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从贾瑞贾天祥说排满
作品:《 闲居偶得》一秒记住【3q中文网 Www。3qd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文天祥的一生,皆是以英勇抗击元兵而闻名于世,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已然成为了“气节”这两个字最生动的诠释和代名词。
无独有偶,《红楼梦》的作者所在之家族,亦处在明清更迭交替的特殊时期,他们亲身经历了朝代的变迁。从时代大背景来看,两者之间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彼时,文天祥奋力抗击的蒙古兵,在古代,被汉人轻蔑地称为“鞑子”。之所以如此称呼,乃是由于“鞑”这个字从革,与马匹密切相关。正因如此,它逐渐演变成了汉人对于北方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的一种带有贬义色彩的称谓。
而明朝末期的满族人,尽管并不属于典型意义上游牧民族那一类,但由于同样栖息于北方边陲这片广袤土地之上,其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与游牧民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因此,当时的汉人在日常交流中对于这些来自北方的族群常常难以做出精准区分,故而将他们笼统地称为“鞑子”,甚至有时还会加上一个更具针对性的称呼——“满鞑子”。
这种称谓在历史长河中的流传并非偶然。例如,到了清朝末期,那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所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里,便赫然出现了“鞑”这个字眼。这一檄文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不仅揭示出彼时民众对于满族统治阶层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鞑子”这一称谓在民间已然深入人心。它承载着特定时期人们复杂的情感和认知,成为那段动荡岁月的独特印记之一。
在小说的第四十九回里,林黛玉竟调皮地打趣起史湘云来了,还说她“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调侃,却仿佛暗藏玄机。而到了第六十三回时,有趣的情节再次上演。只见那芳官身着一身男装,英姿飒爽,贾宝玉见此情形,兴致勃勃地表示要给她取一个特别的“番名”,想来想去,最终定名为“耶律雄奴”。更有意思的是,宝玉还特意点明这“雄奴”二字跟“匈奴”发音相同呢!
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小骚达子”,还是这里所说的“匈奴”,实际上它们都能够指代蒙古人,当然,也完全有可能暗指满人。如此一来,我不禁产生了个人的一些独特思考和见解。也许有人认为《红楼梦》未必是单纯地“悼明”之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作品当中绝对蕴含着某种程度上的“排满”思想。
且看小说第五十八回中的描写,当时晴雯竟然毫不客气地责骂芳官道:“都是芳官不省事,不知狂的什么也不是,会两出戏,倒像杀了贼王,勤了反叛来的。”要知道,在中国明清交替之际,那场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大反叛,恐怕非满人莫属了吧?这么一联系起来,似乎更能佐证《红楼梦》中潜藏的这种微妙情绪和态度。
并且,实在令人感到惊奇与疑惑的是,不知是否纯属偶然,贾宝玉竟将芳官命名为“耶律雄奴(匈奴)”这般奇特的称呼。而紧接着,晴雯更是口不择言地说出“贼王”以及“反叛”之类的话语。如此一来,不禁让人猜测,莫非此处的“匈奴”正是暗指那些被视为“贼王”和“反叛”之人吗?甚至有人会联想到,这里所提到的“匈奴”或许就是指代当时所谓的“鞑子”。
值得注意的是,“反叛”一词在这部小说之中并非仅仅只出现过这么一两次而已。就在那第二十六回里,宝玉对着焙茗怒声呵斥道:“你这该死的反叛杂种,既然都已经犯错了,还傻愣愣地跪在那里做甚!”到了第四十五回的时候,李纨想要让王熙凤拿出一些钱财来作为诗社的活动经费。谁能想到,王熙凤竟然回应道:“哎呀呀,你这说得都是些什么胡话啊!倘若我不加入你们的诗社,不肯花费几个小钱,那岂不是成了这整个大观园中的反叛分子啦?难道还妄想能够继续留在这里安安稳稳地享用饭菜不成?”
再看那第六十三回时,宝玉提及了“匈奴”以及“犬戎”带来的祸患,这时芳官却笑嘻嘻地说道:“既然情况已然如此严峻,那么公子您就应当赶紧去操练一下骑马射箭的本领,学习一些武艺功夫才好呀。然后挺身而出,亲自率领众人前去捉拿那几个反叛之人回来,如此一来,不就可以充分展现您的忠心耿耿,为国家效力了嘛。”在此处,芳官所说的这番话语,显然已经将“反叛”的目标直接指向了“匈奴”和“犬戎”。
在一部写风花雪月的小说当中,频频出现“反叛”这种扎眼的词,而且是在那种特殊的创作背景下,这不由得不让我们生疑,作者必然是另有所指。
因此,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之后,我坚定地认为,在这里所提及到的诸如“匈奴”、“鞑子”、“犬戎”以及“反叛”等等这些词汇,实际上所指向的就是满族人群体。要知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相互交流与融合,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矛盾与冲突。
所以说,从这一角度来看待《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其中蕴含着十分显着的崇尚汉族文化、排斥满族统治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性或许并非直接且露骨地表现出来,但却通过字里行间的细微之处得以传达。
再者,当我们探讨作者为何会选择以文天祥作为原型来给贾瑞这个角色命名时,其背后的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了。文天祥乃是南宋时期着名的抗元英雄,他那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气节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敬仰与赞颂。作者巧妙地将这种象征意义融入到贾瑞这个人物形象之中,无疑是想要借此方式隐晦地表达出自己对于满清政府统治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向读者传递出一种对汉族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弘扬之意。