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青木
作品:《 扶沧海》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再大的雨,也淋不湿刘苏的青木刀。
师父有言: 青木者,生机不绝也。傻里傻气的二师姐多嘴了一句“那师父小师弟岂不是最终会因刀而死!”
刘苏愣了愣,望着张大了嘴巴的二师姐,只觉得那红唇上的胭脂愈发的娇艳了。
至于他俩的师父眼神里透露出八个字“心如止水,不为所动。”
……
已经开了花的芍药,成片的坐落在雨亭的四周,直至一片青色的竹林边。
竹林里正有一道红袍身影在不停地来回穿梭着,灰暗的天色依旧挡不住那一抹红。
透过竹林与铺天盖地的雨水间的缝隙,可以时不时地看到雨亭里的两个人影。
一道瘦削却笔直如刀的俊秀少年,手里抱着青色的一把木刀,眼神略显呆滞地盯着眼前的一本书,不时地被一句句训斥声,呆滞的眼睛略微的精神了几分,不过当训斥声结束之后,变得更加的呆滞了。
至于为何如此模样,一切在局外人看来应该是人为。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两道音色相同,节奏不同的声音,同时在刘苏耳旁响了起来。
刘苏很容易就分辨出来了,这两道不同的声音分别归属于谁,前者的是竹林,而后面的则是师父的手指与书纸所造成的。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
随着声音的不断响起,刘苏像是抓住了什么,渐渐地把身体所在的世界抛到了脑后,眼神真正的呆滞了下来,没了刚才的灵动呆滞。
灵动呆滞,即呆滞中带着丝丝灵动。
身旁的白衣人看着眼前的少年,眼神渐渐凝聚了一点,青木刀轻轻离开了刘苏的手,漂浮在了刘苏的头顶之上,一道微弱的青光挥洒了出来,像一条带线的雨,落入到了刘苏的身体里。
没有了白衣人的呵斥声,二人周遭变得安静了下来,只有一阵阵“沙沙沙 沙沙沙”的芍叶声。
刘苏的师父像是明白了什么,摆了摆白衣,一股脑儿就坐在了雨亭里的石墩之上,喝起了茶,继续看起了红楼。
二人脸上的表情开始丰富了起来,都是一脸的笑意,不过仔细一看的话,刘苏是一脸得意的笑,颇有一副奸臣正为自己的阴谋取得了最终的成功的样子。
而刘苏的师父脸带着微笑,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手指不停地落在书页上又迅速离开。
刘苏见了此模样也得竖起一个大拇指,向上的给师父,向下的给……那肯定是心大如傻的二师姐了,顺带夸上一句“不愧吾师”,不过那竹林里像鬼魂一般来回不停地穿梭着的红色身影可不会这么想。
雨亭里的安静很快就被竹林里的红袍人给打破了。
说时迟这时快,一道人影在雨中铁铁撞撞的走向了刘苏二人,脸上的表情与此地显得格格不入了起来,一脸的低沉。
刘苏的师父正津津有味的看着手里的红楼,像是完全不知道已经悄无声息的来到了雨亭外的人影。
人影来了雨亭却趁着漫天大雨有意的停顿了一下,停下来观雨?
没有,那人回首看了看他来时的路,之后才一步到了雨亭里。
踏上雨亭里的第一步后,不是忙着检查他那红袍,反而是不停回头,像是教书匠正仔细核对着自己讲堂上的笔记一样,确认着什么,那认真谨慎的表情让人唏嘘不已。
过了一会儿,那扭动的头颅才停了下来,眼、鼻,口、舌都朝向了一个方向。
方向的尽头是雨亭里的两人,一人头顶悬浮着一柄刀,一人一身白衣手里拿着一本破旧书籍,虽然翻动的很是急促,不过脸上却带着微笑,从容不迫。
“师妹还是老样子,可有什么办法呢?师父都没能让她改改性子,更别说我这半吊子师兄了”那红袍人眨眼间就来到了白衣人的旁边,瞧着这把自己当成空气,双眼一动不动地盯着手里的东西,扶了扶额头,心里默默地念叨了一番。
点评完自己师妹,又悄然间将自己贬低了一番(半吊子)的红袍人这才转过了头,说道“师父那老头的青木这就认主了?就这小子?他哪里比我强……”
顿了顿声,再拿出了那教书匠的严谨精神,走到了刘苏的身边,仔细打量了一番刘苏,点了点头,跟着评价了一句“嗯,这脸很白……”
还摇了摇头,晃了晃脑。
红袍人带着怀疑的语气整合了自己的两句话后重复了一遍“师父的青木认主了,这小子脸很白!”
说完后神经似的瞪大了眼睛,指了指刘苏,有摸了摸自己的脸,一脸幽默的来了句“青木竟然好这口,早知道我让二师侄给我涂抹一番,这柄神兵利器岂不是早就归了我,哪会让这小子捡了便宜!”
还好刘苏是有所悟,不然岂不是会被自己这唯一的师叔惊掉了下巴。
红袍人,真是完完整整,明明白白地阐述了一句话“何谓同字不同意!”还能这么想!
到了这三人还是各自想各自的,各自干各自的,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平衡。
端坐的在看书,雨里来的在胡思乱想,觉得自己正在做梦的依旧在悟着道。
不过世间万物怎么可能一直停滞不变呢!
那满脸胡须的男子微微的抖了一下身子,埋下了他那杂草丛生的头,再次抬头,青木转了转自己的刀身,剑柄微微斜侧着,整体呈现出一个抵挡的姿态,对谁呢?白衣人和红袍人。
天地万物,皆有灵。这不是刘苏讲的,也不是他那无所不能的师父讲的,而是南朝志里的先祖们留下的。
这里说是刘苏,乃至白衣人,红袍男子的先祖都不为过,毕竟山上的人终归都是从山下走上来,只是有的走得比较快,有的比较走得慢,无论如何都是在不停地追寻着他们心里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这个理。
说万物有灵,并不为过。在南朝志里就曾经叙述过天灾临前,必有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