子,并无圣人之学优而仕之情怀,一心向学,臣愿开稷下学宫,开门纳才。但是,开府变法,却感力不从心。不如这样,相国之人选,臣为君上甄选,若相国不能胜任,臣为君上弹劾。恶人我来当。”
因齐看淳于如此表态,也只能顺着往下说,“先生既然如此说,便是掏心掏肺之言。眼下,开学宫、发招贤令、接纳士子入齐、主持著书立说,你全权行使。”随后,因齐令史官记录,“封淳于髡为稷下学宫首任祭酒,全面主持学宫之事。”
淳于欣然应允,拜谢并回府。
又几日,淳于上书建议因齐,“田(陈)氏用周室册封陈国后裔,而陈氏为黄帝后人。若姜氏为炎帝后人,则黄帝代炎帝之合法性,同于田氏代姜氏之合法性。建立稷下学宫主导之学为黄帝老子之学。”因齐同意。
择一吉日。稷下学宫正庭之处,因齐如文武百官,举行开学大殿。
淳于髡代田因齐宣读招贤令,“朗朗乾坤,浩浩山河,泱泱大齐,求贤若渴。天下大争,列国变法,图强争霸,生存之道。而今田齐,初立三世,人才稀缺,若不变革,必被裁汰。西有三晋,北有燕国,南有楚鲁,更远有义渠、百越、秦国。因齐即位,常思国运,为齐国强大计,开设学宫,筑巢引凤,虚位以待,求纳人才。列国士子,来我齐者,不治议论,享大夫之禄。若有伊尹、管仲之才者,开府行政,引领变法,居高位、享富贵,共治齐国。”
淳于将此《稷下学宫求贤令》发往列国驿官。
列国士子,看到这样的求贤令,直奔齐国临淄而来。往来临淄的大路上,已然车马云集。
士子奔齐,其中也不乏一些滥竽充数者。因此,淳于髡在稷下学宫设置了论政台。
稷下论政,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上论政台者,须接受齐君、上卿淳于髡等人的质询,所论观点无论对错,只求能自圆其说,避免浮夸之人,避免大言不惭之论。在论政台上接受过论政质询者,封“稷下先生”,享上大夫之遇。
来齐国士子之中,不乏有名士在列。忽一日,有门童报祭酒先生淳于髡说,孟子大师亦来到齐国,住于临淄客舍。淳于不敢待慢,急忙告知齐君。
因齐问到,“孟子大师来齐,为我齐之光荣。若为我齐为所用,则齐国必大治。”
淳于髡说到,“君上,孟子大师名贯列国,追随着众,来齐国之路上,号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但君上寻才用人,必先观其行,察其言,而后定度。臣建议,我先拜访孟子先生,以礼待之。几日之后,稷下学宫可办第一次论政大会,君上可以聆听研判,得其才者而用之,言大而夸者可弃之。”
因齐应允。
淳于髡来到客舍,拜访孟子,上前施礼,“孟夫子大架光临临淄,淳于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孟子平谈如水,“祭酒先生客气。齐国设稷下学宫,向列国发《招贤令》,各国士子凡有真才实学者,均享上大夫之禄,此魄力,可谓千古未闻。孟子不才,原来稷下学宫讲学论政。孔丘曾言,学优则仕,若有可能,孟轲也愿在齐国谋得施展报复之职。”
淳于不多客套,“齐君盼大才,犹如久旱之盼甘霖。学宫来日将举行论政大会,夫子为首擂,若得通过论政,我齐君自会任夫子以要职,以助我齐国强盛。夫子早些休息。”言罢,施礼毕,淳于回府。
而此时,彭蒙、慎到、申不害等名士也相继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