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宋 璟
作品:《 沉唐序歌》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宋璟前后为相四年,他在任期间不畏权贵,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徇私情。相传,他叔父宋元超当了“选人”(候选官)后,要求吏部予以优先照顾,宋璟得知后,不但不予优先录用,并向吏部表示“不能因私害公”,拒绝了自己的叔父。据史书记载,当时规定,每年地方各道要派人定期向皇帝、宰相汇报工作,因为机会难得,使者进京后,往往都带着珍贵的财宝四处送礼,拜结权贵、疏通关系,许多官吏收礼受贿后,使者门也往往得到提拔重用,宋璟对此非常不满,面奏唐玄宗,勒令官员们将所有的礼品退回,以此杜绝使者们侥幸求官的想法,狠刹收礼受贿之风,后来他也因为压制犯法官员的申诉,并严禁黑钱的流通,得罪了不少权贵,被降为开府仪同三司,再一次被罢相。
有一次,唐玄宗李隆基的宠臣王毛仲的女儿出嫁,特来向李隆基禀报,李隆基问王毛仲婚礼准备的怎么样了,还需要自己做什么时,王毛仲叩头感谢后回答道:“回禀陛下,臣万事都已齐备,只是有些宾客还没有请到。”李隆基立马说道:“朕知道你请不动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宋璟对吗?”王毛仲回到道:“正是。”李隆基笑着说:“好吧,那朕亲自来帮你请!”第二天,李隆基对宋璟说:“朕的奴才王毛仲(王毛仲是李隆基做藩王时候的养马奴)正在为女儿办喜事,想请你和各位大臣一起去他家喝杯喜酒,也好给他壮壮门面。”宋璟听了后才答应了下来。婚礼当天,一直到了正午十分,所有的宾客都已到位,却不敢动筷子,就是因为宰相宋璟还没有来,过了一会,宋璟终于来了,他先举起酒杯向西行礼,拜谢君命,然后还没来得及等大家喝完这杯酒,便推脱说肚子疼,借机离开。开元盛世以来,在姚崇、宋璟等人行之有效主政方针的下,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朝廷和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变得富足,甚至奢侈起来。开元七年(719年)唐玄宗李隆基的结发妻子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王仁皎的儿子上书李隆基要求将他的父亲予以厚葬,请求建造五丈多大的坟墓,唐玄宗听了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便一口答应了下来,有了皇帝的口谕,墓地都准备开建了。突然这个消息传到了宋璟的耳朵里,按照常理来说只不过是建一块大一点的墓地而已,况且死去的不是别人正是李隆基的老丈人,作为臣子们不应该说什么,但宋璟就是宋璟,他坚决不答应,上书李隆基,指责这样做有违法度,还将这件事与勤俭和奢侈联系到一起向唐玄宗李隆基说明,宋璟说:“勤俭是一种功德,奢侈是一种罪恶,对已经死去的人,按照超出一般标准的条件厚葬是不符合常理的,历朝历代对这样的事都是心存戒心,希望陛下不要开了这样的先河。”在宋璟等人的坚持下,李隆基只好收回成命,并以此奖励宋璟几百匹彩绢。可见宋璟为人确实刚正不阿,但实际上这种人咋生活中却不怎么受人喜欢,他也因此得罪了当时的许多权贵。
开元5年(717年),宋璟随唐玄宗李隆基巡幸东都洛阳,路过崤谷(今河南陕县)时,因为山路狭窄,车辇难以通行,耽误了行程,李隆基因此十分恼怒,想要罢免河南尹李朝隐和负责旅途事务的知顿使王怡,宋璟不忍二人就此被罢官,直言进谏说道:“陛下,我们一路颠簸,才来到这里巡视,如果今天以此牵罪于他们二人,臣恐怕以后老百姓会以此为借口,议论陛下,还请陛下三思。”李隆基听后也自知理亏,虽然愤怒,但也最终决定便免去了二人的罪责,宋璟也由此受到了大家的一片赞誉。
开元八年(720年),百姓在实际上买东西时,突然发现钱币质地比较新,并且重量似乎也和以前的稍有区别,但百姓和从事贸易的商贩们并没有对此多加留意,只是和往常一样贸易劳作,赚钱生活。随着时间一步步流逝,忽然有官员发现京城的市集中流通的这种新钱币越来越多,便开始可以留意起来,一些官员将市级上流通的新钱币带回到朝廷详细查验,结果发现这种钱币和朝廷统一铸造的钱币有区别甚是明显,质地成分也有所区别,便进一步交给当时朝廷中的钱币铸造机构查验,结果发现这些钱并不是朝廷铸造的钱币,那么这样一来,一定是有人在私铸钱币,有人变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当时的宰相宋璟,宋璟知道后也是丝毫不敢大意,立即派人到市场上调查新钱币的来由,经过一番详细的盘查后得知,这种所谓的新钱币是近来才在市场上出现的,在江淮一带有人私铸钱币,也就是假币,这种私币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又被称作“恶钱”,假如朝廷不加干预和管束,任由这些私币在市场上流通,必将会导致市场的现存的钱币增加,导致物价上涨,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按照现在的理论来说,就是市场上出现了通货膨胀。宋璟当即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派萧隐前去调查这件事,将这些恶钱处置销毁,这样才能确保正常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这样做显然会影响到一部分权贵的利益,因为私铸钱币这样的事普通老百姓肯定是做不来的,既然市场上出现了这种情况,并且还能将钱币流通到京城,这显然不是一件小事,果不其然,销毁钱币这件事立马引发了一些权贵的不满,动摇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开始造谣,称宋璟的一些做法遭到了老百姓的怨恨,不得人心。随着舆论持续扩散,唐玄宗李隆基只好将宋璟罢相,宋璟离开了宰相这个位置后,恶钱的问题便再也没人重视,于是恶钱再一次流通到了全国各地的市场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大唐朝政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决定东巡泰山,让宋璟留守京师,临走时的前夕李隆基特意叫来宋璟,对他说:“爱卿你是国家的元老,也是朕的肱骨和眼睛,现在朕要东巡泰山,路途遥远,我们恐怕会分别很长一段时间,走之前,你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宋璟于是一一直言相告,唐玄宗李隆基就将宋璟临行前所说的话命人一一写下来,随身携带,经常拿出来看,以此反省和告诫自己。
开元十七年(729年),宋璟官拜尚书又丞相,这个官是一个虚职,开元二十年(732年),宋璟已然年迈,多次上书向唐玄宗李隆基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回家养老,唐玄宗李隆基考虑再三后最终同意了,赐给宋璟绢布五百匹,俸禄仍然按照在职的时候一样,正常发放,让他回家养老。宋璟就这样回到了东都洛阳,回去后,他谢绝一切故旧官员和亲朋好友的来访,每天只是在家中读书写字,基本上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这样的生活,宋璟一直过了5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冬天,宋璟在洛阳辞世,享年75岁,唐玄宗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贞”,大厉五年(770年),也就是宋璟去世33年后,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受宋璟后人所托,亲自为他撰文并书写了《宋璟碑》。
后世普遍认为,姚崇灵活多变,宋璟刚直老成,他们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共同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历史上说唐朝名相,前有“房杜”(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宋”(姚崇和宋璟)。
唐玄宗李隆基后期,由于在政治上安于现状,在吏治方面也慢慢受到宗族、姻戚的影响,加上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为辅,姚、宋苦心建立起来的政治纲纪被他们破坏。据说,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狼狈逃到咸阳后,一位长者向唐玄宗李隆基说:“臣还记得宋璟做宰相时,多次直言进谏,天下得以平安,后来,朝中的大臣都没有敢直言说真话的,都想要通过阿谀奉承来赢得宠信,因此,朝廷意外发生的很多事儿,陛下甚至都不知道,很多京城外的官员都说,早就知道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了”。这一番说辞无疑是批评唐玄宗李隆基的话,但更是对宋璟得为人和做官理念的赞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